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
  • 1. (2022九上·上杭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春风十里乡野路

    浦子

    ①我闻到的是现在的风,而村里的老人,闻到的是70多年前的风。

    ②我是在春天的时候走进浙东宁海县岔路镇山洋村的。这里山高林密,未通公路的时候,人们从县城爬山越岭到这里,起码得三四个小时。现在空气里到处都是花粉的气味,甜甜的,糯糯的,仿佛有无数无形的小手,在柔柔地抚摸你的心

    ③村里一个老人说,现在是松花盛开的时候,你闻到的是松花粉香。我今年85岁了,十多岁时,闻到的松花粉味里,夹杂着硝烟的味道。那是新中国成立前夕,解放战争的硝烟。

    ④这里是我党领导开辟的敌后革命根据地。从1947年宁海籍地下党杨明奎来这里筹建根据地开始,先后有以洪流、火花、春雷、鲁迅、顽强、钢铁等为代号的十多支部队驻扎,后来被改编为“铁流部队”,又与四明山主力部队“钢铁部队”改编为浙东人民解放军第四支队,1948年10月1日绍兴会稽山“灵活部队”也加入这支部队,驻扎在这里。

    ⑤这里田少地薄,驻扎部队的粮食供应本就严重不足,还要承担着向前方部队供应粮食的责任。当时部队流行一句话:宁肯自己饿肚子,也不让前方战士没饭吃。于是,山野可食之物就成了驻扎部队战士们的重要粮食来源,其中就有松花粉。

    ⑥每当春天,山上的松花开放。赶在散花之前,当地的村民,唱着山歌,挎着竹篮,来到山上采摘松花。而部队战士摘来的松花,都被直接制作成松花饼,用来充饥。春天还有野菜。战士学着山民村姑,一上午就能挑摘一篮。眼下城里人将山地野菜作为上等山珍,可那时候的战士只是为了填饱肚子。还有漫山遍野的橡子花,粉色的花看着悦人眼目,吃在战士肚子里的作用与野菜无异。

    ⑦夏天的风十分凉爽,因为山高林密。只是好几次赶上来台风,去山地采集野果的战士被淋得湿透。这时节,有“山枝梗”(土茯苓),如番薯一样长在地下,有白色,也有红色。战士们学着山民,凭着叶子的样子找到它,再用锄头挖出来,洗净,晒干。白色的被切片磨粉蒸成“麦僵”(一种未发酵的馒头)吃,红色的被捣汁沥水制粉做羹吃。

    ⑧秋天的风往往伴着蓝天,战士们也最为欢快。此刻全国战场上人民解放军节节胜利,而秋天的野果最多,取食更方便。他们为前方的战绩喝彩,也为眼下的满山野果高兴。

    ⑨冬天的风吹来有些冷,可是战士心里热。全国就要解放了,这一股激情,消融了冰雪带来的寒冷。

    ⑩听村子里80多岁的老人们说,那时候他们都是孩子,可是有一个印象特别深,经常“逃兵匪”。那是国民党败退到这里的“长江部队”,还有山上的土匪。而只要咱们自己的部队过来他们就高兴。那个时候,家家都当共产党领导的部队是自己的。他们一来村里,第一件事就是大扫除。他们打扫自己借宿的村民家的道地(院子),还把墙弄(村巷)也打扫干净,将好多垃圾搬到后门山。这时候吹过山洋的风,都是香喷喷的。

    ⑪部队住在农户家,一般不在百姓家里搭伙,而是借用村民的灶具碗筷,用完了,洗得干干净净,原物奉还。有时候,村民发现,自家种在山地上的萝卜被人拔了,萝卜坑里,插了一支竹签,竹签里夹了钞票。后来,好多人家也发现自己的菜地番薯地洋芋地玉米地里有钞票。部队让村民帮着挑运物资给钱,让孩子跑一趟山路送信也给钱。

    山洋的风,有些暖人心。

    ⑬村民后来不收战士的钱。给也不要。山口那棵消息树,每天由村里的儿童团轮流观望。一有敌情,那棵树就倒了。后来在配合南下大军解放宁海和天台县城时,村民主动上前线扛物资抬担架,部队很快打了胜仗。

    ⑭我在这个春天走进山洋,村支书柴来兴指着他道地里摊晒的山珍说,当年咱们部队用来充饥的山果,现在成了村民的致富路。村里已经办了三家民宿,听听这名字:“大后方”“山水清音”“松溪山居”。部队战士住过的民房,让慕名而来的山外客人住满了。

    ⑮来这里,吹吹山洋的风,得劲。

    (选自《光明日报》7月23日)

    1. (1)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写作者走进山洋村,探寻当年解放军部队驻扎在这里的情况。 B . 第①段以老人闻到七十多年前的风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C . 文章多处运用转述的方式,使解放军驻扎部队的情况更真实可感。 D . “大后方”等民宿名称,体现了山洋村村民挖掘旅游经济利益的愿望。
    2. (2) 新中国成立前,山洋村驻扎部队战士们身上有哪些精神?请简要概括。
    3. (3) 结合语境,按照要求赏析。

      ①现在空气里到处都是花粉的气味,甜甜的,糯糯的,仿佛有无数无形的小手,在柔柔地抚摸你的心。(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句子)

      ②全国就要解放了,这一股激情,消融了冰雪带来的寒冷。(赏析加点词语)

    4. (4) 第⑫段为什么要独立成段?请谈谈你的看法。
    5. (5) 结尾处为什么说“来这里,吹吹山洋的风,得劲。”?这与文章标题有什么内在联系。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