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2高三上·开学考) 文言文阅读

    仲尼居,曾子侍。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汝知之乎?”曾子避席曰:“参不敏,何足以知之?”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复坐,吾语汝。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大雅》云:‘无念尔祖,聿修厥德。’”

    子曰:“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爱敬尽于事 亲而德教加于百姓刑于四海盖天子之孝也。《甫刑》云:‘一人有庆,兆民赖之。’”

    在上不骄,高而不危;制节谨度,满而不溢。高而不危,所以长守贵也;满而不溢,所以长守富也。富贵不离其身,然后能保其社稷 , 而和其民人。盖诸侯之孝也。《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非先王之法服,不敢服;非先王之法言,不敢道;非先王之德行,不敢行。是故非法不言,非道不行。口无择言,身无择行。言满天下无口过,行满天下无怨恶。三者备矣。然后能守其宗庙。盖卿大夫之孝也。《诗》云:“夙夜匪懈,以事一人。”

    资于事父以事母,而爱同;资于事父以事君,而敬同。故母取其爱,而君取其敬,兼之者父也。故以孝事君,则忠;以敬事长,则顺。忠顺不失,以事其上,然后能保其禄位,而守其祭祀。盖士之孝也。《诗》云:“夙兴夜寐,无忝尔所生。”

    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谨身节用,以养父母。此庶人之孝也。故自天子至于庶人,孝无终始,而患不及已者,未之有也

    曾子曰:“甚哉,孝之大也!”子曰:“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天地之经,而民是则之。

    (节选自《孝经》)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爱敬/尽于事/亲而德教/加于百姓/刑于四海/盖天子之孝也/ B . 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爱敬尽于事亲/而德教加于百姓/刑于四海/盖天子之孝也/ C . 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爱敬尽于事亲而德教/加于百姓/刑于四海/盖天子之孝也/ D . 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爱敬尽/于事亲/而德教/加于百姓/刑于四海/盖天子之孝也/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避席,离开席位。古人布席于地,各人独占一席而坐,当对人表示尊敬时,则起立离开原位。 B . 大雅,与《小雅》都属于《诗经》中“雅”的部分。《诗经》被视为我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 C . 社稷,“社”指土神,“稷”指谷神。古代君主祭祀社稷,后来就用“社稷”代指国家或朝廷。 D . 宗庙,是天子、诸侯供奉祖宗牌位的场所。庙制规定天子立七庙、庶人无庙等,以区分亲疏贵贱。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孔子认为“孝”是一切德行的根本,也是教化产生的根源。国君可以“孝”治理国家,臣民能够以“孝”立身理家。 B . 孔子主张把“孝”贯穿于人的一切行为之中,完满理想的孝行是侍奉双亲,效忠服务君王,建功扬名光宗耀祖。 C . 服饰、言语、行为都要遵循先王的礼法准则,方能延续兴盛,这是卿、大夫应行之孝道,其中蕴含了忠君思想。 D . 孔子认为士应该用尊敬之道来奉事国君,用孝道奉事上级,然后即能保住俸禄和职位,并能守住自己对祖先的祭祀。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汝知之乎?

      ②故自天子至于庶人,孝无终始,而患不及己者,未之有也。

    5. (5) 对于诸侯而言,如何做才能安其社稷,和其民人?结合文本简要概括。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