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四川省资阳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试卷

更新时间:2022-08-07 浏览次数:36 类型:期末考试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 1. (2022高二下·资阳期末) 论述类文本阅读

    深受阴阳五行学说影响,我国古人认为“土”和“木”最适宜建造居住房屋。因而我国古建筑多以土木为主要建材,辅以砖石瓦块。这就决定了我国古建筑以木质构架为主要结构方式,即立柱和横梁组成构架,构成建筑屋顶和屋身部分的骨架;柱子间填筑门窗、围护墙壁。我国古代木构架建筑多采取榫卯相套的方式来连接建筑构件。在建筑屋顶与屋身的过渡处,有一种“斗拱”的构件。这种构件是我国古建筑独有的。它是由若干方木与横木通过榫卯而成,用以支承深远的屋檐,并把其重量集中到柱子上。因木材长度有限,所以我国古建筑的柱子间距并不太大。相对于欧洲石质大教堂内部空间的高大、广阔、生硬,我国古代木构架建筑的内部空间则显得小巧而精致。这正切合了我国古人追求宁静安居的内在要求。以土木作为主要建造材料,建筑质感偏于“熟软”,而无生硬,因此我国古建筑温和柔美,缺少阳刚之气。这一点在民居上表现得尤其明显。

    我国古代建筑及其组群构成, 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我国古代易道、五行思想的影响。我国古代建筑在平面上大都采取封闭的庭院式布局。若干个“间”连结组成一座房屋,几座房屋沿地基周边布置,共同围合成一个院落。当建筑规模需要扩大时,古人常采取“水平衍生”的方式,生一成二,立二为三,以多个院落相套,而组合成各种建筑群,最终演化成重宅深院、高堂大室。这种建筑的空间序列少有西方古典宗教建筑那样向高空发展的,因而整个建筑形象亲切近人,轻盈平易。

    在我国古代官方相关文献的记载中并没有“中轴线”这一提法,但受我国古代礼制思想的影响,在我国古代城池和建筑群体的规划中,中轴线却真实存在并被广泛运用。不仅皇宫,其他建筑也体现出中轴对称美,如,北京四合院的北房为正屋,坐北朝南,体量最高大,供家长起居会客之用。我国古代建筑沿中轴布局的空间形式,使每一组单体建筑都具有相对应的体量、秩序和位置。建筑间显现出先后、主次和尊卑的关系,呈现出内敛、封闭和宁静的空间特征。这种布局组织形式是我国传统文化思想意识在物质生活中的体现和升华。

    瑰丽的色彩是我国古建筑的另一特征。早期建筑为了免受风雨侵蚀和火灾、虫害的影响,在木构件表面施加油漆,多彩的颜料并不常见。后来,古人发现在胶漆中掺入各种饰料不仅可以对建筑更有效地保护,还能大大改变木构架建筑朴素、简陋的外观。审视我国古建筑的饰色特征,必须具有发展的眼光。唐以前我国建筑饰色多以本色为主,色彩淳朴自然。唐代,大量施用色彩来装饰建筑成为趋势。由于唐代建筑出现了等级划分,因而附着在建筑上的色彩也就成了等级制度的象征。

    可以说,对古代建筑的关注与研究,是对我国古代建筑取得的众多辉煌成就的认可。这些成就为我国现代建筑的发展提供了灵感、创新与反思的可能。同时,相关的研究也是对我国传统文化思想的尊重与深化。

    (摘自尹东衡《中国古代建筑的设计美学》,有删改)

    1.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我国古建筑主要建材是土木,非砖石瓦块的原因是:古人深受阴阳五行学说影响。 B . “斗拱”是以木头榫卯的方式将屋檐重量集中到柱子上,是我国古建筑的独有物件。 C . 平面布局多采用“封闭式庭院”是古建筑重宅深院、高堂大室得以出现的重要前提。 D . 虽然瑰丽色彩是我国古建筑的特征之一,但多彩的颜色井不常见于我国早期古建故。
    2.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对比中外建筑材料与布局,论述了我国古建筑深受传统文化思想的影响。 B . 文章举“北京四合院”之例,论证了“古代礼制思想影响建筑布局”的观点。 C . 文章通过举例论证,以时间为线索,详细地梳理了我国古建筑 审美特性。 D . 文章从发展变化的视角论述我国古建筑的饰色特征,让所述观观点更富说服力。
    3.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 我国古建筑温和柔美的特点,切合古人在建筑空间上追求宁静安居的要求。 B . 研究古建筑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方式,能不断丰富传统文化内蕴。 C . 我国古建筑完美兼顾了实用和审美功能,又融合了古人的智慧与文化思维。 D . 古建筑所取得的众多辉煌成就,为我国现代建筑创新发展提供了必要支撑。
  • 2. (2022高二下·资阳期末) 实用类文本阅读

