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1高三上·天津期中)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宋通直郎苏过叔党,东坡先生之季子也。母同安郡夫人王氏。元祐五年,先生知杭州,叔党年十有九,以诗赋解两浙路 , 礼部试,下。元祐七年,先生为兵部尚书,任右承务郎。明年,先生出帅定武,即谪知英州,继贬惠州安置,三年,迁儋耳安置。既四年,渐徙廉州、永州居住。邈万死不测之险也,独叔党侍先生以往来。或曰先生南居而乐焉,非也。先生忧国爱君之心日加,循省而郁结,则何敢乐?惟是叔党,于先生饮食服用,凡生理昼夜寒暑之所须者,一身百为,而不知其难。翁板则儿筑之,翁樵则儿薪之,翁赋诗著书则儿更端起拜之,为能须臾乐乎先生者也。其初至海上也,为文一篇曰《志隐》,于先生前,先生览之曰:“吾可以安于岛夷矣。”当是时,叔党之风,使蛮蜑夷獠若可以语礼义。其传而北也,霈然起天下父子之性。

    先生还,至永州,稍还仕版 , 居阳羡,不幸疾不起。叔党兄弟得吉地于汝州郏城县之小峨眉山以襄事,遂家于颍昌。叔党偶从湖阴营水竹可赏者数亩,则名之曰小斜川,自号斜川居士,以视终之志。曰:“吾未即从先大夫于地下,则生也何事为?”泯泯浮沉里巷,或时一至京师,自得于醉醒而徜徉一世之外。后暴疾卒于镇阳行道中,年五十有二。时宣和五年十二月乙未。

    悲夫诸葛亮初不得申甚所志而躬耕南阳卒亦崎岖巴蜀也。幸而有子曰瞻,可以其志,而无邦家以容,瞻则赴魏军以死耳。若嵇康之志气尤异,而曾不得一席以全其躯,而子绍身血亦何益于邦家?古之父子有如此忠孝两全而可恨者,天曷不寿叔党于盛世而光先生之志耶?叔父每称其孝以宗族,且言:“吾兄远居海上,无他,惟成就此儿能文也。”有《斜川集》二十卷,其《思子台赋》《飓风赋》 则早行于世。而书画之胜,亦克效似先生。人称之曰“小坡”。

    ——宋·晁说之《宋故通直郎眉山苏叔党墓志铭》(有删改)

    苏过字叔党,轼季子也,迨同母生。性至孝,母卒未免丧,从轼迁岭海,以远去母殡为恨,手书经藏罔极之痛,轼记其事。及赴儋耳,市无肉或至累日,轼惟食芋饮水,杜门送日。过无以为养,乃变煮芋法为玉糁羹,轼甘之而喜为赋诗,其能养老类如此。又尝叹过夫妇孝,亦见于诗也。后知郾城令,以法令罢。起为中山倅,从其帅陈公游天宁寺,题名寺壁,作《登城口号》诗。时宣和五年九月七日也。迈、迨为诗,文字皆有家法。过于画亦续一灯。及卒,晁说之志其墓。过有传,此乃补史所不备云。

    ——摘自清·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总案》

    注:①两浙路:北宋时期的一个地方行政区。②仕版:旧指记载官吏名籍的薄册,亦借指仕途、官场。

    1. (1) 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于先生前                    效:模仿 B . 可以其志                    肆:发扬 C . 叔父每称其孝以宗族               训:教诲 D . 手书经藏罔极之痛                申:表达
    2. (2)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 . 万死不测之险也                浩浩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B . 循省而郁结,则敢乐               以汝为见 C . 以视终之志                   有鱼 , 其广数千里 D . 迨同母生                    而吾子之所共适
    3. (3) 下列句子分编为四组,其中全都能够直接表现苏过至孝的一组是(   )

      ①独叔党侍先生以往来

      ②翁樵则儿薪之

      ③遂家于颍昌

      ④而书画之胜,亦克效似先生

      ⑤以远去母殡为恨

      ⑥乃变煮芋法为玉糁羹

      A . ①②⑥ B . ②③⑤ C . ①④⑤ D . ③④⑥
    4. (4)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
      A . 悲夫/诸葛亮初不得申/其所志而躬耕南阳卒/亦崎岖巴蜀也 B . 悲夫诸葛亮/初不得申/其所志而躬耕南阳/卒亦崎岖巴蜀也 C . 悲夫/诸葛亮初不得申其所志/而躬耕南阳/卒亦崎岖巴蜀也 D . 悲夫诸葛亮/初不得申其所志而躬耕南阳卒/亦崎岖巴蜀也
    5. (5) 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苏过的人生与其父苏轼的经历密切相关,元祐五年苏过参加礼部试,未能考取,元祐七年,苏轼官拜兵部尚书的时候,苏过任右承务郎。后来苏轼被贬偏远之地,苏过也跟随而去。 B . 苏过追随父亲到了海岛,不仅在生活上细心照料父亲,而且给了父亲极大的心灵慰藉,甚至影响了海岛上的民风。 C . 晁说之在文中提及了诸葛亮及其子诸葛瞻,嵇康及其子嵇绍,借此来与苏氏类比,表达了对苏氏父子的经历的遗憾。 D . 通过苏过与其父在海南的经历,我们能体会到苏氏父子的心境,难怪苏轼在海南写下了“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的名句。
    6. (6)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天曷不寿叔党于盛世而光先生之志耶?

      ②轼甘之而喜为赋诗,其能养老类如此。

    7. (7) 眉山试院有对联一副:“千载诗书城,坐修竹林中,尽饶佳士;四贤桑梓地,问斜川集后,谁嗣高文?”其中“四贤”,即指“三苏”和苏过。请结合选文分析苏过之“贤”。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