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江苏省泰州市高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语文6月第二...

更新时间:2024-07-13 浏览次数:37 类型:月考试卷
一、   (31分)
  • 1. (2022高二下·泰州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戏剧语言的任务不仅在于显示性格,而且还要展开冲突。不同思想的人,各自代表不同的利益和要求,于是彼此引起矛盾,互相发生冲突。戏剧以冲突为基础,剧中人物的利益和要求既然各不相同,那就必然在动作中表现出来,所以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早就指出戏剧所摹仿的对象是“在动作中的人”,并且认为“动作”是戏剧的灵魂。戏剧冲突的发展过程就是剧中人物的动作和反动作的斗争过程。在这不断的前进运动中,性格和冲突互为表里,性格引起冲突,冲突发展性格,而戏剧的主题就被充分而生动地表现出来了。因此,在戏剧作品中,语言的性格化和语言的动作性是密切相联系的,剧中人物既然都是“在动作中的人”,那么剧作家用语言来描写性格时,必须通过矛盾冲突来表现,因此高度性格化的语言经常就是富于动作性的语言。曹禺的戏剧语言,就是这样。

    在《雷雨》第二幕周朴园和鲁侍萍相认这一场中,周朴园在初见鲁侍萍时随便问道:“你-你贵姓?”鲁侍萍答道:“我姓鲁。”当鲁侍萍谈到“梅姑娘”“不是小姐,她是无锡周公馆梅妈的女儿,她叫侍萍”时,周朴园抬起头来问道:“你姓什么?”鲁侍萍回答:“我姓鲁,老爷。”当他听到侍萍还活着,那个小孩也活着,他忽然立即问道:“你是谁?”她回答道:“我是这儿四凤的妈,老爷。”最后她提起他的一件纺绸衬衣上绣着一朵梅花和一个萍字,他徐徐立起问道:“哦,你,你,你是-”她说:“我是从前侍候过老爷的下人。”他到此不得不承认,“哦,侍萍!(低声)是你?”在鲁侍萍自己叙述悲惨身世的过程中,周朴园先后四次问她是什么人,先是随便敷衍,继而惊惧,终而只得承认是侍萍。随着他的罪恶历史的逐步揭露,戏剧动作在一起一伏之中逐步发展。关于一个人的姓氏和身份的回答,在日常生活中本来是极平凡的事,但是在周朴园和鲁侍萍这一场中却极富于动作性。周朴园的几次问话,从“你-你贵姓?”和“你姓什么?”到“你是谁?”和“哦,你,你,你是-”,以及他那每一次都有的不同的声音姿态表情,鲜明地显示了他的渐趋紧张的内心动作,我们从这里可以看到曹禺在运用语言时经过了反复的推敲。这段对话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层次分明,回环起伏,由隐微至显露,终而达到波涛汹涌的高潮。

    (节选自《曹禺剧作的语言艺术》,陈瘦竹,沈蔚德)

    材料二

    莎士比亚的台词中,充满华丽的辞藻和生动的比喻,音响悦耳,光彩耀眼,简直使人穷于应接。其中虽然也有着明显的动作性,也是围绕着一个共同目标(戏剧冲突)向前推进的,但它是四处奔突、闪烁不定,跳跃式地、冲击式地前进的;它与戏剧冲突间的关系,也是若即若离、忽近忽远的。契诃夫的台词,虽然也有着很强烈的动作性,但这种动作性,粗粗一看是不明显的、不易察觉的。因为他的人物的意志,似乎并没有为共同的事件所牵引住,他们有时似乎只是在各说各的话,只有当我们注意到了人物对待当前环境的不同态度,对待他们周围同一的情调、气氛的不同反应的时候,也就是说,只有当我们注意到了他们的人生观、社会观的不同,出意到了他们的心情、气质的不同的时候,我们才发现到冲突的存在,动作性的存在。它的冲突,它的动作性,是表现在人物内心的代流上,因而是隐潜的,是比较深藏的。曹禺的台词的动作性,却是既鲜明而又强烈。他的人物都有明确而执着的自觉意志,而且相互之间有着一个共同的焦点,他们大家都在围绕着这个焦点而进行斗争。因此,他们的对话与戏剧冲突扣得很紧,它的动作性不但是明显的,而且是紧张的。所以曹禺的剧作,是最符合黑格尔、勃吕纳谛耶等人的戏剧概念的,他的剧作的一个最大的特色,就是矛盾冲突的尖锐、紧张;体现在对话上,则是动作性的鲜明与强烈。