    最具代表性的是一些候鸟,它们很快就会开始为全球范围内的长途迁徙做准备。其中,黑颈鹤和斑头雁每年都要迁徙到青海湖繁殖。青海湖地处青海高原东北部的青海湖盆地内,是中国第一大内陆湖泊。黑颈鹤在云贵等地过冬,到了春天统一路向北飞行3000公里来这里。而班头雁冬天活动范围则更往南,选到印度,因此,它们所面临的旅程也更加艰难;一方面是路途遍远,另一方面斑头雁冬天的栖息地与海平面齐平,夏天繁殖地的海拔则高达3000米,横亘其间的是高大的喜马拉雅山脉。它们至少要飞行到海拔5000来的高度才能逾越这道令人望而生畏的屏障。

    斑头雁和黑颈鹤在飞行中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经常以某种队形来飞行。队形多种多样,但通常是后面鸟儿飞在前一只鸟的侧后,因此有了常见的“人”字形队形。几十年来,关于鸟儿为什么以这样的队形来迁飞有许多猜测,有两种观点比较流行。

    第一种观点认为,人字队形与定向有关。以斑头雁飞越喜马拉雅山为例,该行程需要找到和穿越几个高海拔的通道,利用这些通道也许能节省几千米的上升高度。斑头雁的寿命有20~30年,有些个体已经从印度向北迁飞了许多次。因此,很可能是年长有经验的斑头雁在队伍的前面带路,取道最经济的路线,而无需飞越最高的山峰。这一观点带来了几个难以回答的问题:为什么鸟儿要保持人字形队列,而不是一只紧跟一只?另外,保持队形似乎只是黑颈鹤、斑头雁这样体型较大的鸟类的特征。许多小型的候鸟成群迁飞时,通常是处于混乱的模式。虽然它们也有定向的需求,但没有排成人字形也没有问题。

    第二种观点认为,这种按一定队形迁飞的行为与节约能量以降低迁徙飞行的能量消耗有关。在最近冬奥会上的速滑项目和夏季奥运会的自行车项目中也你会看到类似的行为。在比赛中,速滑或自行车运动员以一种很紧凑的队形前进,一名运动员在前,另外三名依次紧随其后。速滑和自行车比赛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体能消耗是为了克服空气阻力。后面的三名选手都能受益,因为这种队形能减少他们所受到的空气阻力,但前面开路的选手由于需要克服全部阻力很容易精疲力尽。因此,在速滑和自行车比赛中,参赛选手会轮流在前面开路。人字形队列迁徙的鸟也采用这种团队协作方式。那么,如果以队形形式迁飞是为了减小空空气阻力,为什么鸟儿不选择直线队形呢?因为一个紧跟一个飞行似乎能最大程度地减小跟随者需要克服的空气阻力。毫无疑问,速滑或自行车团队如果采用人字队形是不可能拿到冠军的。飞行运动与陆地运动关键的一个点是;飞行运动除了要克服水平方向空气阻力,还要产生保持飞行状态的上升力。也许,飞行时稍微偏移位于前面同伴,并不能在最大程度上减少力,但能够在某种程度上减少跟随鸟儿保持升力的体能消耗。

    事实上,飞行中鸟的翅膀会形成一股涡旋状循环气流。来自右边翅膀的涡流逆时针旋转,来自左边翅膀的涡流顺时针旋转,正中间,即鸟儿正后方尾随的两股涡流中,气流都是向下而两侧气流都是向上的。 这样一来,鸟儿没有选择紧跟在同伴的正后方飞行的原因就显而易见了。有人曾经驾驶轻型飞机并保持相互之间精微偏移,当尾随的飞机处于前面飞机机翼涡流向上气流中时,消耗燃料显著低于前面飞机。然而这对于大型客机并不适用,因为要达到节油效果,飞机需要足够靠近,这会增加安全风险。

