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2高二下·焦作期末) 文言文阅读

    穆帝永和四年秋八月,会稽王司马昱以扬州刺史殷浩有盛名,朝野推服,乃引为心膂,与参综朝权,欲以抗桓温;由是与温浸相疑贰。浩以前江州刺史王羲之夙有令名,擢为护军将军,以为羽翼。羲之以为内外协和,然后国家可安,劝浩不宜与温构隙,浩不从。六年春正月,朝廷闻中原大乱,复谋进取。己丑,以殷浩都督五州诸军事。八年春正月,尚书左丞孔严言于殷浩曰:“比来众情,良可寒心,不知使君当何以镇之?观顷日降附之徒,皆人面兽心,贪而无亲,恐难以义感也。”浩不从。浩上疏请北出许、洛,诏许之。殷浩之北伐也,中军将军王羲之以书止之,不听。既而无功,复谋再举。八月,羲之遗浩书曰:“使君起于布衣任天下之重当董统之任而败丧至此恐阖朝群贤未有与人分其谤者若犹以前事为未工故复求之于分外宇宙虽广,自容何所?此愚智所不解也。”九年秋九月,平北将军姚襄屯历阳,以燕、秦方强,未有北伐之志,乃夹淮广兴屯田 , 训厉将士。殷浩在寿春,恶其强盛,囚襄诸弟,屡遣刺客刺之。魏憬子弟数往来寿春,襄益疑惧,遣参军权翼使于浩。浩曰:“身与姚平北共为王臣,休戚同之。平北每举动自专,甚失辅车之理,岂所望也。”翼曰:“平北英姿绝世,拥兵数万而远归晋室者,以朝廷有道、宰辅明哲故也。”浩曰:“平北姿性豪迈,生杀自由,又纵小人掠夺吾马,王臣之体,固若是乎?”翼曰:“平北归命圣朝,岂肯妄杀无辜。奸宄之人,亦王法所不容也,杀之何害!”浩曰:“然则掠马何也?”翼曰:“将军谓平北雄武难制,终将讨之,故取马欲以自卫耳。”浩笑曰:“何至是也。”殷浩连年北伐,师徒屡败,朝廷不得已,免浩为庶人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江左经略中原》)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使君起于布衣/任天下之重/当董统之任/而败丧至/此恐阖朝群贤未有与人分其谤者/若犹以前事为未工故/复求之于分外/ B . 使君起于布衣/任天下之/重当董统之任/而败丧至/此恐阖朝群贤未有与人分其谤者/若犹以前事为未工/故复求之于分外/ C . 使君起于布衣/任天下之重/当董统之任/而败丧至此/恐阖朝群贤未有与人分其谤者/若犹以前事为未工/故复求之于分外/ D . 使君起于布衣/任天下之/重当董统之任/而败丧至此/恐阖朝群贤未有与人分其谤者/若犹以前事为未工故/复求之于分外/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穆帝,谥号,古代人们死后,朝廷依其生前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 B . 王羲之,字逸少,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曾为右军将军,世称王右军。 C . 屯田,汉以来的历代政府为取得军饷或税粮,利用士兵在驻扎地区种地或招募农民种地。 D . 庶人,周代统治族居住在国中(城内)及国郊,称为国人,其下层称为庶人。后泛指百姓。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司马昱因为殷浩久负盛名,便拉拢他为心腹骨干,让他参与总揽朝廷大权,想以此来与桓温抗衡,由此司马昱与桓温就产生了猜疑和隔阂。 B . 永和八年春季正月,殷浩奉命出兵许昌、洛阳时,孔严认为现在归降的人贪婪无情,用大义不能感化他们,所以要暂停北伐,殷浩没有听从他的建议。 C . 驻军历阳的姚襄因前燕、前秦实力强盛,就在淮河两岸训练士兵,而殷浩厌恶姚襄军队的强大,就囚禁了姚襄的弟弟们,并派刺客去行刺姚襄。 D . 面对殷浩的责备,姚襄的参军权翼解释,姚襄拥有数万人的军队却归顺朝廷,就是因为朝廷有道、辅政大臣贤明,同时姚襄也绝对不会滥杀无辜。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羲之以为内外协和,然后国家可安,劝浩不宜与温构隙,浩不从。

      ②平北姿性豪迈,生杀自由,又纵小人掠夺吾马,王臣之体,固若是乎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