    (节选自《曹禺戏剧语言艺术的成就》,钱谷融)

    材料三

    能够推动剧情发展,激起矛盾冲突,揭示人物的内心动作,这样的戏剧语言才算具有动作性。戏剧语言的动作性,还有一种复杂的表现形态:人物表面上在做某一件事,却偏要夹杂着说几句与这件事无关的话,似乎用不着说的话,实际上这些话倒是透露人物真意的一种动作。《雷雨》第二幕,繁漪要周萍留下来,周萍拒绝,下场。鲁贵偷偷地进来,见繁漪哭,低声说:“鲁妈来了好半天啦!”言下之意,他也等了好半天了,把太太与大少爷刚才那场戏全听到了。繁漪问:“你为什么不早点来告诉我?”鲁贵回答:“我倒是想着,可是我(低声)刚才瞧见太太跟大少爷说话,所以就没敢惊动您。”

    这里的“我倒是想着,可是我”就是夹杂进去的、与报告鲁妈等候太太接见的事无关的话。然而,正好是这一句,最为传神,它透露了鲁贵的真意:叫太太心里明白,他掌握着她和大少爷的“把柄”呢!这句话就是鲁贵透露自己真意的一种“动作”。

    (节选自《戏剧语言的动作性》,有删改,王世德)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戏剧的主题是在剧中人物不断的动作和反动作的斗争过程中,被充分而生动地表现出来的。 B . 《雷雨》第二幕周朴园和鲁侍萍相认时的问话,既是性格化的语言,也是富于动作性的语言。 C . 契诃夫的台词有着很强烈的动作性,这种动作性表现在人物内心的伏流上,是比较深藏的。 D . 戏剧语言的动作性有时会表现为剧中人物的语言“一箭双雕”,就是一句话同时完成两件事。
    2.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 冲突是由性格引起的,性格是不断发展的,因此戏剧语言的根本任务在于显示不断发展的性格。 B . 《哈姆莱特》的台词充满华丽的辞藻和生动的比喻,悦耳耀眼,但并没有影响戏剧语言的动作性。 C . 相较莎士比亚、契诃夫,曹禺的台词更具有动作性,最符合黑格尔、勃吕纳谛耶等人的戏剧概念。 D . 戏剧语言的动作性及其复杂的表现形态,都能在曹禺的《雷雨》中找到最典型的例子进行阐释。
    3. (3) 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不能体现戏剧语言的动作性的一项是()
      A . 《雷雨》第二幕周朴园与鲁大海冲突的对白。 B . 《哈姆莱特》第三幕第一场“生存还是毁灭”这段独白。 C . 《窦娥冤》第三折窦娥指斥天地、痛发誓愿的唱词。 D . 《雷雨》第二幕开始时有关天气的一段舞台说明。
    4. (4) 以上三则材料论述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请简要概括。
  • 2. (2022高二下·泰州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这个老爷子

    戴希

    老爷子住在乡下。绿树翠竹掩映着红砖青瓦的房舍,四周庄稼果木环绕,微风一吹,温馨的泥土气息和果蔬幽香,就如一壶老酒,熏得他们一家男女老少脸色酡红。

    老爷子年逾九十,满头银发,依然精神矍铄,他身上常穿着城里难得看见的土布对襟褂,腰间斜插一支吊着红布烟袋的旱烟管,一走动,布烟袋就晃来晃去,像他一样精神。

    近些年,儿女不让老爷子下地劳作,但他闲不住,一丝不苟地把小院子打理得方方正正,蔬菜一茬接一茬,从未间断。

    一家人的田园生活也悠闲自在。

    令人想不到的是,老爷子记性越来越差,很快就认不得自己的儿女,还时常在家里大喊:“誓死守卫长沙!要为牺牲的战友报仇!杀鬼子、杀鬼子啊!”喊完,又高举棍棒俨然高举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

    “老爷子这是怎么啦?动辄疯疯癫癫的!”他的儿女想不明白。

    送到医院检查,医生说老爷子患上了阿尔茨海默病,儿子和女儿都无奈地摇头。

    有个风雨天,忽然看见老爷子扛起家里装米的袋子往外跑,边跑边下命令:“日本鬼子要进攻长沙了,战友们,赶快垒筑防御工事!”儿子劝不住也拦不住,哭笑不得。心想,老爷子病了,糊涂了,由他去吧。

    “这还真不是办法,万一哪天老爷子走丢了,怎么办?”儿子担忧,找妹妹商量。

    妹妹略一愣,说:“不如在老爷子的衣服后背上贴张字条,写上我俩的手机号码,方便好心人联系。”儿子点头。

    不久,老爷子冷不防离家出走。在路上他看到一辆行驶的军用卡车,赶紧狂追上去,司机从后视镜里看到了,很快停住车。

    老爷子急切道:“鬼子在进攻长沙,我迷路了找不到部队,请你火速送我上前线抗日!”

