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四川省成都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更新时间:2022-07-18 浏览次数:24 类型:期末考试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 1. (2022高一下·成都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①加拿大学者弗莱分析了莎士比亚戏剧中的森林背景,认为莎士比亚喜剧中经常出现的森林世界、森林意象构成了喜剧和春天的象征意义,“‘绿色世界的戏剧,它的情节类似于生命和爱战胜荒原这种仪式主题’,‘绿色世界使喜刷洋温着夏天战胜冬天的象征意义。’”繁茂的森林世界充满着战胜蛮荒走向文明进步的力量,如果说森林繁荣茂盛代表着春天和夏天,代表着喜悦与胜利,那么树木的凋零则代表着秋天和冬天,象征着衰败与死亡,森林荣枯引起人们的心灵震动,凝聚着感伤与愉悦的感情模式,森林的悲欢也影响着人类情感的起伏。

    ②天下的山水都是相通的,森林悲欢的象征意义在中国文化中也具有同样的意味。我们注意到在中国文学中士大夫们的感物吟志、触时伤怀往往同树木的繁荣凋蔽相联系,草木荣枯每每引发古代诗人们的生命情怀:一方面是“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陶渊明《归去来兮辞》)的树木峥嵘的欢心,一方面是“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宋玉《九辩》)的草树凋零的感伤,柔条之喜与落叶之悲揭示了中国文人的情感模式,而这种情感模式正是森林带给人的心灵反应。

    ③伟大的诗人往往是表现民族原始意象最多的人。所以在这类诗中我们总能同诗人一起在森林情趣中亲临往古,获得身心的愉悦。无论陶诗写“翼翼归鸟,训林徘徊。岂思天路,欣及旧栖。虽无昔侣,众声每谐”的林间情趣,还是写“蔼蔼堂前林,中夏贮清阴。凯风因时来,回飙开我襟”的舒适畅快,或是“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的春明景和,我们感受到的不仅仅是林下风流的愉悦,也触动我们心中的原始意象,引起古今浑融、物我为一的原始力量。在陶渊明诗中,树是生命,树是人生,也是一种经历一种象征,所以他总是自觉不自觉地把生命与树木联系在一起。

    ④自陶渊明之后田园诗人们林下风流就成为一种抒情传统了,孟浩然谓“我爱陶家趣,林园无俗情”(《李氏园林卧疾》),这应该是道出田因诗派底蕴的话。林园确实是以陶渊明为代表的隐选诗人的精神所在,成为远离尘嚣、涤荡浊情的象征形式。王维以田因诗人著称于世,但他真正写田因的诗并不多,从这个意义上讲,与其说他是田园诗人,倒不如说他是林园诗人,他的很多诗就是以写林园之趣而流行于世的。像《鹿柴》《竹里馆》《酬张少府》等等,莫不如此。诗人醉心于宁静的森林意境里,心无挂碍,澡雪精神,获得了历经跋涉的旅行者重返家园的那种温馨感受,相伴夕阳明月,逍遥林中——“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酬张少府》),这种境界不仅是个别诗人的追求,而成为整个士人阶层所神往的精神憩园,森林于是成为逃避世俗、逍遥精神的诗意栖息地。

    ⑤孟浩然有诗谓“儒道虽异门,云林颇同调”,懦道两家思想虽然主张龃龉扞格,但钟情山水醉心云林却颇为一致。我们不必担心诗人们会真的逃于深山过着与世隔绝的原始生活,这种逃隐园林多半带有精神的象征意味,那是一种精神的回归。从陶渊明的“翼翼归鸟,载翔载飞。虽不怀游,见林情依”,到王维的“坐觉嚣尘远,思君共入林”,从王禹偁的“泣辞明主挂冠簪,便约幽云老旧林”,到陈与义的“林泉入梦吾当隐,花鸟催诗岁不留”,林泉之志成为隐居的代名词,林泉之志寄托着人类的思古幽情,也是诗意的精神栖息地。但是精神的回归之所以取境于森林意象,那是由于人类与大森林的原始联系,森林是人类生存的摇篮,也是积淀于文化世界里的原型,启示着人们对家园的回味。

    (摘编自傅道彬《晚唐钟声;中国文学的原型批评(修订本)》)

