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2高一下·宜阳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材料一:

    儒家文化的内涵非常丰富,注重家庭秩序和社会秩序的礼乐思想便是其中一项重要内涵。先秦时代,古老的礼乐制度便具有政治伦理的重要功能,在“孔子之时”一度发生了“周室微而礼乐废”的文化断裂现象,后经孔子和孟子等先秦儒家的传承和发扬,“诗书礼乐”逐渐成为礼乐文明的重要传统,对于中国传统社会的行为方式、礼仪制度起到了重要的规范作用。

    礼乐文化是被持续继承,同时又在批判中不断发展的。“礼”“乐”最初都来源于上古时期先民们对日月星辰、山川鬼神的祭祀活动,以此表达对神的崇拜与敬畏。周代,周公制礼作乐为之注入德性内容以形成周礼。春秋战国时,礼崩乐坏、天下大乱,孔子“援仁入礼”,提出礼乐教化思想。孔子倡导“恢复周礼”“为国以礼”,强调音乐对教化的重大价值,追求“和风细雨”“春风化雨”式的涵化、内化。《乐礼》开篇曰“王者功成作乐,治定制礼”,在礼形成后,礼乐文化更多地侧重于礼乐之后的精神内涵,其功用不仅在于维护政治秩序,还在于移风易俗,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和谐思想是传统儒家思想的精髓所在,用和、乐来治世,也成为几千年中国传统礼乐的文化精髓与核心思想。礼乐中的“和谐”思想包含三个层面的内容。一是人与自身的和谐。主要涉及人们对于物质与精神关系的博弈。二是人与他人的和谐。礼的存在,能够彰显甚至拉大人际之间的差异,而乐又使人际之间的距离缩小,而和就在此时体现出了礼乐的境界并且促使人们去无限地接近这种美好的境界。三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儒家要求人主动去达成与自然的和谐,《乐记》中倡导我们“举礼乐,则天地将为昭焉”,认为人与自然在共同作用基础上才能达到统一的和谐,只有礼乐相同相合,才能在和谐中达到平衡。

    礼乐文化中的和谐思想,在新时代仍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不仅可以提高当代青年的思想道德素质,还有助于充实社会主义和谐文化。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外来文化的侵袭,功利主义思想对当代青年的腐蚀触目惊心,“礼乐之说,常乎人情”,因而加强其人文素养、道德素养迫在眉睫。此外,乐既能感知社会、反映社会,又能积极地干预社会、影响社会。乐的存在反映着人类生活与社会生活之间的关系,表现出极具社会性的多种情感。“大乐与天地同和”,《乐记》的最高艺术境界就是和,这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和谐社会中必将起到积极的带动作用。

    总的来说,儒学是一种礼乐文明,体现了儒家注重人文关怀、秩序和谐的思想精神,在当今社会各界提倡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背景下,儒家文化所强调的“以和为贵”“和而不同”的传统礼乐精神,必将不断发挥文化的力量,以文教化、人文育化,加快形成社会主义的新风尚。

    ——(摘编自张爱波《论儒家礼乐文化与新时代和谐思想》)

    材料二: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当今我国进入新时代,正朝着“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前进。礼乐文化反映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明程度,也影响着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进程。

    《论语》中有“礼之用,和为贵”。古今中外,任何社会的交际活动都离不开“礼”,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更是离不开礼的规范。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生活越社会化,人际交往就越需要用礼仪来调节。礼乐文化是人际交往的前提条件和交际生活的钥匙。因此,学习礼乐文化,提高自身的文明意识,有助于年轻人养成人际交往的文明习惯。

    作家柯灵在《乡土情结》有一句话:“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方魂牵梦萦的土地。得意时想到它,失意时想到它。逢年逢节,触景生情,随时随地想到它。”中国人有很深的乡土情结,安土重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叶落归根也是古人根深蒂固的观念,古诗文中信手拈来的思乡名句就很能体现这一点。但是,这种家乡观念在现代社会年轻人心目中却逐渐淡化。而传统礼乐文化无疑给今天的年轻人提供了一条回归自我、安放灵魂的重要途径。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发展与繁荣,对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中强调,“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推动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途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制定了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文化强国战略,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文化强国的核心内容之一。而礼乐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弘扬礼乐文化,必然有利于文化强国战略的实施,有利于中国梦的早日实现。

    (摘编自马庆伟《礼乐文化对中华文化的影响及其对新时代意义》)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诗书礼乐”经孔子和孟子等先秦儒家的传承和发扬,逐渐成为礼乐文明的重要传统,并规范着中国传统社会的行为方式和礼仪制度。 B . 上古时期先民们为表达对神的崇拜和敬畏而进行的对日月星辰、山川鬼神的祭祀活动,成为了“礼”“乐”的最初来源。 C . 礼形成之后,侧重精神内涵的礼乐文化,其功用不再是维护政治秩序,而转为移风易俗、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D . 乐的存在,能反映人类生活与社会生活之间的关系,乐既能感知社会、反映社会,又能积极地干预社会、影响社会。
    2.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 孔子追求“和风细雨”“春凤化雨”式的音乐教化,因此礼乐教化不再需要外在手段来约束和限制,而是注重内心的认同。 B . “大乐与天地同和”,《乐记》的最高艺术境界就是和,告诉我们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乐”的作用要大于“礼”。 C . 从作家柯灵《乡土情结》的一段话中可以看出:在古人心目中有着深沉的乡土情结,而这在现代年轻人心目中却逐渐消失。 D . 礼乐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反映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明程度,也必然对文化强国战略的实施产生重要影响。
    3. (3) 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最能体现礼乐文化中人与自然和谐思想的一项是(    )
      A . 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B . 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C .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D .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