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中学初一年级开展“少年正是读书时”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阅读以下两则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振华中学初一年级学生课外阅读情况调查
读书兴趣及占比 |
圈点批注摘录习惯及占比 |
联系实际评价质疑及占比 |
|||
有兴趣 |
81% |
每读必做 |
11% |
经常做 |
8% |
一般 |
19% |
凭兴趣做 |
32% |
偶尔做 |
30% |
无兴趣 |
0% |
从不主动做 |
57% |
从不做 |
62% |
【材料二】怎样读书才能取得效果?经验表明,处理好阅读中的“入”与“出”是关键所在。阅读中的“入”,是指对所读之书全身心融入,潜心研读与探索。读者要通过文字去触摸作者的内心,与其进行心灵的对话。如此“入书”,方可“见得亲切”,实现双方心情的“契合”。做到“入”的方法是坚持“精思”,通过圈点批注、摘录所得、查阅资料、再现情境等方法,更好地揣摩语言,把握文章内容,体悟作品意蕴与情趣。阅读中的“出”,是指用一种俯视的姿态,把书中的内容用实际情况去检验分析。进而能站在更高层次,对所读之书作出分析、评价和质疑。哲学家叔本华就主张读书要与书本拉开距离,不要“入”书过度,要敢于并善于从书本中走出来。读书是为了认识世界和人生,而这主要靠你自己在生活实践中去体验,书本只是一种向导和坐标。因而你要主动地用你自己的经验和智慧去检验它。总之,做到能“入”能“出”,才称得上是得法的阅读。
阅读材料一,根据表格内容,概括某中学初一年级学生课外阅读的情况。
在“少年读书之道”专题讨论会上,某中学初一年级的同学们集思广益,从“入”和“出”两方面,总结出几种对课外阅读有所助益的方法。请你结合两则材料 , 为某中学的同学们补充两条适合他们的阅读方法。
通过本次活动,某中学初一年级的同学们对自己的课外阅读习惯和方法进行了反思,也请你回顾自己的课外阅读,结合作品,谈谈你在平时的课外阅读中是如何做到知“入”知“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