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2高一下·湖州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文本一

    阿来

    ①马!对于一个藏族人来说,可是有着酒一样效力的动物。

    ②我已经两年多没有跨上过马背了。现在,一看到它们的影子出没在金色桦树掩映的 路上,潜伏在身上的全部关于这种善于驰骋的动物的感觉一下子就复活了。那种强健动物 才有的腥膻味,蹄声在寂静中震荡,波浪一般的起伏,和大地一起扑面而来的风,这一切 就是马。马们一匹匹从山上下来。可那是什么样的一群马呀!矮小,毛色驳杂,了无生气。 我们上了马。马队主人没有马骑,那一头乱发的脑袋在我膝盖那个高度起起落落。我问刚 才他把马叫什么?他说,牲 口。这个回答使我高兴。我胯下的不是马,而是另一种东西。 马所以是马,就是因为在食物方面有着自己特别的讲究。它们总是在黎明时出现在牧场上, 寻食带露的青草。我们在一块草地上下了马,吃干粮。这些牲口松了缰绳也不走开去寻找

    自由和水草,而是一下就把那长长的脸伸到你面前,鼻翼翕动着,呼呼地往你身上喷着热 气,那样的驯顺。我的那一匹,就从我手上,伸出舌头来,把一包方便面、一个夹肉面包 卷到口里吃进肚子里去了。

    ③半夜里醒来,先是看见星星,然后是高崖上突然断裂的一道冰川,齐齐的断 口在那 里闪着幽幽的寒光。月光照在地上,那些马一匹匹站在月光下。 因为我是躺着的,所以, 它们的身躯在我眼里显得很高大。那些简陋的鞍具也卸下来了。月光不论多么明亮,都是 一种夜晚的光芒,恰好掩去了眼前物体上容易叫人挑剔的细节,剩下一个粗略的轮廓。这 样的因造成了一个果:牲口重新成了法国人布封在书中赞誉过的、符合我们的经验与期望 的马了。

    ④布封说:“它们只是豪迈而狂野。”在这样的一个寒夜里,它们的行走是那么轻捷, 轻轻一跃,就上了春天的融雪水冲刷出的那些堤岸,而林子里任何一点细小的响动,都会 立即叫它们的耳朵和尾巴陡然一下竖立起来。我的那匹马向着我走了过来,鼻子喷着热气。 它内在的禀性仍然是一匹马:渴望和自己的骑手建立情感。它舔舔我左手,又去舔右手。 我空着的那只手并没有缩回被子里,抚摸着它那张长脸上的额头中央。这样的抚摸会使一 匹好马懂得,它的骑手不是冷漠的家伙。

    ⑤我们的谚语说:人是伙伴而不是君王。过去我所知的马是黄河上游草原上的河曲名 马,那些马总是引起我歌唱的欲望。今天,一匹山地马和它的一群同伴,也引起了我的这 种欲望。第二天骑涉过一个海子,同行的朋友把这个过程完整地拍了下来。休息的时候, 我从监视器里看那个长长的镜头。一到电视画面里,那匹马在外形上就成一匹真的马了。 我看见它驮着我涉入湖水,越来越深,最后在水中浮起来,慢慢地到了对岸。然后扬起前 蹄,身子一纵,上了半人高的湖岸。它驮着我,在一个孕雪的下午,在弯曲的湖岸上飞跑 起来;从一段枯木上跃过,那么轻捷、灵敏。于是,我在它背上所有的感觉都复活了。顶 着刺眼的阳光,给马备上鞍子,再在鞍子上捆好我们带来的所有东西。这一来,它们又不 像是马,而像是牲 口了。它们短小的四肢都深深地没入了雪里,它们窄窄的胸膛推开积雪, 开出了一条道路。马的主人说, 以前,有人从别的地方买来过名马,但在崎岖的山路上, 在这样的大雪里,不是跌残就是摔死了,那些神气十足的马在我们这里没有用处,而这些 牲口,命贱,像是使不坏的东西。这些矮小、坚忍的山地马,又摇响了脖子上的铃铛,驮 着我们上路了。这时,有人发现,骑这些马根本不必要用手去提着缰绳,它们自会顺着熟 悉的道路往前走,不需要人来告诉它行走的方向。我禁不住想这些马确实该有另一个名字, 就叫牲口。这些牲口这样走着,我们就成了货物,没有生命的东西,从一个地方被运到另 一个地方。事实正是如此。是的,在我的家乡,这样的搬运工作不劳马做,几头牦牛就可 以了。

    ⑥在我的美感中,马是风暴,是闪电,牛才是这样百折不挠的坚忍绵长。人总是这样的:不否认生活中需要牛,但总认为作为一个个体, 自己更加适合美丽的、矫健的马。更 主要是认为,这样的劳役对于马是不适合的。我不能使它们完全变回去,恢复马的一切天 性了。我相信,它们的祖先也是从草原上来的。它们是沦落了的一群,在传递血脉的同时, 传递了它们对于山地的适应——使高大的身躯日渐矮小,来对付复杂的坎坷。这原本无可 厚非。但它们同时传递了认命的悲哀,逆来顺受,荡尽了英雄气息,而沦落为这样的一群。 是的,它们只好叫作牲口了,因为它们已经没有了马的灵魂。没有想到人在社会里,从遗 传,从四周环境不断得到的沦入平凡、甘于平凡的指令,不断丧失个性的过程早就在生物 界演示过了。这个世界正在把一切沦于平凡。

    文本二

    在阿来的散文中,言说主体的身份影响着他散文的述说视角。不同的社会身份让阿来 看到不同的社会、 自然景观。整体来看,阿来的散文大致有这样三重述说视角:藏族人视角,知识分子视角,人类视角。

    (摘编自冯茂桐《阿来散文的艺术特色》 )

    1. (1) 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开篇扣题,点明在藏族人心中马就像酒一样能够让人激情澎湃,以此强调马的重 要,寄寓着作者深厚的情感。 B . 夜里宿营时,“我”的马过来亲近“我”,“我”也给予积极的回应,很好地诠释了 “人是伙伴而不是君王”的谚语。 C . 山地马不需驾驭即可自行前进,这使作者感觉自己成为没有生命的货物,失去了作为 一名骑手策马驰骋的豪迈感。 D . “牲口”命贱却使不坏,名马虽神气十足在山地却没有用处,作者在理性审视山地马 的同时也对名马进行了讥讽。
    2. (2) 下列对文本一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本第③段的描写富有特色,冰川的寒光和皎洁的月光从正面衬托出山地马的高大, 简陋的鞍具从反面衬托出山地马的不凡。 B . 文本分别用“马”和“牲口”来指称山地马,但是这两种称谓在表达涵义上却有很大 的差别,传达出作者不同的感情和态度。 C . 眼前所见的山地马属于实写,心目中理想的马则属于虚写,虚实有机结合,两种马互 为衬托,丰富了形象,拓展了文章内涵。 D . 文本将生动的描写、丰富的想象、真挚的情感和深刻的议论融为一体,表现了作者浓 郁的人文情怀,体现出作者独特的文风。
    3. (3) 作者对山地马的情感态度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请结合文本概括说明。
    4. (4) 文本二提到的阿来散文的“三重述说视角”中的“藏族人视角”和“人类视角”在文本 一中是如何体现的?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