    这就引出一个问题,若想从空气涡流中获益,飞行时所处的位置必须是非常精确的。这对鸟儿来说更难,因为鸟的翅膀上下振动,所产生的涡流也随着时间、空间而不断变化。有人认为,这可能解释了为什么以一定队形迁飞仅限于体型较大的鸟类。飞行动物翅膀拍打频率是与体型成反比。像麻雀这样的小型鸟类翅膀拍打的频率为12~15赫兹,而体型较大的雁和鹤翅膀拍打的频率就低得多,分别为4—5和3—4赫兹。对于小型的鸟,准确跟踪涡流是不太可能的。

    (摘自约翰·斯皮克曼《最省力的队形》,有删改)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人字队形”是鸟儿最常见的飞行队形,是因为这种队形最能节约能量。 B . 黑颈鹤、斑头雁不辞辛劳地远徙,是因为需要不断提升其种群的飞行能力。 C . 大型鸟儿振翅频率较低,可能利于它们在一定队形飞行中准确跟踪涡流。 D . 将鸟儿飞行中的原理引入到人类日常生活中,就能提升生活质量与效率。
    2.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开篇叙写黑颈鹤、斑头雁迁徙之难,为后文的阐释提供了话题支撑。 B . 破解鸟儿飞行队形秘密,需要对不同种类的鸟儿进行长期观察研究。 C . “也许”“可能”等语词,表现出作者行文严谨和对科学研究 审慎。 D . 关于鸟儿飞行队形的奥秘,第二种观点比第一种观点更具有信服力。
    3. (3) 速滑或自行车团队为什么不采用人字队形来比赛?请根据材料简要分析。
  • 3. (2022高二下·资阳期末) 文学类文本阅读

    会歌唱的高原

    刘醒龙

    由于搭乘的是军航,飞机在拉萨贡嘎机场一落地,首先见到的不是曾以为的那些色彩斑斓的充满神秘宗教意味的藏族男女,而是被高原紫外线晒得像紫铜一样的军人。

    来接我们的司机小何也是军人,他在青藏高原上开了多年车,我们见面时,对他那种微笑有一种熟悉的陌生感。在高原上呆了些时日后才知道,这陌生的东西是由于高原缺氧造成的,它叫迟钝,缺氧条件下,人的反应比内地低海拔地区要慢半拍。后来,在前往岗巴、亚东与纳木错的几千公里旅途上,每个人都领教了缺氧下思维故障的频繁;熟悉不过的字词会一时想不起来,唱过千万遍的歌曲总是想不起旋律。那一天,我们登上海拔四千九百米的塔克逊哨所,那二位哨兵,我们说什么话,他们都只是简单嘿嘿憨笑。塔克逊属岗巴。去岗巴之前,西藏军区许明杨少校曾对我讲了一个故事:在全国唯一不通公路、不通电话的墨脱县,一位前往视察的将军遇见一位正在放羊的战士,将军上前与他说话,那位战士除了傻笑,对他说的唯一一个字就是家。将军当时就流下满脸泪花。

    到达岗巴,睡到半夜,我们一个个头疼得像被念了紧箍咒,纷纷摸黑爬起来,找水找舒乐安定,拼命往下咽。

    青藏高原上,还有一种不畅通,就是公路。小何驾着大客车满眼血丝、满手血泡,不知多少次拖着我们从悬崖峭壁上小心翼翼驶过。车辆有时像飞机一样在半空飘浮。车内女作家们不知多少次蒙上眼睛不敢往外看。好在去岗巴的路上有大戈壁,那时候,汽车就成了一头牦牛,望着无边无际的地平线,车与人都有了一种悠闲。汽车翻过一座海拔五千多米的山口,成都军区女作家王蔓玲一开腔,几个人竟一齐将平时那首高不可攀的《青藏高原》唱上了青藏高原上空那蓝得如洗白得无瑕的云端。当歌唱被宏大高原再次慑服时,长久沉默中,那从未有过的神圣、深沉与庄严,如同远处雪山,一下子矗立得很高很高。

    七月五日零点三十分我们回到日喀则。睡了几个小时后,军分区李沛中尉通知我们,他们的政委不能看我们了,夜里附近村庄发生泥石流,村庄全部被毁,死了八个人,政委带部队上去抢险。从日喀则往拉萨走时,才发现这条路是从上海过来的三一八国道。大约走了百把公里后,一条几公里长的汽车长龙蜷缩在雅鲁藏布江边。一问才知道前面有泥石流,最先到达的车辆被堵了两天两夜。好在我们到得晚,只等了两个小时,路就通了。车队中,那些排在前面的民用车辆自动停在一旁,让某部运输团的四十多台训练车辆先行通过。司机小何不无骄傲地说,这是他们团的。

