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文学作家借助文学叙事恢复传统民俗文化的活力,展现民俗文化的丰富多彩和① , 体现民俗文化的生活之美。
传达民俗趣味和民俗意味是乡土作家“活化”民俗的策略之一。[甲]传统民俗文化看似陈旧、过时,却能产生带有地方色彩的审美趣味,进而产生独特的审美意味。这种意味关乎审美主体心灵的升华,也是一种美的享受。[乙]如汪曾祺对把玩蛐蛐、鉴赏古玩等民俗活动的书写,彰显出民俗特有的审美意味,让传统民俗文化的活力② 到读者的精神生活中。
对民俗文化遗产现代转化的书写是乡土作家让民俗“活”起来的重要探索。[丙]乡土民俗作为村民生活中③ 的重要组成部分,既可借助产业转化实现经济振兴,也可通过挖掘内在活力实现地方文化的振兴。张炜的《独药师》中,作者除了对胶东民俗近乎百科全书式的呈现之外,还主要挖掘并讲述了流传已久的道家“养生文化”,发现了它对现代人的重要价值,以此彰显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周大新的《湖光山色》中,科研人员通过调研将楚王庄④ 的地域条件作为旅游开发的重要资源,使之发挥了巨大的文化和商业价值。[丁]
作家对传统民俗产业转化可能性的独到思考,既让读者认识到了乡土民俗的非凡价值,也通过文本探索出了一条活化民俗文化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