    1.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中国的士大夫们“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而思纷”,他们感物吟志、触时伤怀无不与树木的繁荣凋敝相联系。 B . 表现民族原始意象最多的伟大诗人们的作品往往能带领我们一起在森林情趣中亲临往古,获得身心的愉悦。 C . 与夕阳明月相伴,在宁静的森林心无挂碍,不只是林园诗人的追求,也几乎是整个士人阶层的精神向往。 D . 尽管儒道两家思想主张大不相同,但对山水云林的情怀却很一致,都具有精神象征意义,都是精神的回归。
    2.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开头引用对莎翁戏剧中森林背景的分析,证明森林悲欢对人类情感影响的一致性、相通性。 B . 文章例举陶渊明诗歌中多种山林意象,论述伟大诗人们能触动我们心中的原始意象,极其代表性。 C . 文章论述中国文化中森林悲欢象征意义时,有对田园诗人的整体概括,也有代表诗人的具体释例。 D . 文章以代表性诗人的典型诗句为论据,说明森林悲欢在中国文化中特有的象征意义,论证充分。
    3.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开章即引用加拿大学者对莎翁戏剧的论述,是为了表现本文具有国际化视野, B . 王维有很多以写林园之趣流行于世的诗,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他是林园诗人。 C . 林下风流成为田园诗人的抒情传统是因为林园是远离尘器、涤荡浊情的象征。 D . 森林与人类根本相连,供养人类生存和生长,故精神回归常取境于森林意象。
  • 2. (2022高一下·成都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材料一:

    ……

    我们应当认真考虑:所选择的职业是不是真正使我们受到鼓舞?我们的内心是不是同意?我们受到的鼓舞是不是一种迷误?我们认为是神的召唤的东西是不是一种自欺?但是,不找出鼓舞的来源本身,我们怎么能认清这些呢?

    ……

    在选择职业时,我们应该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不应认为,这两种利益是敌对的,互相冲突的,一种科益必须消灭另一种的;人类的天性本来就是这样的:人们只有为同时代人的完美、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才能使自己也达到完美。

    如果一个人只为自己劳动,他也许能够成为著名的学者、大哲人、卓越诗人,然而他永远不能成为完美无疵的伟大人物。

    历史承认那些为共同目标劳动因而自己变得高尚的人是伟大人物;经验赞美那些为大多数人带来幸福的人是最幸福的人;宗教本身也教诲我们,人人敬仰的理想人物,就曾为人类牺牲了自己——有谁敢否定这类教诲呢?

    ……

    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恒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

    (摘编自卡尔·亨利希·马克思中学毕业论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

    材料二:

    毫无疑问,钱学森将会上一所最好的大学。1929年,钱学森以第三名的成绩被上海交通大学这所全中国最好的工学院的机械工程系所录取。

    经过仔细考虑,钱学森决定主修铁路工程。在中国,这还是一个相当新的领域,增长速度惊人。直到1929年,中国绝大部分国土仍不通铁路。1881年,从开平煤矿到附近大运河的一段7英里长的铁轨是当时中国仅有的铁路。15年后的1896年,中国的铁路总长度只有可怜的370英里,而当时美国已经拥有惊人的182000英里长的铁路网。但是,在接下来的30年中,铁路逐渐成为一种强大的军事和政治武器,在中国的大地上留下水久的伤痕。

    在清政府的抗议和阻挠下,中国的“铁路化”还是在世纪之交时开始了。各国在自己的势力范围内,纷纷修建铁路。从1900年到1905年,外国人在中国建造了全长3222英里的铁路。在事实上,以这种现代化的交通体系将中国分裂成为一个个被外国人统治的区域,有效地将中国瓜分成为各自独立的殖民地。

    形势很快变得明朗起来:控制住铁路,也就控制住了中国。

    国民党接管政权之后,开始致力于统一铁路。从1912年到1920年间,中国铺设了超过1000英里的新铁路,大多数由日本、欧洲和美国银行家提供投资。随着新铁路的不断建造,便需要雇用新的工程师,这一需求逐年看涨。这是一个胸怀大志的青年学生投身于脚踏实地的重要基础工业的绝佳机会。1929年秋天,钱学森脱下中学制服,换上一身学生长袍,怀着成为一名铁路工程师的理想,直奔上海交通大学。他与北京,就此作别。

    (节选自张纯如《蚕丝:钱学森传》有删改)

    注:钱学森,世界著名科学家,空气动力学家,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国载人航天奠基人,被称为“中国科制之父”和“火箭之王”。

    材料三:

    某省高中学生生涯规划表

    你觉得自己的性格特点是什么:

