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2高一下·成都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武昌九曲亭记

    苏辙

    子瞻于齐安 , 庐于江上,齐安无名山,而江之南武昌诸山,陂陁蔓延,润谷深密,中有浮图精舍,西曰西山,东曰寒溪。依山临壑,隐蔽松枥,萧然绝俗,车马之迹不至。每风止日出,江水伏息,子瞻杖策载酒,乘渔舟,乱流而南。山中有二三子,好客而喜游。闻子瞻至,幅巾迎笑,相携徜徉而上。穷山之深,力极而息,扫叶席草,酌酒相劳。意忘反,往往留宿于山上。以此居齐安三年,不知其久也。

    然将适西山,行于松袖之间,羊肠九曲而获少平,游者至此必息。倚怪石,荫茂木,俯视大江,仰瞻陵阜,旁瞩溪谷,风云变化,林麓向背,皆效于左右。有废亭焉,其遗址甚狭,不足以席众客。其旁古木数十,其大皆百围千尺,不可加以斤斧。子瞻每至其下,辄睥睨终日。一旦大风雷雨,拔去其一,斥其所据,亭得以广。子瞻与客入山视之,笑曰:“兹欲以成吾亭耶!”遂相与营之。亭成,而西山之胜始其,子瞻于是最乐。

    昔余少年,从子瞻游。有山可登,有水可浮,子瞻未始不褰先之。有不得至,为之怅然移日。至其翩然独往,逍遥泉石之上,撷林卉,拾涧实,酌水而饮之,见者以为仙也。盖天下之乐无穷,而以造意为悦。方其得意,万物无以易之,及其既厌,未有不洒然自笑者也。譬之饮食杂陈于前要之一饱而同委于臭腐夫熟知得失之所在惟其无愧于中无责于外而姑寓焉此子瞻之所以有乐于是也。

    【注释】①齐安,古郡名,即黄州。②陂陁:高低起伏,倾斜不平的样子。③乱流:横渡江水。④褰(qiān):撩起,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譬之饮食杂/陈于前/要之一饱/而同委于臭腐夫/孰知得失之所在/惟其无愧于中无责于外/而姑寓焉 B . 譬之饮食/杂陈于前/要之一饱/而同委于臭腐/夫孰知得失之所在/惟其无愧于中/无责于外/而姑寓焉/ C . 譬之饮食杂/陈于前/要之一饱/而同委于臭腐/夫孰知得失之所在/惟其无愧于中/无责于外/而姑寓焉 D . 譬之饮食/杂陈于前/要之一饱/而同委于臭腐夫/孰知得失之所在/惟其无愧于中/无责于外/而姑寓焉/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迁,改官,一指平调,二指升迁,三也指降职。这里是第三种, B . 浮图,也写作“浮屠”或“佛图”,可代指佛、佛教、佛教徒。 C . 适,有多义,这里与《赤壁赋》“吾与子之所共适”的“适”义同。 D . 裳,我国古时着装上曰衣,下曰裳。裳亦作“常”,专用于下装。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全文记述了苏轼重建武昌九曲亭的缘由,表现了苏轼“适意为悦”的思想情趣及寄情山水的洒脱和磊落。 B . 开篇“陂陀蔓延,涧谷深密”八字,正面勾画了一幅顺江绵延的武昌诸山远景图,简练传神,特点鲜明。 C . 第三段饱怀感情的回忆,塑写逍遥山水的少年苏轼,与前二段的描写相印证,使苏轼形象更加完满。 D . “无愧于中,无责于外”,既交代苏轼建亭的目的,又表明其处世为人的态度,也是作者对他的赞扬。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山中有二三子,好客而喜游。闻子瞻至,幅巾迎笑,相携徜徉而上。

      ②子瞻与客入山视之,笑曰:“兹欲以成吾亭耶!”遂相与营之。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