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2高二下·资阳期末) 论述类文本阅读

    深受阴阳五行学说影响,我国古人认为“土”和“木”最适宜建造居住房屋。因而我国古建筑多以土木为主要建材,辅以砖石瓦块。这就决定了我国古建筑以木质构架为主要结构方式,即立柱和横梁组成构架,构成建筑屋顶和屋身部分的骨架;柱子间填筑门窗、围护墙壁。我国古代木构架建筑多采取榫卯相套的方式来连接建筑构件。在建筑屋顶与屋身的过渡处,有一种“斗拱”的构件。这种构件是我国古建筑独有的。它是由若干方木与横木通过榫卯而成,用以支承深远的屋檐,并把其重量集中到柱子上。因木材长度有限,所以我国古建筑的柱子间距并不太大。相对于欧洲石质大教堂内部空间的高大、广阔、生硬,我国古代木构架建筑的内部空间则显得小巧而精致。这正切合了我国古人追求宁静安居的内在要求。以土木作为主要建造材料,建筑质感偏于“熟软”,而无生硬,因此我国古建筑温和柔美,缺少阳刚之气。这一点在民居上表现得尤其明显。

    我国古代建筑及其组群构成, 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我国古代易道、五行思想的影响。我国古代建筑在平面上大都采取封闭的庭院式布局。若干个“间”连结组成一座房屋,几座房屋沿地基周边布置,共同围合成一个院落。当建筑规模需要扩大时,古人常采取“水平衍生”的方式,生一成二,立二为三,以多个院落相套,而组合成各种建筑群,最终演化成重宅深院、高堂大室。这种建筑的空间序列少有西方古典宗教建筑那样向高空发展的,因而整个建筑形象亲切近人,轻盈平易。

    在我国古代官方相关文献的记载中并没有“中轴线”这一提法,但受我国古代礼制思想的影响,在我国古代城池和建筑群体的规划中,中轴线却真实存在并被广泛运用。不仅皇宫,其他建筑也体现出中轴对称美,如,北京四合院的北房为正屋,坐北朝南,体量最高大,供家长起居会客之用。我国古代建筑沿中轴布局的空间形式,使每一组单体建筑都具有相对应的体量、秩序和位置。建筑间显现出先后、主次和尊卑的关系,呈现出内敛、封闭和宁静的空间特征。这种布局组织形式是我国传统文化思想意识在物质生活中的体现和升华。

    瑰丽的色彩是我国古建筑的另一特征。早期建筑为了免受风雨侵蚀和火灾、虫害的影响,在木构件表面施加油漆,多彩的颜料并不常见。后来,古人发现在胶漆中掺入各种饰料不仅可以对建筑更有效地保护,还能大大改变木构架建筑朴素、简陋的外观。审视我国古建筑的饰色特征,必须具有发展的眼光。唐以前我国建筑饰色多以本色为主,色彩淳朴自然。唐代,大量施用色彩来装饰建筑成为趋势。由于唐代建筑出现了等级划分,因而附着在建筑上的色彩也就成了等级制度的象征。

    可以说,对古代建筑的关注与研究,是对我国古代建筑取得的众多辉煌成就的认可。这些成就为我国现代建筑的发展提供了灵感、创新与反思的可能。同时,相关的研究也是对我国传统文化思想的尊重与深化。

    (摘自尹东衡《中国古代建筑的设计美学》,有删改)

    1.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我国古建筑主要建材是土木,非砖石瓦块的原因是:古人深受阴阳五行学说影响。 B . “斗拱”是以木头榫卯的方式将屋檐重量集中到柱子上,是我国古建筑的独有物件。 C . 平面布局多采用“封闭式庭院”是古建筑重宅深院、高堂大室得以出现的重要前提。 D . 虽然瑰丽色彩是我国古建筑的特征之一,但多彩的颜色井不常见于我国早期古建故。
    2.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对比中外建筑材料与布局,论述了我国古建筑深受传统文化思想的影响。 B . 文章举“北京四合院”之例,论证了“古代礼制思想影响建筑布局”的观点。 C . 文章通过举例论证,以时间为线索,详细地梳理了我国古建筑 审美特性。 D . 文章从发展变化的视角论述我国古建筑的饰色特征,让所述观观点更富说服力。
    3.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 我国古建筑温和柔美的特点,切合古人在建筑空间上追求宁静安居的要求。 B . 研究古建筑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方式,能不断丰富传统文化内蕴。 C . 我国古建筑完美兼顾了实用和审美功能,又融合了古人的智慧与文化思维。 D . 古建筑所取得的众多辉煌成就,为我国现代建筑创新发展提供了必要支撑。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