    范例及说明

    职业一

    职业二

    职业三

    未来你喜欢做的职业有什么:(切合实际、且要详细具体)

    例如:高中物理教师

    这些职业对学历有什么要求:(填专科、本科、硕士、博士)

    例如:本科

    这出职业现在的年收入大概有多少(单位万):

    倒如:6万

    与以上职业对口的大学专业(详见大学招生官网):

    例如;物理学

    哪些大学开设以上专业课(详见大学招生官网):

    例如:浙江师范大学

    这些大学专业对新高考选科有何要求和限制(详见大学招生官网)

    例如:物理,化学、技术

    学生签字:        家长签字:      填表日期:

    1. (1) 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选择职业时,一定要冷静清醒,要善于识破假象,要认清所选择的职业是否真正具有鼓舞的意义。 B . 选择职业的最高目标是全人类的幸福。要使自己达到完美就必须为同时代的人的完美和幸福而工作。 C . 一个只为自己劳动的人永远不能成为完美的伟大人物,虽然他有可能是著名的学者、大哲人或卓越诗人。 D . 我们只要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就会使自己变得高尚,并最终赢得后人的爱戴和敬仰。
    2.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材料二中,年轻的钱学森决定主修铁路工程专业,这给我们一个人生规划的范例兴趣是最有力的鼓舞。 B . 材料二写钱学森的专业选择只寥寥数笔,却用大量篇幅叙写当时中国铁路发展状况及历史,详略欠妥。 C . 材料一的作者青年马克思和材料二的传主青年钱学森的观点行为对正当青春的我们更具示范性和启发性。 D . 材料三生涯规划详细,具有可操作性和指导意义。但据材料一观点,“职业年收入”谈钱太功利不伟大。
    3. (3) 读了三则材料,对于个人的生涯规划,你获得了哪些启示?请简要概括。
  • 3. (2022高一下·成都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桨声灯影的乌镇

    杨晓东

    ①乌镇在外的名声虽然很大,但却始终不改它内敛、含蓄的本色,所以它名声虽大,其实地方并不算大,还只是一个镇的规模罢了。并且它是飞机、火车都不直通的,好像是怕这两个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太快,奔跑中带起的风揭开它朦胧的面纱吧,抑或是怕影响了它悠闲恬静的水上生活。

    ②下火车,又倒汽车,虽然去往乌镇的各种交通工具时间衔接得很紧密,但一路下来还是有些累。到达乌镇时已经是下午三四点钟了。在网上早已订好了一家距离景点较近的宾馆,年青的小个子老板服务很热情,亲自驾车到车站来接。攀谈之下才知道,原来这位小老板也不是本地人,是娶了一位乌镇新娘才来到这里定居的。我心想,你这哪是娶了乌镇新娘啊,分明是娶了美丽的乌镇啊,而且是倒插门啊,把你关进了烟雨江南里一处最美的宅院中。

    ③早就听人说乌镇西栅的夜景是最美的,于是盼着晚上能好好欣赏一下西栅这位夜美人。

    ④终于,乌镇的夜像一位要看社戏的江南老者,虽然慢吞吞的,但它准时来了,并且不会错过任何一段好戏。来到了西栅门楼边上,像别的江南景点一样,西栅的门楼也是一座古色古香的牌坊。进到里面走不远就走上了一条弯弯曲曲的木头栈道,下面应该就是河边的泥滩吧,不好铺路的,所以选择修栈道,这为西栅增添了一些古朴的韵味。这才叫作真正的“明修栈道”吧。

    ⑤走过栈道又过了一座石拱桥,就进入了西栅最主要的街道。说是一条街道,其实却是一条小河。这恰是乌镇的独特之处了:以河为街。过去的乌镇,这条河是他们主要通行的地方,河上的船才是当地人的交通工具。相对河来说,河两岸的街道却是窄窄的,街道两侧则是各种店铺,都保持着明清时期的样子,一色的木门、木窗,就连店家上的栅板也是过去用的那种木头带合页的。再加上长条石铺就的石板路、窄密的小巷、缓缓的水流,仿佛乌镇的西栅是一艘被遗忘在时光长河里的船,它既没前行也没后退,只是静静地飘在岁月的河面上,那样的无欲无求,那样的恬然酣睡。

    ⑥此时的西栅,静谧安闲,悠远古朴。曲曲折折的青石板路,由于年久的磨合显得光亮平滑,古旧的门楣残雕和斑驳的漆痕昭示出时光的魅力,西栅的所有房屋都是临水而居、面水而居、跨水而居,水阁空架在河流之上,远远看去,像漂在水上的船。