    司机莫名其妙,正欲扶老爷子去路边休息,忽然瞥见老爷子背上贴有电话号码,便立即打电话联系。

    老爷子的女儿匆匆赶来将他接了回去。回去后,她总想不通:“真是奇了怪了,老爷子总嚷着抗日、杀鬼子、保卫长沙,可他就是一介农夫,打仗与他何干?”

    “妹,你别多想,我们耐心照看就是。”老爷子的儿子说。

    接下来,儿女对老爷子的反常之举渐渐习以为常。

    到了冬天,天寒地冻。突然有一天稍一疏忽,老爷子竟冒着刺骨的寒风,颤颤巍巍地奔向村子附近的河边,大喝一声:“上刺刀,杀鬼子,拼了!”然后就纵身跳进河里。

    路人见状,赶紧呼救。众人七手八脚,合力将老爷子营救上岸。老爷子的儿女闻讯赶来,不料他虽已嘴唇发紫、全身哆嗦,口中仍在念叨:“刚才接到薛岳长官的命令,让我部死守长沙!”不一会儿,他缓过气来,又喊:“新墙河南岸决不能失手,决不能让日本鬼子打过来!战友们,死守,死守!”

    这种情形令老爷子的儿女十分尴尬。在儿子拱手向众人致谢之际,女儿赶紧俯身劝阻老爷子:“爸,如今早就不打仗了,还哪来的日本鬼子?”老爷子一听火冒三丈,怒斥道:“你胡说,我的部队就在长沙抗日!现在,战友们的子弹都打光了,要和小鬼子拼刺刀!”说完他挺一挺身子,又向“部队”下达命令:“战友们;全体上刺刀,准备白刃战!”女儿不知说什么好,儿子则在一旁摇头叹息。

    “这是咋回事啊?”众人云里雾里,一阵哄笑。

    “乡亲们,我是参加过越南战争的退伍军人。我知道你们没有恶意,但是请不要笑了,大家安静下来。”这时,一个精壮汉子从人群中站出来,动情地说,“一个没有经历过战火洗礼的人,不可能对战争如此刻骨铭心!所以我想,老大爷肯定是位抗日英雄!”

    “这,这,这?”众人愣了。

    “可我爸一直在乡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就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从来没听说他当过兵,打过日本鬼子啊!”老爷子的女儿不解道。

    “是啊!”老爷子的儿子也在一旁应和。

    这时,老爷子又紧张地大喊起来:“二狗,快把那把大刀拿来,杀鬼子、杀鬼子啊!”

    退伍军人的眼眶一下红了,眼里噙满热泪。他叮嘱老爷子的儿女:“好好看护老人吧。”

    第二天,退伍军人就带了一位记者上门采访老爷子。当他们提起国民党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的名字时,老爷子立马挺直身子,举手行了个标准的军礼。“请长官放心,我们一定杀尽鬼子,守住阵地。人在阵地在,誓与阵地共存亡!”

    政府有关部门深入调查后证实:老爷子16岁那年(1937年)在南京市区读书,亲眼目睹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投笔从戎。当年从军,他的所属部队是国民党37军第60师。因为杀敌英勇,两年后他被提升为连长,上级给他配了个勤务兵叫“二狗”。老爷子参加过长沙会战、常德会战和常衡会战。在长沙会战中,老爷子所部负责防守新墙河南岸。日本鬼子雨夜突袭,老爷子所部死战不退,子弹打光了就和鬼子拼刺刀。日军八次猛攻也未能突破新墙河南岸防线。后来鬼子使用毒气弹才迫使他们撤退。在抗日战争中,老爷子曾担任敢死队队长,参战无数也杀敌无数,多次身负重伤,但都有惊无险地闯过了“鬼门关”。抗战结束后,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老爷子不愿打内战,毅然选择退役,解甲归田,从此绝口不提自己的抗日往事。新中国成立后,老爷子结婚生子,安心地过起了他的农耕生活。

    “这个老爷子!”

    得知真相后,乡亲们都情不自禁地对他肃然起敬。

    “这个老爷子!”

