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2高二下·温州期末)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材料一: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昔穆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来丕豹、公孙支于晋。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而缪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惠王用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包九夷,制鄢、郢,东据成皋之险,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国之从,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昭王得范雎,废穰侯,逐华阳,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

    ——节选自李斯《谏逐客书》

    材料二: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理,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胡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车朽索,其可忽乎!

    ——节选自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1. (1) 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 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  牧:统治 B . 蔽则思虚心以纳下  壅:堵塞 C . 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  所以:用来……的 D . 却宾客以诸侯  业:使……成就霸业
    2. (2) 下列各句中“之”字的意义和用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根不固而求木之长

      ②源不深而望流之远

      ③居域中之大

      ④而缪公用之

      A . ①和②相同,③和④相同 B . 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不同 C . 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D . 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3. (3) 下列各句的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 . 百姓乐用 B . 为客者逐 C . 江南锡金不为用 D . 振之以威怒
    4. (4) 下列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源头不深却希望水流得长远,根系不稳固却想要树木长得好。 B . 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看见(自己)贪图的东西,就想到知足来自我警诫。 C . 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人们)最终虽免于刑罚,但不会感激,表面恭敬而内心却不服气。 D . 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那么就会使秦国无富庶的实际和强大的名声了。
    5. (5) 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疏,原本是“疏通”的意思。后来作为一种公文形式,成了古代官员向帝王进言,以便使下情上达的进谏奏文。如贾谊的《论积贮疏》、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等。 B . 书,即信函。如手书、家书等。古人的信函又叫“尺牍”或曰“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文学功能多种多样:可以抒情,如林觉民的《与妻书》、李斯的《谏逐客书》,也可以写景,如吴均的《与朱元思书》。 C . 赋,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它讲究文采、韵律,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其特点是“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侧重于写景,借景抒情。著名的赋有杜牧的《阿房宫赋》、曹植的《洛神赋》等。 D . 论,是一种论文文体,按《韵术》:“论者,议也”。《昭明文选》所载:“论有两体,一曰史论,乃忠臣于传末作议论,以断其人之善恶。如《史记》后的太史公曰……。二曰政论,则学士大夫议论古今时世人物或评经史之言,正其谬误。”如《六国论》《过秦论》等。
    6. (6) 请结合选文谈谈两文在劝谏背景、劝谏目的、劝谏困境等方面的异同点。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