    ⑦仅仅几里长的街道,用不多长时间就走完了。坐在河上的石拱桥上歌息,注目眺望,这才真的是看出了西栅夜的美:小巧的乌篷船在河面上静静地划过,只看桨起桨落,却很少听到轻轻的些许划水声。这桨声若有若无,船头一盏昏黄的小灯映在河里一荡一荡的,恍如新月旁散落的星辰,有光亮却并不眩目。两岸的房子都是傍河而居的,不是面朝小河就是背对小河,窗下就是暗暗的流水,小河水分明是向前流动的,可是却缓得看不出一点前行的痕迹,似乎这泓水是从千年前一直汪到现代的。两岸的建筑挂着许多橘红的灯笼,灯光清晰地倒映在水里,向前看绵延很远,一艘艘小船漂在这条彩色的亮带里就好像行驶在天上群星闪烁的银河中。

    ⑧原来美就在你驻足回眸的一瞬间啊,可是我们平时却是只顾匆匆地赶路了。

    ⑨桨声灯影里,一座座清韵悠悠的小桥,一条条乌篷船在微波荡漾的河面上往来,一排排散发着古老气息的木屋与小桥流水交相辉映淡淡的思绪,便清清浅浅地洒落在我与乌镇安静相约的时光里。

    (节选自《散文选刊》,2018年第8期,有删改)

    1. (1)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不通飞机火车,街道布局与建筑特征,青石板、石拱桥、小船浆声、河上灯影,这些都表现了乌镇的古朴悠远、静谧恬然。 B . 文章写开旅馆的年青小个子老板,既体现乌镇的热情好客,又表达作者对乌镇的赞美,与后文描写乌镇美丽夜景相呼应。 C . 本文娴熟运用语音修辞、词语修辞和语句修辞,鲜明生动地表达了自己对乌镇小桥流水、木屋小船、桨声灯影的真心喜爱。 D . 全文语调舒缓,恰似乌镇的宁静悠闲:语言含蓄优雅,和乌镇的温馨美丽相得益彰,生动地表达了自己与乌镇的心灵契合。
    2. (2) 联系全文,简要分析“桨声灯影”在文中的作用。
    3. (3)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是百年前朱自清先生的美文。本文同样描写桨声灯影,对象不同,风格独具。请简要赏析下面朱自清文句与本文画线句子的异同。

      夜幕垂垂地下来时,大小船上都点起灯火。从两重玻璃里映出那辐射着的黄黄的散光,反晕出一片朦胧的烟霭;透过这烟霭,在黯黯的水波里,又逗起缕缕的明漪。在这薄霭和微漪里,听着那悠然的间歌的桨声,谁能不被引入他的美梦去呢?

      (朱自清《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 4. (2022高一下·成都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武昌九曲亭记

    苏辙

    子瞻于齐安 , 庐于江上,齐安无名山,而江之南武昌诸山,陂陁蔓延,润谷深密,中有浮图精舍,西曰西山,东曰寒溪。依山临壑,隐蔽松枥,萧然绝俗,车马之迹不至。每风止日出,江水伏息,子瞻杖策载酒,乘渔舟,乱流而南。山中有二三子,好客而喜游。闻子瞻至,幅巾迎笑,相携徜徉而上。穷山之深,力极而息,扫叶席草,酌酒相劳。意忘反,往往留宿于山上。以此居齐安三年,不知其久也。

    然将适西山,行于松袖之间,羊肠九曲而获少平,游者至此必息。倚怪石,荫茂木,俯视大江,仰瞻陵阜,旁瞩溪谷,风云变化,林麓向背,皆效于左右。有废亭焉,其遗址甚狭,不足以席众客。其旁古木数十,其大皆百围千尺,不可加以斤斧。子瞻每至其下,辄睥睨终日。一旦大风雷雨,拔去其一,斥其所据,亭得以广。子瞻与客入山视之,笑曰:“兹欲以成吾亭耶!”遂相与营之。亭成,而西山之胜始其,子瞻于是最乐。

    昔余少年,从子瞻游。有山可登,有水可浮,子瞻未始不褰先之。有不得至,为之怅然移日。至其翩然独往,逍遥泉石之上,撷林卉,拾涧实,酌水而饮之,见者以为仙也。盖天下之乐无穷,而以造意为悦。方其得意,万物无以易之,及其既厌,未有不洒然自笑者也。譬之饮食杂陈于前要之一饱而同委于臭腐夫熟知得失之所在惟其无愧于中无责于外而姑寓焉此子瞻之所以有乐于是也。