    那动人的故事更令他的儿女眼含泪水,为他骄傲和自豪。

    (有删改)

    1. (1)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老爷子居住在乡下,环境优美,空气中弥漫着泥土气息和果蔬幽香,生活过得惬意自在。 B . 面对众人的哄笑,退伍军人及时予以制止,并且认定老爷子一定经历过刻骨铭心的战争。 C . 面对老爷子痴呆后的反常举动,儿女们先是感到担忧,继而习以为常,感到尴尬和不解。 D . 老爷子参战无数杀敌无数,但都有惊无险,抗战后他向往农耕生活,毅然选择解甲归田。
    2. (2) 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小说开头除了过视觉、嗅觉描写景物,还运用了比喻的修辞,表现了老爷子居处的特点和生活的闲适。 B . 老爷子自在的田园生活与奋勇杀敌的战争经历形成了强烈的反差,人们得知真相后都由衷地发出感叹。 C . 小说运用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手法塑造了老爷子的形象,还运用侧面描写使其形象特点更鲜明。 D . 小说中的“退伍军人”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正是他的出现和坚持才揭开了老爷子反常举动的谜底。
    3. (3) 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老爷子”的人物形象。
    4. (4) 小说以“这个老爷子”为题,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8分)
  • 3. (2022高二下·泰州月考)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孔戣(kuí),字君严,擢进士第。入为侍御史,累擢谏议大夫。条上四事:一多冗官,二吏不奉法,三百姓田不尽垦,四山泽榷酤为州县弊。宪宗异其言。明州岁贡淡菜蚶蛤之属,贱以为自海抵京师,道路役凡四十三万人,奏罢之。

    岭南节度使崔咏死,帝谓裴度曰:“尝论罢蚶菜者,谁欤?今安在?是可往,为朕求之。”度以残对,即拜岭南节度使。南方鬻口为货,掠人为奴婢,戣峻为之禁。亲吏得婴儿于道收育之戣论以死由是闾里相约不敢犯士之斥南不能北归与有罪之后百余族才可用用之禀无告者女子为嫁遣之。

    蕃舶泊步有下碇税,始至有阅货宴,所饷犀琲,下及仆隶,贱禁绝,无所求索。旧制,海商死者,官籍其资,满三月无妻子诣府,则没入。戣以海道岁一往复,苟有验者不为限,悉推与。

    自贞元中,黄洞诸蛮叛,久不平。容、桂二管利虏掠,幸有功,乃请合兵讨之。贱固言不可,帝不听,大发江、湖兵,会二管入讨。士被瘴毒死者不胜计,安南乘之,杀都护李象古,而桂管装行立、容管阳旻皆无功,忧死;独残不邀一旦功,交、广晏然大治。

    穆宗立,以吏部侍郎召,改右散骑常侍,还为左丞,以老自乞。雅善韩愈,谓曰:“公尚壮,上三留,何去之果?”贱曰:“吾岂要君者?吾年,一宜去;吾为左丞,不能进退郎官,二宜去。”愈曰:“公无留资,何恃而归?”曰:“吾负二宜去,尚奚顾子言?”愈嗟叹,即上疏言:“臣与戣同在南省 , 数与残相见,其为人,守节清苦,论议正平。年七十,筋力耳目未衰,忧国忘家,用意至到。如残辈,在朝不过三数人,陛下不宜苟顺其求,不留自助也。《礼》:大夫七十致仕,若不得谢,则赐之几杖安车,不必七十尽许致仕。今戣据礼求退,陛下若不听许,亦无伤义,而有贪贤之美。”不报。卒,年七十三。赠兵部尚书,谥曰贞。

