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1高三上·天津期中)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教育部消息,全球有70个国家将中文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目前,中国以外正在学习中文的人数约2500万,“十三五”期间全球参加HSK等中文水平考试的达到4000万人次。中文已经成为世界语言,是国际交流中不可或缺的语言工具。

           在所有人欣喜于“中文越来越国际化”的同时,一个问题也值得我们重视:我们自己真的已经学好中文了吗?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电脑、手机、平板等走入千家万户,我们提笔写字的机会越来越少了。当我们欣喜于科技进步带来信息交流便利的同时,也不得不承认我们的表达越来越趋向去文字化,白纸黑字正走向边缘。随着用键盘打字而非手写的日常化,年轻人的书写能力在下滑,简单的词汇书写时挠头皮成为常态。尤其是随着语音输入法的出现,让“所说即所见”成为可能,原有的遣词造句在部分人生活中成为记忆。写信交流已不知是多少年前的往事,一项调查表明,有40%的中国年轻人承认经常书写错误,而70%的人称他们很难写一封正式书信。视频化、语音化,使得传统的文字表达方式被淡化。年轻一代对网络热词如数家珍,曾有一段网络视频:一群年轻人在做成语接龙的游戏,结果接上的成语都是“不明觉厉”“人艰不拆”“十动然拒”这样的网络成语,而传统意义的成语却说不上几个。还有些年轻人在学习中重视英语超过中文。

            我们一方面要承认,即时、快捷的交际特点,使得缩略、替代形式代替以往用词规范的现象,是一种趋势;另一方面,文字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标志,汉语是中华文明积淀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中文运用能力上的问题,必然会演变成中华文化传承中的重大问题。近些年,我国也在中文使用规范中出台了许多文件,但重要的是我们每个中华儿女,要把中文作为民族身份的要素来守卫,从而产生自豪感、责任感。

    取材于《别忘守好自己的母语之美》(江帆)

    材料二

           现代汉语,特别是网络语言日渐粗鄙化,不得不引起人们的注意。自古以来,语言都是讲求高雅、追求诗意的。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古今中外不乏好诗妙句进入日常生活的范例。中国文学也不例外,诸如以“围城”形容婚姻。鲁迅先生创造的经典也有很多成为生活中的比喻,我们说一个人“阿Q”,指他的精神胜利法人格,说一个人“祥林嫂”,代称絮絮叨叨让人厌烦的倾诉。古典诗歌这样的例句更是比比皆是,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陆游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经常在日常生活和行文中被人引用,极大地丰富了汉语。

           语言从来是发展的,我们也没必要视网络语言为洪水猛兽,把生动的语言文字创新一棍子打死。佛经翻译词极大地丰富了汉语;刘半农创造出一个“她”字,将对女性的称谓从伊伊侬侬中解放出来;清末民初大量的翻译词,如“化学”“服务”“组织”“政府”等的进入,都促进了汉语变革。网络语言鲜活、接地气,其中好些词汇很有创意。“萌”字表达了汉语之前没有的意味,十分生动贴切。用拼音打字“妹妹”,MM,意外出现一个新词“美眉”,用来指代少女,色彩也不逊色于“豆蒄”。但一些类似于“逗比”“逼格”等粗鄙语汇,对汉语的破坏却相当严重,我们创新幽默有趣的当代网络语言的时候,不应当忘记借鉴古汉语中“美的语言”。中华传统文化中优美的表达,确实到了一个紧要关口。面临网络上的巨大挑战,方块字亟待筑起新的长城。雅言当然不是“脑残体”“火星文”,不是“爱祢狠殇”这样的文字组合,亦不是绕来绕去的甄嬛体。在网络时代守护汉语表达的纯正优雅,对过于随意化的网语胡言予以自我修正,是每一个在网上码字的中国人的天职。

    取材于《守护汉语表达的纯正优雅》(杨克)

    材料三

           网络用语和外来语的日渐盛行,是近年来汉语界引人注目的两个热点。最近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就因为收录了200多个字母词而引起了争论。

            应该说,任何一种语言的生命力都是在与时俱进的过程中维持并焕发出来的。片面地强调规范化而拒绝新的要素破土而出,会遏制语言的进步。但是分歧在于,语言文字是否需要监管?采取一种放任自流的方针,是否就能收优胜劣汰之效?笔者认为,语言文字需要推陈出新,也需要监管,而在当前,语言文字事实上是缺乏有效监管的。

           任何一种语言文字要想健康发展,不能寄托于自生自灭的过程,因为它本身并不具备自净化、自调整和自适应的能力。监管的责任本来是明确的,应该由国家语言文字委员会来管。对于网络用语和其他各种新出现的语言现象应该分三种情况:对于其中合理的成分理应明文颁布以纳入规范,而对于那些具有流行趋势但不恰当的语言行为,应该明文禁止,第三部分(也许是大部分)则可以暂时不作干预。语言需要强调规则,但是现有的秩序应该允许冲击。制定规则要持谨慎态度,对于国家语言文字委员会和词典没有规定的部分,应该允许试探,但是一旦明确规定了,作为教学、出版物和传媒,就应该严格实行。

           沈建华先生在《词典到底是派什么用场的》一文中说得不错:“要相信,语言生活中自有秦琼和尉迟敬德哼哈二将,不倦地守护着汉字的健康与活力,捍卫着汉语言的核心部分,它的使用规则与秩序体系。”但是他没有说明,谁是语言文字生活中的秦琼和尉迟敬德?如果不是你,也不是我,把使用汉语的任何人都排除在外,难道汉语仍然能够健康发展吗?应该说,每一位汉语的使用者都有发言权,特别是那些汉语的使用和理解水平较高的人们,更有责任像秦琼和尉迟敬德那样站出来把守大门,捍卫汉语的优良传统与时代活力。

           在汉语文的“允许”与“不允许”之间有一条界线,应该通过辩论把这条界线划清楚,而不是通过我指责你“违反了《语言文字法》”,你指责我“思想僵化”“逻辑混乱”就能够解决问题的。在不同观点的辩论中寻求真理,这才是需要我们认真学习的。如果大家都置身事外,只怕终有一天,“神马”和“杯具”都会被收入词典,那时候汉语文的处境就十分凄凉了。

    取材于《谁来守护汉语文》(浦家齐)

    1. (1) 根据材料一,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 虽然中文已经成为国际交流中不可或缺的语言工具,但是我们的表达却越来越趋向去文字化。 B . 语音输入法的出现让“所说即所见”,这导致原有的遣词造句在人们的生活中成为记忆。 C . 有40%到70%的中国年轻人承认经常书写错误,很难写一封正式书信,唐诗宋词却早已忘在脑后。 D . 汉语是中华文明积淀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中文运用能力有可能会决定中华文化是否传承。
    2. (2) 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对待网络语言,没有必要视为洪水猛兽,把生动的语言文字创新一棍子打死。 B . 有相当一部分网络语言鲜活,接地气,有很多词汇很有创意,十分生动贴切。 C . 在创新幽默风趣的当代网络语言的时候,没有必要借鉴古汉语中“美的语言”。 D . 语言文字需要监管,对于那些具有流行趋势但不恰当的语言,就应该明文禁止。
    3. (3) 结合文章的观点,下列网络语言不需要被严格监管的一项是(   )
      A . 美眉 B . 逗比、逼格 C . 神马 D . 杯具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