    【注释】①齐安,古郡名,即黄州。②陂陁:高低起伏,倾斜不平的样子。③乱流:横渡江水。④褰(qiān):撩起,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譬之饮食杂/陈于前/要之一饱/而同委于臭腐夫/孰知得失之所在/惟其无愧于中无责于外/而姑寓焉 B . 譬之饮食/杂陈于前/要之一饱/而同委于臭腐/夫孰知得失之所在/惟其无愧于中/无责于外/而姑寓焉/ C . 譬之饮食杂/陈于前/要之一饱/而同委于臭腐/夫孰知得失之所在/惟其无愧于中/无责于外/而姑寓焉 D . 譬之饮食/杂陈于前/要之一饱/而同委于臭腐夫/孰知得失之所在/惟其无愧于中/无责于外/而姑寓焉/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迁,改官,一指平调,二指升迁,三也指降职。这里是第三种, B . 浮图,也写作“浮屠”或“佛图”,可代指佛、佛教、佛教徒。 C . 适,有多义,这里与《赤壁赋》“吾与子之所共适”的“适”义同。 D . 裳,我国古时着装上曰衣,下曰裳。裳亦作“常”,专用于下装。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全文记述了苏轼重建武昌九曲亭的缘由,表现了苏轼“适意为悦”的思想情趣及寄情山水的洒脱和磊落。 B . 开篇“陂陀蔓延,涧谷深密”八字,正面勾画了一幅顺江绵延的武昌诸山远景图,简练传神,特点鲜明。 C . 第三段饱怀感情的回忆,塑写逍遥山水的少年苏轼,与前二段的描写相印证,使苏轼形象更加完满。 D . “无愧于中,无责于外”,既交代苏轼建亭的目的,又表明其处世为人的态度,也是作者对他的赞扬。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山中有二三子,好客而喜游。闻子瞻至,幅巾迎笑,相携徜徉而上。

      ②子瞻与客入山视之,笑曰:“兹欲以成吾亭耶!”遂相与营之。

  • 5. (2022高一下·成都期末)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

    夜读离骚

    华岳

    楮衾封冷白凝霜 , 展转无眠夜未央。

    风欲送愁先卷帐,雨嫌多梦故敲窗。

    自惭鼓瑟投齐好,谩接歌舆效楚狂。

    起把离骚读幽闷,楚词还似楚江长。

    【注释】①华岳,南宋爱国志士,诗人,曾因上书请诛韩侂胃、苏师旦下狱。后密谋除去丞相史弥远,杖死东市。一生屡遭打击,却坚守特立不驯的人格,其诗豪纵。②宋时,棉花尚未普及,多用藤纸和楮纸制作纸被。“白凝霜”“雪色鲜”是常用的两种纸。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首联写实,漫漫长夜,纸被寒冷,诗人辗转难眠,交代诗人起身夜读的起因。 B . 颔联赋予风雨情感,风起雨作,却似嫌诗人多梦,故意敲窗,欲为之送愁去。 C . 颈联用典,“自惭”句悔恨自己如“先生善鼓瑟,齐国好吹竿”般不合时宜。 D . 尾联使用比喻夸张,写自己的幽闷如屈原《离骚》之幽闷,似江水长流不断。
    2. (2) 结合全诗,简析诗人“起把离骚读幽闷”读出的“幽闷”。
  • 6. (2022高一下·成都期末)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采薇》中有两句被王夫之评价“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其中表现主人公回乡时情景的句子是:“。”
    2. (2) 以花草赠亲朋是古人表达情感的常有行为。《涉江采芙蓉》中“”两句就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3. (3) 苏轼在《赤壁赋》中写月光皎洁,雾气缭绕,水天一色,游人心胸开阔,了无拘束,于是“”,恍如飞仙。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7. (2022高一下·成都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很少有哪种日常行为能够像阅读一样,在古今中外都备受         这或许是因为,人类渴望脱离蒙昧,以经验丰富阅历,以进步推动智识,而阅读是获取新知、拓展生命广度最为便利的方式。又或者,阅读本身就是一种抵抗世俗的姿态,意味着不愿         、蹉跎时日,而是沉下心来思索和审视,涵养心灵。对过去的读书人来说,“书籍是随身携带的精神圣殿”。而在今天,阅读被许多人         了在信息洪流中摆脱焦虑、于风云变幻中栖息身心的厚望,但不能忽视的是,当技术发展给阅读带来便利之余,也存在着与阅读原本承载的价值背道而驰的隐患。

    当越来越多的工具试图“帮助”人们提高阅读效率时,殊不知这些精神“速食”也让原作的营养白白流失。用半个小时读完《红楼梦》故事梗概,如何传达出那些藏在桃花流水间的          , 那些锁在朱门深院中的雅趣、荒唐与空寂?看专家学者谈论历史或者经济,但少了独立思考的过程,又怎能将头脑打磨得更加敏锐?

