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复活(节选)

    列夫·托尔斯泰

    【在玛丝洛娃被判处流放西伯利亚之后,聂赫留朵夫经过打听得知经法庭判决过的犯人关押在什么地方,要跟这类犯人见面必须得到检察官的批准。】

    聂赫留朵夫等到法庭第一次宣布审讯暂停,就站起身来,走到过道里,决心再也不回法庭了。不管他们拿他怎么办,他反正再不能参与这种既可怕又可憎的蠢事。

    聂赫留朵夫打听到检察官办公室在什么地方,就去找他。差役不肯放他进去,说是检察官此刻有事。但聂赫留朵夫不理他,径自走进门去。有一个官吏迎面走来,聂赫留朵夫就请他向检察官通报,说他是陪审员,有要事见他。公爵的头衔和讲究的衣着帮了聂赫留朵夫的忙。那官吏报告了检察官,就放聂赫留朵夫进去。检察官站着接待他,对聂赫留朵夫执意要求见他,显然不以为然。

    “您有什么事?”检察官严厉地问。

    “我是陪审员,姓聂赫留朵夫,我有事要同被告玛丝洛娃见面。”聂赫留朵夫迅速而坚决地说,脸涨得通红,意识到他现在所做的事将会对他今后的生活起决定作用。

    检察官个儿不高,肤色浅黑,短短的头发已经花白,两只灵活的眼睛炯炯有神,突出的下巴上留着浓密的山羊胡子。

    “玛丝洛娃吗?我当然知道。她被控犯了毒死人命罪,”检察官若无其事地说。“那么您究竟有什么事要见她?”接着仿佛要缓和一下口气,补充说:“我若不知道为什么事,就不能准许您见她。”

    “我要见她,因为我有一件特别重要的事,”聂赫留朵夫涨红了脸说。

    “噢,原来是这样,”检察官说,抬起眼睛,仔细对聂赫留朵夫瞧了瞧。“她的案子有没有审问过?”

    “她昨天受过审,被冤枉判了四年苦役。她没有罪。”

    “噢,原来是这样。既然她昨天才被判决,”检察官说,对聂赫留朵夫说玛丝洛娃无罪那句话根本不加理会,“那么,在正式宣判以前她照理应关在拘留所里。拘留所的探望日期是有规定的。我建议您到那里去问一下。”

    “但我需要见她,越快越好,”聂赫留朵夫下巴颤抖着说,感到关键性时刻接近了。

    “您究竟有什么事一定要见她?”检察官有几分不安地扬起眉毛问。

    “因为她没有罪,却判她服苦役。我才是罪魁祸首,”聂赫留朵夫颤声说,同时觉得他没有必要说这些话。

    “这话怎么说?”检察官问。

    “因为我玩弄了她,害她落到现在这种地步。要不是我弄得她走上歧路,她也不至于受这样的控告了。”

    “我还是不明白,这事同探监有什么关系。”

    “有关系,因为我想跟她去,还要……同她结婚,”聂赫留朵夫说。他一讲到这事,眼泪就又夺眶而出。

    “是吗?原来如此!”检察官说。“这倒真是个非常例外的事件。您好象是克拉斯诺彼尔斯克地方自治会的议员,是吗?”检察官问,仿佛此刻宣布奇怪决定的聂赫留朵夫,他以前听到过似的。

    “对不起,我想这事同我的要求没有关系,”聂赫留朵夫涨红了脸,怒气冲冲地回答。

    “当然没有,”检察官带着隐约的微笑,若无其事地说,“不过您的愿望太特别太出格了……”

    “那么我能获得许可吗?”

    “许可?好的,我这就给您打个许可证。请您稍微坐一会儿。”

    他走到桌子旁边,坐下来,动手写。

    “请您坐一会儿。”

    聂赫留朵夫站着不动。

    检察官写好许可证,交给聂赫留朵夫,好奇地望着他。

    “我还要声明一下,”聂赫留朵夫说,“我不能再参加审讯了。”

    “这可得向法庭提出正当理由。这一点您一定也知道。”

    “理由就是,我认为一切审判不仅无益,而且是不道德的。”

    “噢,原来如此,”检察官说时依旧带着隐约可辨的微笑,仿佛用这样的笑容表示他熟悉这种意见,并且认为是种可笑的谬论。“原来如此,不过您一定明白,我作为法庭检察官,不能同意您的意见。因此我劝您把这事向法庭提出,法庭会处理您的申请,裁定您的理由是不是正当。如果不正当,您就得付出一笔罚款。您去向法庭交涉吧。”

    “我声明过了,哪儿也不去了,”聂赫留朵夫生气地说。

    “再见,”检察官鞠躬说,显然想尽快摆脱这个古怪的来访者。

    “刚才来找您的是谁?”聂赫留朵夫一走,就有个法官走进办公室,问检察官。

    “是聂赫留朵夫,说实在的,他在克拉斯诺彼尔斯克县自治会上就发表过种种怪论。您倒想想,他是陪审员,竟发现被告中有个女人被判服苦役,他说他玩弄过她,现在打算跟她结婚。”

    “怎么会有这样的事?”

    “他就是这样对我说的……而且激动得厉害。”

    “现在的年轻人都有点怪,有点不正常。”

    “可他已经不太年轻了。”

    “嘿,老兄,你们那个大名鼎鼎的伊凡申科夫可真把人烦死了。他说呀说呀说个没完,简直叫人受不了。”

    “干脆得制止这种人发言,要不真是十足的捣乱公堂……”

    1. (1)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聂赫留朵夫为玛丝洛娃的事非常着急,打听到检察官在什么地方就去找他,检察官虽感觉他比较古怪,但仍同意签发了他探监的许可证。 B . 聂赫留朵夫起初要求会见玛丝洛娃时语气“迅速而坚决”,后来“颤抖”“颤声”“怒气冲冲”,这些情态真实表现了人物的心理变化。 C . 检察官对聂赫留朵夫的态度变化非常大,一开始非常“严厉”,后来“若无其事”,再到后面带着隐约的微笑,可以看出对聂赫留朵夫的同情。 D . 检察官在与聂赫留朵夫对话时,反复出现“原来是这样”“原来如此”的答复,从他的反映可以看出检察官不能理解聂赫留朵夫的言行。
    2. (2) 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选文第二段出场的官吏和结尾部分出场的法官构成了鲜明的对比:一个趋炎附势,关注头衔和衣着;一个公事公办,客观公正。 B . 选文对聂赫留朵夫和检察官的对话描写非常详细,这既展露了人物个性,同时也带出了当时社会的风情,非常巧妙,引人品味。 C . 选文两次描写聂赫留朵夫“涨红了脸”,二者背后的情感并不相同,其一是对以往自身行为的羞愧悔恨,其二为对检察官的不满。 D . 检察官对聂赫留朵夫谈及玛丝洛娃无罪的话语根本不加理会,为后文聂赫留朵夫为其四处奔走但仍难改有罪的判决作了铺垫。
    3. (3) 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
    4. (4) 列宁说:“托尔斯泰是俄国革命的镜子。”请结合选文内容,谈谈该评价的依据。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