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2高一下·宁波期末) 文言文阅读

    材料一: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理,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 , 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终者盖寡。岂其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胡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节选自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材料二:

    贞观之初,求贤如渴,善人所举,信而任之,取其所长,恒恐不及。近岁已来,由心好恶,或从善举而用之,或一人毁而弃之;或积年任而用之,或一朝疑而远之。夫行有素履,事有成迹。所毁之人,未必可信于所 , 积年之行,不应顿失于一朝。君子之怀蹈仁义而弘大德小人之性好谗佞以为身谋陛下不审察其根源而轻为之臧否是使守道者日疏干求者日进。所以人思苟免,莫能尽力。此其渐不克终六也。

    陛下初登大位,高居深视,事惟清静,心无嗜欲,内除毕弋之物,外绝畋猎之源。数载之后,不能志,虽无十旬之逸,或过三驱之礼,遂使盘游之娱,讥于百姓,鹰犬之贡,远及于四夷。或时教习之处,道路遥远,侵晨而出,入夜方还,以驰骋为欢,莫虑不虞之变,事之不测,其可救乎?此其渐不克终七也。

    孔子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然则君之待臣,义不可薄。陛下初践大位,敬以接下,君恩下流,臣情上达,咸思竭力,心无所隐。顷年已来,多所忽略,或外官充使,奏事入朝,思睹阙庭,将陈所见,欲言则颜色不接,欲请又恩礼不加,间所短,诘其细过,虽有聪辩之略,莫能申其忠款,而望上下同心,君臣交泰,不亦难乎?此其渐不克终八也。

    (节选自魏征《十渐不克终疏》)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君子之怀蹈/仁义而弘大德/小人之性好谗/佞以为身/谋陛下不审察其根/源而轻为之臧/否是使守道者日疏/干求者日进。 B . 君子之怀/蹈仁义而弘大德/小人之性/好谗佞以为身谋/陛下不审察其根源/而轻为之臧否/是使守道者日疏/干求者日进。 C . 君子之怀蹈/仁义而弘大德/小人之性好/谗佞以为身谋/陛下不审察其根源/而轻为之臧否/是使守道者日疏/干求者日进。 D . 君子之怀/蹈仁义而弘大德/小人之性/好谗佞以为身/谋陛下不审察其根/源而轻为之臧/否是使守道者日疏/干求者日进。
    2. (2) 下列各项加点词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 貌恭不心服    而:连词,表转折

      所短    因:趁着

      B . 终者盖寡    克:达到

      不能志    固:固守

      C . 莫不殷忧而道    著:显著

      未必可信于所    举:检举

      D . 之以严刑    董:督察

      讥于百姓    见:看见

    3. (3)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疏”原本有“疏通”之意,后来作为一种公文形式,成了官员向帝王进言、以便使下情上达的进谏奏文,用途较广。 B . 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其中“神器”,指帝位,古时认为“君权神授”,所以称帝位为神器。“居域中之大”中的“域中”指天地间,《老子》认为“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 C . “贞观”是唐朝太宗皇帝李世民的年号,取自《易经》中“天地之道,贞观者也”。太宗,是李世民的庙号。在奏疏的标题中称庙号,是后人对皇帝的敬称。 D . “竭诚则胡越为一体”中的“胡越”指古代分别居于我国南方和北方的两个民族。《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中有“意合则胡越为昆弟”的说法。
    4. (4) 下列对两则选文有关内容表达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谏太宗十思疏》体现了魏征作为谏臣,“谏而有方”的特点。对唐太宗的可能会出现的自满懈怠,他通过“木固其根”“水浚其源”的比喻,使抽象的道理具象化,说明人君安国当积德义的道理。 B . 《十渐不克终疏》是对《谏太宗十思疏》“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的拓展补充,通过列举唐太宗有所懈怠的几种变化,阐释可能会带来的严重后果,以此警醒统治者。 C . 两则材料均讨论了“待下”的问题。材料一强调要取得臣民的信任,靠“严刑”“威怒”是远远不够的,关键在于“德义”;材料二则指出要“知人善任”,信任人才并发挥他的特长。 D . 两则材料均采用对比的手法。前者提出为君者要“居安思危”,后者提醒太宗不可“渐不克终”,都通过太宗早年、晚年为政态度的对比来强调德行在治国理政过程中的重要性。
    5. (5)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②以驰骋为欢,莫虑不虞之变。事之不测,其可救乎?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