    一个叫尼木的地方,我们停下来找个路边小店吃东西。 要走时,小店女老板忙得不亦乐乎,迟了一阵才给开发票。正是这几分钟的推迟,使我们避免了一场灭顶之灾。

    又行了七八公里,二十来分钟。拐过一座山嘴,一种像雅鲁藏布江怒吼的声音从车外一掠而过。接着前面的一辆吉普车急速倒回来。车停后,我们下去站在路边,看着前边两三百米处,半座山坡将公路埋得无影无踪。

    山上还在往下滚着乱石,小何将笨拙的大客车从狭窄的公路上掉过头来,毫不犹豫地带着我们直奔兵站。进了兵站大门,副团长师传宗和副参谋长刘宏伟并肩走向我们。那天晚上,他们将仅有的菜肴全都搬出来给我们吃,还有酒。不知是谁提议让刘宏伟副参谋长唱歌。歌唱响起时,不少人眼泪忍不住出来了。那是多么动人的歌唱,一米九○的个头,坐在那里像一座山,歌声则是山谷凤阵一样,无论如何抒情,也掩不去那刻骨的悲壮与苍凉!

    后来得知,他们团去东线林芝训练的车队中,有一辆本载着四名战士,滑入路旁深谷,那么庞大的车辆在江水中连气泡也没有留一个就无声无息消失了。

    第二天下午,公路还没有修通的希望。军区派车在泥石流那一端等着我们,我们决定冒险爬过塌坡。师伟宗和刘宏伟两位中校派了三台吉普车和十几个战士将我们送到场方处。我们将大客车、司机小何与行李箱扔在兵站,每人只带上一点必需的东西。当走向那不知深浅的泥石流堆起的泥沼时,我们不知哪儿来的胆量,一个个毫无惧色地往那魔鬼脸色一样的泥水扑过去。我们每个人都知道自己身后有一名年轻战士,可更要紧的是我们每个人心中从此镂刻着一副不朽的军魂。

    八十米宽的泥石流被我们蹚过。我们又忘情地唱起《青藏高原》。我们眼前,浮现出一个巨大灵魂,它也在歌唱。这样的高原,这样的歌唱,容不得一点虚伪与矫情,只有真情与真诚才能行走在如此悲壮的大地上。

    (有删改)

    1. (1)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作者引述“将军与放羊战士”的故事,尤其是“战士仅答‘家’字”这一场景富有感染力,表现出高原军人的伟大。 B . “一条几公里长的汽车长龙蜷缩在雅鲁藏布江边”一句,既直接写出雅鲁藏布江的泓大,又间接表现出青藏高原的伟姿。 C . 文章末尾作家团队蹚过泥淖,青藏高原一行结束,表现出他们从“惧怕”到“战胜恐惧、坦然面对”的心理转变。 D . 全文语言质朴自然,通俗易懂,以时间为线索,以空间变化为叙写支撑,将抒情、描写融入到记叙中,感情丰富且真挚。
    2. (2) “不通畅”是串联本文的关键。文章中有哪些“不通畅”?请简要概括。
    3. (3) 标题“会歌唱的高原”中“歌唱”一词有何意蕴?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 4. (2022高二下·资阳期末) 文言文阅读