    ( )。在“全民阅读热潮”面前,有必要保持充分的冷静和自省,警惕新型阅读形式大于实质,避免“无效阅读”的虚幻满足。

    1.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 推崇     淈泥扬波     寄寓     迂回曲折 B . 瞩目     推波助澜     寄予     百转干回 C . 推崇     淈泥扬波     寄予     百转干回 D . 瞩目     推波助澜     寄寓     迂回曲折
    2. (2)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这或许是因为,人类渴望脱离蒙昧,以智识推动进步,以经验丰富阅历,而阅读是拓展生命广度、获取新知最为便利的方式之一。 B . 这或许是因为,人类渴望脱离蒙昧,以智识推动进步,以经验丰富阅历,而阅读是获取新知、拓展生命广度最为便利的方式之一。 C . 这或许是因为,人类渴望脱离蒙昧,以智识推动进步,以经验丰富阅历,而阅读是最为便利的获取新知、拓展生命广度的方式之一。 D . 这或许是因为,人类渴望脱离蒙昧,以智识推动进步,以经验丰富阅历,而阅读是获取生命广度、拓展新知最为便利的方式。
    3. (3)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笔者认为阅读纸质书籍可能优越于数字阅读,不管选择哪种阅读方式,都是为了“开卷有益” B . 笔者认为阅读纸质书籍毕竟优越于数字阅读,因为选择哪种阅读方式,其目的都是为了“开卷有益” C . 笔者并不认为阅读纸质书籍就一定优越于数字阅读,无论选择哪种阅读方式,其目的都是为了“开卷有益” D . 笔者认为阅读纸质书籍是否一定优越于数字阅读,决定于选择的阅读方式是否真的“开卷有益”
  • 8. (2022高一下·成都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题目。

    立夏过后,小满翩翩而至。作为夏季的第二个节气,“小满”之意有两层,其一说雨水丰盈,其二说农作物小有收获。俗语云:小满江河满。小满之后,南方雨水开始增多,江河湖塘水量日渐丰沛,清流击打着石头,泠泠作响,仿佛在谱写一曲生命的赞歌。而怡在此时,北方的小麦开始灌浆饱满,微风吹起层层麦浪,如丝绸般柔滑。麦穗籽粒将熟未熟,孕育无限生机,饱含着对盈满的期盼。

              。顾名思义,小满有着“满而不足”“满而不盈”的含义,正好符合了中国传统哲学主张。古人以五谷为养,且以作物的籽满粒足为满足,于是便将这种心情寄托于节气。因此,小满不仅是一个节气,也是一种清丽而静、和润而远的心态。

    1. (1) 请简要赏析文中画线句子。
    2. (2) 在横线处填写一个承上启下的句子,不超过15字。
  • 9. (2022高一下·成都期末) 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0个字。

    2022年4月16日9时56分,在太空邀游半年的神舟十三号飞船在东风着陆场平安降落,太空“出差”的3名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安全顺利出舱,重回地球的怀抱。

    离开地球的日子里,神舟十三号创造了一项又一项新的航天纪录;神舟飞船首次太空径向交会对接、中国人连续在轨飞行时长新纪录、中国女性首次出舱活动、中国人首次在太空过春节、神舟飞船首次快速返回……中国人在太空一次次迈出的一小步,汇聚成了中国航天的一大步.

    中国航天,又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

四、写作(60分)
  • 10. (2022高一下·成都期末)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作家肖复兴说:“校园对于一个人的青春是何等的重要,是任何别的地方别的事物都无法取代,无可比拟的。如果说青春是一条河,那么,这条河流淌过的树木芬芳、草丛湿润的两岸,应该大部分属于校园。”

    校园的四季景物、校园的往来人事都与我们的青春成长息息相关。请以“校园·青春”为题,写一篇或写景言志、或叙事抒情的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