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为了在太空中有个“根据地”,人类已经进行了数十年的探索。早在20世纪70年代,前苏联就着手进行空间站的建设,先后发射了7次“礼炮”号空间站,其中七号空间站创造了载人飞行800多天的纪录。而美国主导的国际空间站也于1998年开始建设,于2006年正式运行,并且有16个国家参与其中。国际空间站计划提出之初,我国就表达参与意愿,但被美国拒绝,这让中国只能依靠自己的努力进行空间探索。
那么,耗资巨大的空间站计划的意义何在呢?
首先,空间站内的空间远比一般的宇宙飞船大,且在太空中可停留时间远比宇宙飞船长,因此,在空间站里可以进行更多的科学实验。同时还可以生产加工很多在地球上无法完成的特殊材料,比如,空间站可以生产出结构完整有序、断位缺陷少、掺杂均匀的半导体材料,通过区熔法生长的锑化锢晶体的断位缺陷数量甚至可以减少90%;在空间站加工砷化镓可以弥补常规加工存在的组分过冷起伏、缺陷密度大等缺陷,生产出优良的单晶;在空间微重力条件下还适宜进行铝基碳化硅复合材料、超导材料、磁性材料的加工。
其次,空间站一般位于离地球300-400公里的外太空,航天员除平时可以在舱内进行各种科学实验外,也可以出舱进行太空漫步。今后,宇宙飞船还有可能以空间站为基地,继续向其他星体进发。我国目前正在建设的天宫号空间站预计重量100吨,将来很有可能在现有基础上继续扩大体积,成为更大规模的太空基地。
国防安全问题已经不只以传统意义上的陆海空为边界,而是扩展到了外层空间。卫星在国民经济和国土安全方面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遥感、通信、导航等都是国民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技术手段;卫星还对敌方的弹道导弹攻击有着不可替代的预警作用,而空间站可以说是卫星的大本营。因此,保证卫星和空间站正常运转是国防安全的一个重要方面。
我国的空间站计划,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取得进展。早在1999年就开始逐步发射神舟系列飞船,从最早的无人飞船,到搭载模拟人,再到2003年神舟五号首次实现载人飞行。2011年,天宫一号发射升空,随后发射的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顺利对接,成功验证了交会对接能力。次年神舟九号飞船实现了首次载人交会对接,宇航员进入天宫一号工作。2017年,我国首艘货运飞船天舟一号成功发射,并与2016年发射的天宫二号对接。
我国的天宫号空间站,将在今明两年初步建成。届时,天和核心舱、问天实验舱及梦天实验舱等三段空间舱,在太空组合成天宫号空间站的T字基本型,并与多艘天舟货运飞船和神舟载人飞船对接,从而完成航天员长驻任务。天宫号空间站的基本型预计拥有10年的设计寿命,将对全世界开放,各国科学家提出申请,经批准后都可以利用天宫号空间站进行科学实验。
(摘编自况杰《中国实施天宫号空间站计划的意义》)
材料二:
历经6小时32分钟飞行,神舟十二号与天宫号空间站完成对接,在此次对接任务中,神舟十二号的目标位置是天和核心舱前向对接口。作为追踪航天器,它需要在抵达中瞄点后,由后向追踪掉头绕飞至天和核心舱的前向位置实施对接。
在神舟视角画面中,天和核心舱前端节点舱在太空中的英姿首次在公众面前亮相。节点舱有4个对接口,分别是1个前向对接口、1个对地球方向径向对接口、2个侧向停泊口。其中前向对接口功能最为强大,它不仅可以接纳神舟载人飞船,还可以对接天舟货运飞船,为推进剂在轨补加提供平台。除此之外,明年发射的问天号实验舱与梦天号实验舱也将先后对接前向对接口,再转位对接至两个侧向停泊口。
节点舱同时兼具气闸舱功能,出舱口在节点舱的天顶方向,出舱口外还有服务航天员执行出舱任务的圆环扶手装置。神舟十二号航天员乘组在三个月驻站期间将执行多次出舱任务。遥想十三年前刘伯明曾协助翟志刚完成我国首次太空出舱行走任务,在那次任务中刘伯明在神舟七号气闸舱出舱口只探出了半个身子,而这一次他将尽情拥抱浩瀚太空。
前有天问一号一次完成火星“绕落巡”,后有神舟十二号开启天宫号空间站有人驻留的高光时刻,对于航天迷而言,如此密集的幸福攻势也是前所未有的体验,仿佛天天都在过年,而这也仅仅是开始。去年年底嫦娥五号月球采样返回任务的完成标志着嫦娥探月工程三步走计划的完美收官,明年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计划也将随着天宫号空间站完成在轨建造而胜利收官。两大工程都将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嫦娥探月四期工程已经在路上,载人航天工程的天宫号空间站将进入长期运营阶段。如今,两大工程也到了该考虑会师月球表面的新伟业的时候,六大载人登月评选方案中“两次发射环月轨道集合的载人登月方案”已经脱颖而出,并暗示明年会有新惊喜,这个惊喜会是什么呢?
(摘编自知乎《节点舱亮相,太空画面美不胜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