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
  • 1.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三)伞

    周丽萍吃过早饭,走出家门准备上班。她看了看天,心里想着,带不带雨伞呢?正在犹豫时,邻居同单位的张大姐,正拿着一把粉红色的雨伞,笑眯眯地向她走来,张大姐一晃,说:“周姐,我带上了。”接着挽着周丽萍的手,俩人有说有笑地向单位走去。

    最近一段日子,周丽萍自己也不大明白,无论是雨天还是骄阳高照的晴天,她上班下班都常有人帮她撑伞,红的、青的、花的、各种颜色的雨伞,不时地在她头上更换。

    “周姐,我家住房问题,有劳你丈夫帮忙。”撑红伞的人说。“周嫂,我爱人工作调换的事,麻烦你在你爱人面前多美言几句。”撑黑伞的人说。“主任夫人,那件事就拜托你了。”撑花伞的人说。当初,周丽萍对别人为她撑伞,心里感到不舒服,后来,她感到是一种光荣。久而久之,也就自然了。

    这天下班,天突然间下起雨来。周丽萍站在门口盼着别人给她撑伞。那红色的、黑色的、青色的个个都从她身边匆匆而过,一个人也没给她撑伞。雨越下越大,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还要赶回去接孙女。怎么办?突然,传达室的刘伯从屋里拿出自己的伞,送到周丽萍的手里,说:“周嫂,以后还是自己撑伞好。”

    周丽萍接过雨伞,不知说什么才好,心里油然生起孤独的感觉。但她马上释然了:以后假使遇到雨天忘记带伞,退休后的丈夫应该是有时间替她送来的。

    (原载《福州晚报》  1999年6月 7日)

    1. (1) 这篇小说的叙事明线是,暗线是周丽萍丈夫的沉浮。小说所涉及的自然环境有,也有。小说故事发生的地点都集中在周丽萍从单位到的路上。
    2. (2) 本文环境描写的作用是(    )
      A . 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 B . 表现它的象征意义或烘托主题。 C . 交代人物活动的场景。
    3. (3) 这篇小说着墨最多的人物是,主人公(作品着力表现的人物群体)是:
    4. (4) 本文故事发展的背景,没有正面写出,而是隐藏在人物的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中侧面表现出来的,这个背景有两方面,其一是,其二是。这两组隐含的画面恰巧构成鲜明的对比。
    5. (5) 文中人们为周丽萍撑伞和不撑伞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这种对比反映了什么社会现象?揭示了怎样的主题?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