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无价,但互联网技术和互联网经济的飞速发展,正带来知识产品和知识服务的变革,让知识付费成为一股新潮流。
如何评价某部热门影视作品?中国传统颜色怎样应用到设计实践中?网络平台上的知识问答区、内容打赏区及付费社群内,贴满了五花八门的问题和解答。可以明显感觉到,今天知识生产的方式更个性化,知识获取的渠道更多元,知识传播和知识学习在数字时代呈现出新的面貌。
理论上说,大部分的知识获得都有经济成本,知识付费并不是新鲜事。无论是旧时的私塾,还是今日的网课,都可以算作广义的知识付费。而今,知识付费作为一个话题被提出,很大程度上源于互联网上免费资源浩如烟海,免费知识已经铺天盖地,为何还要付费获取知识?
这就涉及信息社会人们对知识的双重需求。一方面,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也是一个知识饥渴、本领恐慌的时代。人们为自身有限的技能和认知而焦虑,担心跟不上科技步伐,终身学习越来越成为共识。另一方面,互联网降低信息传播的成本,带来海量信息甚至信息过载,筛选出高价值、个性化知识的成本越来越高。
知识付费带来的首要改变,就是让随时随地学习和个性化知识需求得到满足。互联网上的知识学习不受时空限制,主打碎片化时间学习,所学内容更是具有个性化和针对性。调查显示,目前最热门的知识付费品类是职业技能类,尤其是和时间管理、互联网技能相关的产品。除此以外,投资理财类、生活兴趣类、专业知识类也是用户购买较多的品类。
对此,平台运营方有明确的产品定位,大力开发那些用户感兴趣、普通人与专业人士有较大信息差、可以用简明易懂的方式进行讲解的知识领域和内容。实际上,除却这些目标明确的知识付费项目,还有许多泛知识类产品也在蓬勃生长。理工博士趣讲科技新知、网红教授用夹杂着方言的普通话介绍古典文学,类似的知识科普视频在青少年喜欢的视频网站上受到追捧。定位明确的培训课程也好,轻松活泼的泛知识产品也罢,都将知识的大门进一步敞开,而且可以激励普通人贡献自己的知识积累和认知盈余,参与到知识生产和传播中来。
对知识付费所代表的碎片化学习以及碎片化知识,有些人表示质疑。然而,科技的发展、媒介的变革、生活节奏的加快,让我们日常的信息接受和知识学习难免碎片化。哪怕是碎片化的知识,对于我们提高知识更新频率、拓宽认知边界都有帮助。关键是在碎片化学习之后,能否进一步延展、整合、深化,对碎片化知识进行系统淬炼。
目前知识付费平台普遍存在复购率低、完课率低、使用时长低的问题。这些问题既与平台的内容提供有关——畅销的知识付费产品不少都是功能性甚至是功利性的,存在将知识狭隘化、内容同质化的弊端;还折射出知识付费背后更深层的问题——我们究竟是为了获取知识,还是为了获得一种关于知识的“体验”,抑或只是为了缓解知识焦虑而付费?
购买不等于获得,躺在收藏夹里的知识离内化为个人收获,还有很长一段距离。我们越来越满足于知识可以随时查阅、随时调用,却忽视了知识并不只是一个结果,更是一个过程,速成不得。“学而时习之”“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古人的这些为学之道,今天品味起来,像是来自历史深处的善意提醒。
(改编自胡妍妍《知识付费成为知识服务新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