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文本一:

    子墨子言曰:仁之事者,必务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将以为法乎天下:利人乎,即为;不利人乎,即止。且夫仁者之为天下度也,非为其目之所美,耳之所乐,口之所甘,身体之所安。以此亏夺民衣食之财,仁者弗为也。

    …………

    民有三患:饥者不得食,寒者不得衣,劳者不得息。三者,民之巨患也。然即当为之撞巨钟、击鸣鼓、弹琴瑟、吹竽笙而扬干戚,民衣食之财将安可得乎?即我以为未必然也。今有大国即攻小国,有大家即伐小家,寇乱盗贼并兴,不可禁止也。然即当为之撞巨钟、击鸣鼓、弹琴瑟、吹竽笙而扬干戚,天下之乱也,将安可得而治与?即我以为未必然也。是故子墨子曰:厚措敛乎万民,以为大钟、鸣鼓、琴瑟、竽笙之声。以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而无补也。是故子墨子曰:为乐非也。

    (节选自《墨子·非乐》)

    文本二:

    夫乐者乐也人情之所必不免也故人不能无乐乐则必发于声音形于动静而人之道声音动静性术之变尽是矣。故人不能不乐,乐则不能无形,形而不为道,则不能无乱。先王恶其乱也,故制雅、颂之声以道之,使其声足以乐而不流,使其曲直、繁省、廉肉、节奏,足以感动人之善心,使夫邪污之气无由得接焉。是先王立乐之方也,而墨子非之,奈何!

    故乐在宗庙之中,君臣上下同听之,则莫不和敬;闺门之内,父子兄弟同听之,则莫不和亲;乡里族长之中,长少同听之,则莫不和顺。故乐者,审一以定和者也,比物以饰节者也,合奏以成文者也,足以率一道,足以治万变。是先王立乐之术也,而墨子非之,奈何!

    故听其雅、颂之声,而志意得广焉;执其干戚,习其俯仰屈伸,而容貌得庄焉;行其缀兆,要其节奏,而行列得正焉,进退得齐焉。故乐者,出所以征诛也,入所以揖让也……夫声乐之入人也深,其化人也速。乐中平则民和而不流,乐肃庄则民齐而不乱。民和齐则兵劲城固,敌国不敢婴也。如是,则百姓莫不安其处,乐其乡,以至足其上矣。然后名声于是白,光辉于是大,四海之民莫不愿得以为师。是王者之始也。

    (节选自《荀子·乐论》)

    1. (1) 下列对文中画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夫乐者/乐也/人情之所必/不免也故人不能无乐/乐则必发于声音/形于动静/而人之道/声音动静/性术之变尽是矣 B . 夫乐者/乐也/人情之所必不免也/故人不能无乐/乐则必发于声音/形于动静/而人之道/声音动静/性术之变尽是矣 C . 夫乐者/乐也/人情之所必不免也/故人不能无乐/乐则必发于声音/形于动静/而人之道声音动静/性术之变尽是矣 D . 夫乐者/乐也/人情之所必/不免也故人不能无乐/乐则必发于声音/形于动静/而人之道声音/动静性术之变尽是矣
    2. (2) 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子墨子,墨子的弟子对墨子的尊称,第一个“子”是夫子(即先生、老师)的意思。 B . 干戚,盾牌与大斧,也是武舞所执的舞具;干戚是一种专门组合用于神事的礼器,与一般实用性盾斧在功能上大相径庭。 C . 雅、颂,“诗三百”根据乐曲的性质而分为“风”“雅”“颂”三类;“雅”是运用于宗庙祭祀时风格严肃庄重的音乐,“颂”是运用于朝堂之上高雅纯正的音乐。 D . 宗庙,古代帝王、诸侯或大夫、士祭祀祖宗的处所。《中庸》:“宗庙之礼,所以祀乎其先也。”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墨子认为音乐不具有实用价值和审美价值,所以开展音乐活动是错误的。 B . 荀子认为人的情感变化表现在音乐之中,这种表现必须加以引导才能避免祸乱。 C . 《荀子·乐论》从设置音乐的原则和方法两个角度批驳了《墨子·非乐》的观点。 D . 荀子认为音乐感化可使家庭内部相爱相亲,朝廷上下和谐相敬,天下百姓归顺服依。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厚措敛乎万民,以为大钟、鸣鼓、琴瑟、竽笙之声。

      ②民和齐则兵劲城固,敌国不敢婴也。

    5. (5) 结合文本,谈谈墨子和荀子对待音乐的见解有何不同。你更赞赏谁的观点?请简述理由。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