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材料一:

    作为第一部全面反映从1921年到1949年28年间中国共产党重要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党史类电视纪录片,《重生》近期在电视、网络媒体播出,引起了观众和网友的热烈反响。

    以往的历史文献类纪录片创作很少使用演员,即使有演员出现,也多为剪影、背影之类。而《重生》采取情景再现的拍摄方式,由演员实景演出。国外管这叫剧情式纪录片,国内也有借鉴,比如《圆明园》《河西走廊》等。但在党史题材创作中运用这一手段,《重生》尚属首次。一组数据可以从侧面说明这部纪录片对情景再现手法的用心程度。据统计,这部纪录片总共拍摄了191场戏,呈现了174位有名有姓的历史人物,设计了162个场景,动用1291位群众演员,使用500套服装,道具占用3个大库房,足够拍3部电视剧。此外,在选择174位历史人物特型演员时,该片既注重形似,又注重颜值。这种强化剧情式叙事的表现方式,充分考虑今天人们的审美诉求和年轻观众观影的习惯,容易在不同观众群体中引起共鸣。

    历史哲学家海登·怀特认为,史书的记载归根结底是一种文本,不能把历史文本与历史本体等同起来。可见,在历史题材创作中,撷取、遴选可用的史料是反映历史的出发点,还需要依托于可靠、富有责任感的历史性评断,才能为观众提供更多令人信服的事实和有价值的信息,强化真实感,达到揭秘之效,提升作品的文献性品格。《重生》的一大特点就是充分尊重史实、努力还原历史情境。比如,上海法租界渔阳里2号的陈独秀旧居,是早期共产党的活动据点,根据史料,《新青年》编辑部当时是在陈独秀旧居的地下室。但在横店拍摄实景时没有地下室,美术师就用一堵很高的围墙搭建出一个地上“地下室”。

    近年来,市场经济改革全面深化,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创作也应与时俱进,不断探索开拓新的发展空间。比如,《建国大业》《建党伟业》等作品,创作者在坚守主流价值表达的前提下,采取全明星阵容出演的商业模式,遗形取神,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这种思路的指导下,纪录片《重生》力邀美国《纸牌屋》摄影团队加入。他们运用电影镜头语汇拍摄纪录片,使用柔光镜,即使表现一些严酷的场面也不例外,这样可以让人物自带光环,把观众带入一种回忆的情境之中。

    (摘编自《纪录片〈重生〉:让革命历史题材生动起来》)

    材料二:

    由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拍摄的34集电视连续剧《北平战与和》讲述了1948年秋古城北平通过傅作义与共产党的谈判实现和平解放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在深刻厚重的史实中揉入艺术化的戏剧情节,站在当下的思维高度,挖掘了事件所蕴含的时代精神与现实意义。

    重大革命历史题材作品要求创作者本着“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原则,用戏剧艺术表现真实的历史。如果说历史的真实构成了一部作品的骨架,让人直面铁的现象与规律,那么艺术化的处理则为作品增添丰满的血肉,掀起人思想情感的波澜。在《北平战与和》中,创作者抱着对革命历史的真挚情感和严肃责任感,淡定从容、扎扎实实地进行相关历史素材的深挖掘、精加工,使作品散发出厚重、宏阔的历史气息以及鲜活的、人性化的艺术气质。

    为了精确表现北平和谈这段错综复杂的历史,编剧在寻溯和熟悉史料上下了巨大功夫,努力克服历史表象、思维定式与主观偏见的干扰,以客观的心态尽可能地贴近历史真相,再根据创作角度有选择地提炼与编织素材。整部作品叙事结构宏大,涉及历史上有真实姓名的人物近50人,空间范围涵盖北平、南京、西柏坡、张家口、天津、新保安等。创作者一面细致描写北平和谈的来龙去脉,一面不时观照国内局势的发展,更以宽广的视野反映了中国内战在世界格局中的战略意义,为观众铺展开一幅气势磅礴、层次分明、信息量丰富的历史画卷。

    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创作者有分寸地植入合理的想象并进行虚构,通过丰富的细节描写和戏剧矛盾冲突塑造出一批鲜活饱满的典型人物形象。不同于过去以我方为主的传统表现手法,该剧选择国民党将领傅作义为男一号,不能不说是一次颇具勇气的艺术尝试。以傅为视角中枢最直观地反映了当时北平的复杂局势,也更便于勾连各个层面的相关人物与事件;同时傅的作用好比一面镜子,其最终抉择映照出国共两家的优劣之分,更是民心向背的绝佳印证。除了视角的突破,作品对历史人物的定位与认识也做了颇具新意的探索。编剧从国、共、傅各自的立场出发,尽量将每个人物的行为、心理充分合理化。于是我们看到一个将雄才大略隐于质朴率真中的毛泽东;一个有心兴邦却无力回天的蒋介石;至于傅作义,编剧更是给予了深度挖掘,紧紧抓住“战与和”这一核心矛盾,把傅的处境推向黑暗与光明水火不容的极致境地,将其内心置于理性与感性、坚毅与忧惧、矛盾与抉择的激烈交锋中。

    (摘编自《评〈北平战与和〉: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的新追求》)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重生》拍摄了191场戏,拍摄场景、呈现的历史人物、动用的群众演员都很多,这在国内党史纪录片拍摄上不常见。 B . 随着时代变化,拍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也应该对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所考虑,与时俱进,探索开拓新的发展空间。 C . 《北平战与和》一剧所呈现的历史事件错综复杂,创作者对其进行深挖掘、精加工,从而使之兼顾历史性与艺术性。 D . 改变以我方为主的表现手法,以傅作义为男一号,是出于反映复杂局势、勾连人物与事件、印证民心向背等多方面考虑。
    2.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 考虑这个时代人们的审美诉求和年轻观众观影的习惯,是《重生》播出后,引发观众和网友热烈反响的重要原因。 B . 《重生》选择史料,依托可靠、富有责任感的历史性评断,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是以海登·怀特的观点为依据的。 C . 只要对革命历史有真挚情感、严肃责任感,就能淡定从容地拍摄好相关影视剧,这是《北平战与和》给我们的启示。 D . 是战,是和,当时内心极为复杂,编剧把傅作义的处境推向黑暗与光明极不相容的境地,是为了表现形象的立体性。
    3. (3) 如果要充实文章内容,下面的表述不能支持材料一或材料二所含观点的一项是( )
      A . 针对现在有些历史剧过度歪曲、戏说史实的现象,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大校李涛认为,要记录历史、再现历史,绝不能戏说历史、娱乐历史,必须要把史实搞得非常准确。 B . 在《重生》拍摄过程中,道具《新青年》还原了封面和里边所有的内容。为了制造这个道具,工作人员去图书馆,从《新青年》第一期到最后一期,对每一页的内容都进行翻拍。 C . 傅作义在属下眼中是威重令行的长官,在妻子面前是充满真情的丈夫,在女儿心中是世界上最慈爱的父亲;他承受着究竟是忠于国民党蒋介石,还是以民族大义为重的极大压力。 D . 傅作义冒着极大风险多次派代表与共产党接触,寻求和平的途径;毛泽东主席和共产党高级领导人也以阔大的胸怀,来引导傅作义彻底摆脱蒋介石反动集团,加入到人民的行列。
    4. (4) 材料一多处使用了举例论证法,作用各异。请选择两例做简要说明。
    5. (5) 《重生》和《北平战与和》,一为纪录片,一为连续剧,请根据材料分析,两者在拍摄方式上有何异同。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