    朱子奢,苏州吴人,从乡人顾彪授《左氏春秋》,善文辞。隋大业中,为直秘书学士。天下乱,辞疾还乡里。后从杜伏威入朝,授国子助教。太宗贞观初,高丽、百济同伐新罗,连年兵不解。新罗告急,帝假子奢员外散骑侍郎,持节谕旨,平三国之憾。子奢有仪观,夷人尊畏之。二国上书谢罪,赠遗甚厚。初子奢行帝戒曰海夷重学卿为讲大谊然勿入其币还当以中书舍人处卿子奢唯唯至其国为发《春秋》题始,武德时,太庙享止四室,高祖崩,将祔主于庙,帝诏有司详议。子奢建言:“汉丞相韦玄成奏立五庙,刘歆议当七,郑玄本玄成,王肃宗歆,于是历代庙议不能一。且天子七庙,诸侯五,降杀以两,礼之正也。臣请依古为七庙。”于是尚书共奏:“自《春秋》以来,言天子七庙,诸侯五,大夫三,士二。推亲亲,显尊尊,为不可易之法,请建亲庙六。”诏可。然言七庙者,本之子奢。帝尝诏:“起居纪录臧否,朕欲见之以知得失,若何?”子奢曰:“陛下所举无过事,虽见无嫌,然以此开后世史官之祸,可惧也。史官全身畏死,则悠悠千载,尚有闻乎?”池阳令崔文康坐事,栎阳尉魏礼臣劾治,狱成,御史言其枉。礼臣诉御史阿党,乞下有司杂讯,不如所言请死。鞫报礼臣不实,诏如请。子奢曰:“在律,上书不实有定罪,今抵以死,死者不可复生,虽欲自新弗可得。且天下惟知上书获罪,欲自言者,皆惧而不敢申矣。”诏可。子奢为人乐易,能剧谈,以经谊缘饰。每侍宴,帝令论难群臣,恩礼甚笃。卒于官。

    (选自《新唐书·儒学·朱子奢传》)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 正确的一项是(    )
      A . 初/子奢行/帝戒曰/海夷重学/卿为讲大谊/然勿入其币/还当以中书舍人处卿/子奢唯唯至/其国为发《春秋》题 B . 初/子奢行/帝戒曰/海夷重学/卿为讲大谊然/勿入其币/还当以中书舍人处卿/子奢唯唯至/其国为发《春秋》题 C . 初子奢行/帝戒曰/海夷重学/卿为讲大谊然/勿入其币/还当以中书舍人处卿/子奢唯唯/至其国为发《春秋》题 D . 初/子奢行/帝戒曰/海夷重学/卿为讲大谊/然勿入其币/还当以中书舍人处卿/子奢唯唯/至其国为发《春秋》题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左氏春秋》,相传为春秋末年齐国史官左丘明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 B . 太庙,起初只能供奉皇帝先祖,后来皇后和功臣神位也可以被供奉其中。 C . 丞相,古官职名,隋唐时期指辅佐皇帝、总理百政的官员,即百官之长。 D . 诸侯,源自分封制,是古代由帝王分封并受帝王辖制的各方君主的统称。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
      A . 朱子奢才貌兼备,传播文化。他不仅仪表堂堂,擅写文章,同时他还出使外国,为外国人讲授《春秋》,传扬华夏文化。 B . 朱子奢通晓祭礼,持论有据。在唐高祖死后祭于先祖神庙一事上, 他引经据典,建议依照古制设立七庙,并得到唐太宗的认可。 C . 朱子奢以律断狱,秉法办事。魏礼臣因上书所言不实,愿死罪抵偿,他建议皇帝不要按照魏礼臣的请求,应遵循律法制度处置。 D . 朱子奢精通经义,深沐皇恩。他非常健谈,能用儒学经义来充实谈吐宴会上接受皇命与群臣对论,皇帝对他的恩礼非同一般。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新罗告急,帝假子奢员外散骑侍郎,持节谕旨,平三国之憾

      ②陛下所举无过事,虽见无嫌,然以此开后世史官之祸,可惧也。

  • 5. (2022高二下·资阳期末) 古代诗歌阅读

    二十三日即事

    张耒

    已逢妩媚散花峡 , 不怕艰危道士矶

    啼鸟似逢人劝酒,好山如为我开眉。

    风标公子鹭得意,跋扈将军风敛威。

    到舍将何作归遣 , 江山收得一囊诗。

    【注】①张耒曾因怀悼苏轼被贬黄州,此诗作于离开贬地时。②散花峡:散花的山峡。③道士矶:道士修行的山岩。④风标:风度,诗人这里称白鹭为“风标公子”。⑤跋扈将军:指汉质帝时的果章。⑥归遣:归家后打发消遣时光。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首联中,诗人直言归途中既有优美的自然风光,也存在险阻的路段。 B . 颔联用语活泼,写“啼鸟”劝人不要喝酒,“好山”使我心情愉悦。 C . 颈联中,诗人化用典故描摹了一幅鹭鸟悠然、江风收束的舒适图景。 D . 诗人尾联中既言明了创作计划,也侧面表现出诗人高超的创作才华。
    2. (2) 本诗流露出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 6. (2022高二下·资阳期末) 名篇名句默写
    1. (1) 《念奴娇·赤壁怀古》“”两句中,苏轼慨叹生命虚幻,酒祭江水与明月。
    2. (2) 《逍遥游》“” 两句借蝉和斑鸠的自诉,描摹了它们猝然起飞、撞树而息的状态。
    3. (3) 《送东阳马生序》“”两句,描写了作者同窗穿着华丽服装,戴着缀着宝石的帽子。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7. (2022高二下·资阳期末) 语言文字运用Ⅰ

