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
  • 1. (2022七下·中山期末)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唐朝的科举,公卿大臣有权推荐“举人”,一般寒士,无人荐举,纵有诗名,也是枉然。北宋初年的科举,极大扩充了取士的名额去填充各级官僚机构,同时严格考校程式,提倡公平竞争,保证取士权牢牢掌握在皇帝手中。

    -----摘编自何忠礼《科举制度与宋代文化》

    材料二:明中期至明末,各类学校生员人数增长了17倍,而科举每科录取的进士人数只增长了3倍。大量士人被摈斥于科举大门之外,不得不另谋生计,时人记载某些地方“合郡之士,半为商人”,也有一些士人“因贾人之请”进行创作,如著名小说集刘梦龙的“三言”和凌濛初的“二拍”均是如此。

    ----摘编自刘晓东《科举危机与晚明士人的分化》

    材料三:清入关之初,统治者就认识到了科举对于笼络汉族士人的作用,于是沿袭明制,定期实行科举八股取士。乾隆时期满族大臣鄂尔泰说:“(八股)牢笼英才,驱策志士,其术莫善于此”。

    ---摘编自李兵张伶伟《清初文教政策与书院科举化关系论略》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宋初年科举改革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明代中期以后科举体系出现的“危机”,并举一例说明当时士人的应对办法。(不得照抄材料)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初统治者沿用科举八股取士的目的。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