    (节选自《新唐书》)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 亲吏得婴儿/于道收育之/戣论以死/由是闾里相约不敢犯/士之斥南不能北归与有罪之后百余族/才可用/用之/禀无告者/女子为嫁遣之 B . 亲吏得婴儿于道/收育之/戣论以死/由是闾里相约不敢犯/士之斥南不能北归与有罪之后/百余族才可用/用之/禀无告者/女子为嫁遣之 C . 亲吏得婴儿/于道收育之/戣论以死/由是闾里相约不敢犯/士之斥南不能北归与有罪之后/百余族才可用/用之/禀无告者/女子为嫁遣之 D . 亲吏得婴儿于道/收育之/戣论以死/由是闾里相约不敢犯/士之斥南不能北归与有罪之后百余族/才可用/用之/禀无告者/女子为嫁遣之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岭南,指五岭以南的地区,即广东、广西一带,五岭是长江与珠江流域的分水岭。 B . 都护,古代在边疆地区设立的官职,唐有安西、北庭等六大都护,文中指安东都护。 C . 南省,唐代三省均在皇宫之南,而尚书省更在中书、门下二省之南,故称之为南省。 D . 几杖,指坐几和手杖,都是老者所用,代常用来作敬老之物,亦用以借指老人。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孔戣言辞忠正,奏请朝廷免除明州的海产进贡,因为路途遥远,耗费民力。恰逢岭南节度使去世,皇帝在选人时,想起了这个曾上奏停止岁贡蚶菜的人。 B . 孔戣任岭南节度使后,严禁贩卖人口,面对外洋商船靠岸停泊需交税、官员检查货物时接受宴请的旧规陋习,他也明令禁除,一毫不取。 C . 孔戣见识深远,在平定黄洞诸蛮族叛乱一事上,他上谏坚决反对容、桂二州官员合兵讨伐的请求,皇帝不听,结果死伤无数,叛军趁机杀死二州长官。 D . 孔戣认为自己年已七十,而且身为左丞却不能提拔贬退郎官,虽家无余财依然向唐穆宗请求退休,与他向来交好的韩愈因此大为慨叹。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残以海道岁一往复,苟有验者不为限,悉推与。

      ②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 4. (2022高二下·泰州月考)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咏螃蟹呈浙西从事

    【唐】皮日休

    未游沧海早知名,有骨还从肉上生。

    莫道无心畏雷电,海龙王处也横行。

    螃蟹咏

    薛宝钗

    桂霭桐阴坐举觞,长安涎口盼重阳。

    眼前道路无经纬,皮里春秋空黑黄!

    酒未敌腥还用菊,性防积冷定须姜。

    于今落釜成何益,月浦空余禾黍香。

    【注释】①此诗作于唐末动乱时期。当时农民起义风起云涌,作者本人曾参加黄巢起义军,做过黄巢政权的“翰林学士”。②皮里春秋:这里表示心机诡深。空黑黄:这里指花样再多也徒劳。

    1. (1) 下面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咏螃蟹呈浙西从事》是七言绝句,首句写诗人早知螃蟹之盛名,表达爱慕之情。 B . 《螃蟹咏》是七言律诗,首联写环境,人们坐在飘散着桂花香气的桐阴下喝酒吃蟹。 C . 薛宝钗认为纵使螃蟹再横行,最后还是要落入汤锅被蒸煮,落得被人吃掉的下场。 D . 两首诗均以物取喻,寓意深刻而尖锐,极尽讽刺之能事,具有很强的攻击性。
    2. (2) 这两首以“蟹”为主要内容的诗作,都是以小见大。下列诗句中没有体现这一手法的一项是()
      A .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贺知章《咏柳》) B .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C .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虞世南《蝉》) D .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郑思肖《画菊》)
    3. (3) 这两首诗分别塑造了怎样的螃蟹形象?请结合诗句简要回答。
  • 5. (2022高二下·泰州月考)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李密《陈情表》“   , ”一句,表达了孝敬祖母,不能远离的拳拳之心。
    2. (2) 《项脊轩志》中记录了作者的快乐时光,书很多,可以“  ”,也可以“ ”,静听万物发出的妙音。
    3. (3) 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用“   ”来批评魏晋名士崇尚虚无的思想倾向。
    4. (4)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描写了归乡途中轻舟快风,表达了作者弃官归乡的畅快心情。
三、语言文字运用(21分)
  • 6. (2022高二下·泰州月考) 语言文字运用I

    父亲不论在哪一个剧组当群众演员,都一概地称导演为“我们导演”。从中我听得出来,他是把他自己——一个迎着镜头走过来或背着镜头走过去的群众演员,与一位导演之间联得太紧密了。

    对于这样一位太认真的老父亲,我一筹莫展——

    在我写这篇文字间又有人打来电话——

    “梁晓声?”

    “是我。”

    “我们想请你父亲当个群众角色啊?”

    “这……我父亲已经去世了。”

    “去世了?对不起……”

    对方的失望大大多于对方的歉意。

    父亲一生认真做事,认真做人,连当群众演员,也认真到可爱的程度。这大概首先与他愿望是分不开的。一个退了休的老建筑工人,忽然在摄影机前走来走去,肯定有他的一份愉悦。父亲是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人。父亲曾是一个认真的群众演员。或者说父亲是一个“本色”的群众演员。

    就表演艺术而言,我崇敬性格演员;就现实中人而言,恰恰相反,我崇敬每一个“本色”的人,而十分警惕“性格演员”…….