    现实题材作品不仅要体现对琐碎生活形态____________地遇真还原,更是要____________人生况味,让观众与剧中的人物和故事产生强烈的共鸣。关于这种生活真实感,既来自现实生活本身、也来自创作者真情实感地充满对现实生活的理解和认知,更是在生活真实之上的艺术化和审美化。特别是《人世间》,以50年的时间跨度为叙事空间,以“光字片”这一平民社区中的居民和周家三代人的命运为情节主线,描画了从家庭到社会、从农村到城市、从一粥一饭的寻常街巷生活到____________的中国改革开放、从政治的中国到民间的中国等诸多层面的现实生活,(    )。 剧中的不少情节,写了普通人所遇到的人生坎坷和生活磨难,真实呈现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亲情与家的温暖、人心的朴素善良和社会发展进步不可阻挡的力量、对未来美好生活的信心与努力。这三束光芒散发的热量充盈全剧之中,温暖和感动着观众。这就是生活的希望和历史的走向,是文艺要传达的向上向善的积极力量,也正是现实题材创作应____________的历史感、历史与现实交织而成的艺术魅力,更是对“用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情怀观照现实生活”创作方法的成功践行。

    1.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 穷形尽相  书写  拥雾翻波  孕育 B . 穷形尽相  抒写  波澜起伏  蕴含 C . 图穷匕见  抒写  波澜起伏  孕育 D . 图穷匕见  书写  拥雾翻波  蕴含
    2. (2)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这种生活真实感, 既来自现实生活本身,也来自创作者充满真情实感地对现实生活的理解和认知,更是在生活真实之上的艺术化和审美化创造。 B . 这种生活真实感,既来自现实生活本身,也来自创作者真情实感地充满对现实生活的理解和认知,更是在生活真实之上的艺术化和审美化创造。 C . 关于这种生活真实感,既来自现实生活本身,也来自创作者充满真情实感地对现实生话的理解和认知,更是在生活真实之上的艺术化和审美化创造。 D . 关于这种生活真实感,既来自现实生活本身,也来自创作者充满真情实感地对现实生活的理解和认知,更是在生活真实之上的艺术化和审美化。
    3. (3)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由此历史进步的必然性被写出,一幅50年的“人世间”图景也构成了。 B . 由此写出了历史进步的必然性,也构成一幅50年的“人世间”图景。 C . 由此构成了一幅50年的“人世间”图景,写出了历史进步的必然性。 D . 一幅50年的“入世间”图景也构成了,历史进步的必然性也被写出。
  • 8. (2022高二下·资阳期末) 语言文字运用Ⅱ

    太阳、行星、卫星和小行星都大约处于______。 但为何会这样呢?大约45亿年前,太阳系还只是一团巨大的、不断旋转的尘埃和气体云。随着这团尘埃和气体云的坍缩,它变得越来越扁,就像做披萨的厨师将面团甩向空中、旋转成一张面饼一样。与此同时,在气体云中央,气体分子聚集形成的高温高压,导致氢气和氦气原子开始融合,就此促发了一场长达数十亿年的核反应,______就此形成。随着太阳不断长大,气体云持续坍缩,一个围绕恒星旋转的扁平的原行星盘形成了。此后,星盘中的尘埃颗粒不断旋转、相撞、结合,变成大颗粒,大颗粒变成小石子,小石子继续相撞、结合,最终______。虽然这些天体大小各异,但基本都位于同一个平面上,因为构成它们的原材料都来自这一平面。

    1. (1)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 (2) 文中画波浪线处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四、作文(60分)
  • 9. (2022高二下·资阳期末)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2021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号召全党“大力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随后,“赓续”一词便迅速活跃于各大主流媒体。

    “赓续”既强调持续不断,也强调在延续的基础上有新的收获,相比“继续”一词,它承载着更多厚重的内涵。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赓续" 这个词语给予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呢?请结合材料内容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和态度。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