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2高二下·濮阳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十四五”是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水利部门将继续深度节水控水,推动生态保护修复,扎实推进黄河大保护,力争尽快见到新气象。截至今年,黄河实现连续22年不断流。目前,初步治理水土流失面积年均增加1.25万平方千米,设立河湖长22.76万名,推动黄河保护立法实现实质性突破。这几年,入海口的湿地面积明显增加了,东方白鹳、黑嘴鸥等珍稀鸟类都来安了家。据统计,近两年,利津水文站的年均入海水量达336亿立方米,比近10年平均值多123亿立方米,累计向黄河三角洲湿地补水4.21亿立方米。据统计,在黄河三角洲,鸟类已由保护区建立之初的187种增至现在的371种。

    (摘编自王浩《黄河实现连续22年不断流》,《人民日报》,2021年11月25日)

    材料二:

    黄河口国家公园(创建)地处我国3个海洋与海岸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之一的黄渤海区,是该区域海洋生物的重要种质资源库、环西太平洋和东亚-澳大利亚两条岛类迁徙路线上的“中转站”,以及水生生物重要产卵场、索饵场、越冬场和洄游通道,生态区位重要,生态过程完整。作为我国乃至全球暖温带保存最完整、最典型、最年轻的滨海湿地生态系统,以及黄河流域生态健康的“晴雨表”,黄河口国家公园(创建)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孕育了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是我国沿海湿地鸟类数量最多的区域,记录的鸟类数量分别占山东省和全国记录鸟类的84.67%和26.37%,每年迁徙停歇的鸟类达到300万~400万只/次。

    (摘编自李云   姜波《创建黄河口国家公园有哪些“难啃的硬骨头”》,《光明日报》,2021年12月04日)

    材料三:

    为化解人与自然的矛盾,应将黄河口视为人与自然、河流与海洋、海洋与陆地相互影响与依存的“生命共同体”,全面保障湿地生态系统的健康良性发展。湿地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可用其自身的活力、组织结构和恢复力三方面特征衡量;同时,还可以依据湿地群落中优势、特有、濒危、环境敏感等指示物种的数量、生物量、结构、功能等来衡量湿地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另外,GDP、人口增长率、资源消费、公众生态意识等社会经济指标也是评价湿地健康的依据。

    建立客观、完善的指标体系,科学评估湿地生态系统的健康水平,是适度保护与修复的基础。目前绝大部分湿地均不可避免地受到人类活动影响,因此并非处于原始状态的自然特征才可以判定“健康”。如果人类可持续地开发利用湿地资源,使其保留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自组织功能,在外界作用下能够自我恢复,就可以认为是健康的。本着生态优先、应保尽保的原则,我们可以对处于不同健康水平的湿地分类施策;对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的区域,要保持其原真性,尽量避免人为干扰,使湿地生态系统依靠自我调节和自组织能力有序演化;对湿地生态系统亚健康的区域,应综合利用生态系统的自我恢复能力并辅以人为措施,使湿地生态系统逐渐恢复健康;对湿地生态系统不健康的区域,应坚持生态学理念对症下药,采用湿地生境、生物、生态功能等恢复技术,使受损湿地生态系统逐步恢复健康。

    (摘编自韩美《黄河口湿地“健康”黄河下游才“安全”》,《光明日报》,2021年12月04日)

    1. (1) 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黄河连续22年不断流是个不小的成就,这与水利部门扎实推进黄河大保护措施不无关系。 B . 近两年来,黄河三角洲湿地补水超过四亿立方米,这与利津水文站的年均入海水量增大有关。 C . 黄河口国家公园(创建)地处黄渤海区,地理位置独特,生态环境良好,在此落脚的鸟类数量为全国最多。 D . 作为滨海湿地生态系统,黄河口国家公园(创建)生态过程完整,是黄河流域生态健康与否的重要标志。
    2.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治理水土流失面积逐年增加,鸟的种类也成倍增多,这都表明整个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有了突破性好转。 B . 无论人类怎样开发湿地资源,只要在外界的作用下能够大体上自我恢复,也可以被认为是健康的。 C . 保持原真性,避免人为干扰,亚健康的湿地生态系统即可依靠自我调节和自组织功能有序演化。 D . 我们可以对处于不同健康水平的湿地分类施策,高效且有针对性地保护湿地生态系统。
    3. (3) 以上三则材料报道的侧重点有何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