    (摘自梁晓声《普通人》)

    1. (1)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父亲一生认真做事,认真做人,连当群众演员,也认真到可爱的程度。这大概首先与他愿望是分不开的。 B . 父亲一生认真做人,认真做事,连当群众演员,也认真到可爱的程度。这大概首先与他愿望是分不开的。 C . 父亲一生认真做人,认真做事,连当群众演员,也认真到可爱的程度。这大概首先与他愿意是分不开的。 D . 父亲一生认真做事,认真做人,连当群众演员,也认真到可爱的程度。这大概首先与他愿意是分不开的。
    2. (2) 下列各句中省略号的用处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 对于这样一位太认真的老父亲,我一筹莫展.·...· B . 这······我父亲已经去世了。 C . 去世了?对不起·.··· D . 我崇敬每一个“本色”的人,而十分警惕“性格演员”......
  • 7. (2022高二下·泰州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乡土文学作家借助文学叙事恢复传统民俗文化的活力,展现民俗文化的丰富多彩和①      , 体现民俗文化的生活之美。

    传达民俗趣味和民俗意味是乡土作家“活化”民俗的策略之一。[甲]传统民俗文化看似陈旧、过时,却能产生带有地方色彩的审美趣味,进而产生独特的审美意味。这种意味关乎审美主体心灵的升华,也是一种美的享受。[乙]如汪曾祺对把玩蛐蛐、鉴赏古玩等民俗活动的书写,彰显出民俗特有的审美意味,让传统民俗文化的活力②     到读者的精神生活中。

    对民俗文化遗产现代转化的书写是乡土作家让民俗“活”起来的重要探索。[丙]乡土民俗作为村民生活中③     的重要组成部分,既可借助产业转化实现经济振兴,也可通过挖掘内在活力实现地方文化的振兴。张炜的《独药师》中,作者除了对胶东民俗近乎百科全书式的呈现之外,还主要挖掘并讲述了流传已久的道家“养生文化”,发现了它对现代人的重要价值,以此彰显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周大新的《湖光山色》中,科研人员通过调研将楚王庄④     的地域条件作为旅游开发的重要资源,使之发挥了巨大的文化和商业价值。[丁]

    1.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 妙趣横生  渗透  习焉不察  与生俱来 B . 妙趣横生  传递  习以为常  得天独厚 C . 意趣横生  渗透  习焉不察  得天独厚 D . 意趣横生  传递  习以为常  与生俱来
    2. (2) 下面的句子还原到文中哪一位置更合适?( )

      作家对传统民俗产业转化可能性的独到思考,既让读者认识到了乡土民俗的非凡价值,也通过文本探索出了一条活化民俗文化之路。

      A . 甲处 B . 乙处 C . 丙处 D . 丁处
  • 8. (2022高二下·泰州月考) 下列加点词与“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中“上”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 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 B . 固知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C . 入室 D . 亲戚之情话
  • 9. (2022高二下·泰州月考) 下列句中加点词全都属于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

    万籁有声②举臣秀才 ③庶刘侥幸④室仅方丈 , 可容一人居⑤臣欲奉诏奔驰⑥亦崎岖而经丘 ⑦臣之辛苦⑧岂敢盘桓⑨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A . ①③⑤⑦ B . ②④⑦⑨ C . ②⑤⑥⑦ D . ①④⑦⑧
  • 10. (2022高二下·泰州月考) 下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表”即“奏表”,是古代臣子呈给帝王的一种文书,常含表志陈情、诉说心曲之意,如《出师表》《陈情表》。 B . “授”“迁”“补”“擢”是古代官职任免升降的术语,常见的还有“拜”“转”“徙”“升”等。“授”“拜”“补”是关于任职授官的,“擢”“升”“致仕”是关于提升职务的,“转”“徙”“迁”是关于调动职务的。 C . 象笏是用象牙做的笏。笏是古代大臣上朝时用的手板,有事可以记在上面备忘。 D . 仲秋,指秋季的第二个月,即农历八月。采用的是序数纪月法,一年分四季,一季为三个月,分别称孟、仲、季。
四、写作(60分)
  • 11. (2022高二上·徐州期中)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数据显示,嫦娥五号月球探测器发射后,在由地球通往月球的过程中,其实只有3%的时间在正确航道上运行,其余97%的时间则一直在不断地修正航道。最重要的是,它出发了,前往它要去的地方;而且通过修正,它最终预期到达月球。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与感悟?请写一篇文章,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