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1高二下·安徽期末) 文学类文本阅读

    偷茱萸菜的人

    [日]川端康成

    风沙沙作响,吹送了金秋。

    小学女生一边唱歌,一边踏着山路回去了。

    漆树已披上了红叶。破旧的小菜馆二楼上,门窗敞开,仿佛不知秋风似的。从马路上可以望及正在那里静静地赌博的土木工的肩膀。

    邮差在廊道上蹲下来,设法将大拇指缩进破胶鞋里。他是在等那个取小包裹的女子再次出现。

    “噢,那是邮来的和服吧。”

    “是啊。”

    “我心里还想,这季节也该邮夹袄来了。”

    “真讨厌,瞧你的神情,好像很了解我的底细……”

    女子换上刚从油纸包裹里取出的新夹袄,走了出来。她跪坐在廊道上,把衣裳膝部的皱褶舒展开。

    “可不是嘛,人家给你的来信和你发出的信,我都读过了。”

    “你以为信里写的都是真的?这与职业习性也不相符呀!”

    “我不像你,你是以撒谎做职业的。”

    “今天有我的信吗?"

    “没有。”

    “没贴邮票的信也没有吗?".

    “没有呀。”

    “瞧你那怪样子,我欠你的可不少啊。要是你当上部长,也许会订出一条法律:凡情书一概不用贴邮票。可是,现在不行。把自己的信都写得像变了质的糯米糖啦。嘿,所谓邮件就需耍投递嘛。请交罚款。我想要邮票钱,因为我没零钱花了!”

    “嗓门太高了。”

    “快拿出来嘛!"

    “真没法子。”说罢,他从口袋里掏出了一枚银币,投在廊道上。然后将皮包倒过来,一边抻了抻带子一边站起身来。

    一个土木工只穿一件衬衫,从二楼上滚落下来。他绷着一张脸,活像造物主捏人捏得腻味、一边打瞌睡一边捏出来的人脸。他说:

    “钱掉了。阿姐,五角钱我借了。”

    “你说什么,浑小子?”

    女子赶忙将银币捡起来,掖在腰带里了。

    小孩儿边跑边撵着铁环,响起了秋之音。

    烧炭工的女儿背着炭草袋,从山上下来了。她活像讨伐鬼岛归来的桃太郎,正扛着一枝茱萸。这枝茱萸简直像一株长着绿叶的珊瑚树,上面结满了累累的红果。她带着木炭和茱萸给乡村医生送礼去。

    “光带木炭,恐怕不够吧?”从烧炭小屋出来的时候,她对病榻上的父亲说。“你就说除了木炭以外,我们一无所有。”

    “这炭要是爹烧的就好啰,可惜是我烧的,怪不好意思。要不,等爹病好再烧。”

    “那你就随便在山上采点柿子带去吧。”

    “也好,就这么办吧。”

    然而,姑娘没有偷到柿子就下到有稻田的地方来了。田埂上茱萸的鲜红色跳入了她的眼帘,把她那颗盗心的忧郁吹散了。她将手搭在茱萸枝上,压弯了枝丫,却没有折断。她又用双手攀着树枝往下拽。不料一根大枝丫从树干上裂开,她一屁股坐在田垭上了。

    姑娘笑眯眯地不停将茱萸果送到嘴里,向着村子走去。她感到舌头有点发涩。小学的女孩子回来了。

    “给我 !"

    “给我!"

    姑娘笑昧眯地悄悄将珊瑚树般的枝丫伸了过去。五六个孩子,一个个把成串的红色茱萸果揪了下来。

    姑娘进村了。一个站在小菜馆廊道上的女人说:

    “哟,真漂亮。那是茱萸吧……送到哪儿去?”

    “送给医生。”

    “前些日子,用登山轿子将医生接来的,是你们吧……这茱萸比红糯米糖好看啊,给我一颗。”

    姑娘把茱萸枝递过去,送到了女子的膝上就松手了。

    “这个我要了,可以吗?”

    “可以。”

    “连枝带果都要了,可以吗?”

    “可以。”

    姑娘惊羡于女子那身崭新的丝绸夹袄。她满脸通红,急匆匆地走开了。

    女子看见茱萸的枝丫比自己的膝部大两倍半,惊讶不已。她摘下一颗送进嘴里。那股子又酸又凉的劲儿,使她倏然怀念起故乡来了。如今寄夹袄来的母亲也不在老家了。

    小孩儿边跑边撵着铁环,响起了秋之音。

    女子从珊瑚树枝下的腰间,把银币掏出来,用纸包好,依然静静地坐着等烧炭姑娘归途打此路过。

    小学女生一边唱歌一边踏着山路回去了。

    风沙沙作响,吹送了金秋。

    1.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小说中写道:烧炭工的女儿为了给父亲治病,拿着木炭和偷的茱萸给乡村医生送礼去,在途中她品尝茱萸之后开始怀念家乡和妈妈了。 B . 小说中,懂事的烧炭工的女儿以及在小料理店打工的善良的女子,都是挣扎于生存的泥潭却仍然充满着活力、保持着纯真的女性形象。 C . 小说并不对人物内心情感直接进行精细刻画,也不对其美好品质评价,而是对人物语言、行动简单描绘并创设出一个充满诗意的情境。 D . 小说中“茱萸"与志贺直哉《清兵卫与葫芦》中“葫芦"在结构上有所不同:前者是在小说后半部分才出现,而后者则贯穿小说始终。
    2. (2) 小说结尾两段极受称赞,请简要分析其作用。
    3. (3) 川端康成曾说:“我的小说总的来说,有一种像是没有结尾,又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可算结尾的风格。”请结合本小说来简要谈谈你的理解。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