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2高二上·高县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苏轼见王安石

    介甫与苏子瞻初无隙,吕惠卿忌子瞻才高,辄问之。神宗欲以子瞻为同修起居注,介甫难之;又意子瞻文士不晓吏事,故用为开封府推官,以困之。子瞻益论事无讳,拟廷试策献万言书,论时政甚切,介甫滋不悦子瞻,子瞻外补官。中丞李定,介甫客也。定不服母丧 , 子瞻以为不孝,恶之。定以为恨劾子赡作诗谤讪子赡自知湖州下御史狱欲杀之神宗终不忍贬散官黄州安置。

    移汝州,过金陵,见介甫甚欢。子瞻曰:“某欲有言于公。”介甫色动,意子瞻辨前日事也。子瞻曰:“某所言,天下事也。”介甫色定,曰:“姑言之。”子瞻曰:“大兵大狱,汉唐灭亡之兆,祖宗以仁厚治天下,正欲革此;今西方用兵,连年不解,东南数起大狱,公独无一言以救之乎?”介甫举手两指,示子瞻曰:“二事皆惠卿启之,某在外,安敢言?”子瞻曰:“固也,然在朝则言,在外则不言,事君之常礼耳;上所以待公者,非常礼,公所以事上者,岂可以常礼乎?”介甫厉声曰:“某须说!”又曰:“出在安石口,入在子瞻耳。”盖介甫尝为惠卿发其“无使上知”私书,尚畏惠卿,恐子瞻泄其言也。介甫又语子瞻曰:“人须是知‘行一不义,杀一不辜,得天下弗为’乃可!”子瞻戏曰:“今之君子,争减半年磨勘,虽杀人,亦为之!”介甫笑而不言。

    (选自邵伯温《邵氏见闻录》)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定以为恨/劾子瞻作诗谤讪/子瞻自知湖州下御史狱/欲杀之/神宗终不忍/贬散官/黄州安置 B . 定以为恨/劾子瞻作诗谤讪/子瞻自知/湖州下御史狱/欲 杀之神宗/终不忍/贬散官/黄州安置 C . 定以为恨/劾子瞻作诗谤讪/子瞻自知湖州下/御史狱/欲杀之神宗/终不忍/贬散官/黄州安置 D . 定以为恨/劾子瞻作诗谤讪子瞻自知/湖州下御史狱/欲杀之/神宗终不忍/贬散/官黄州安置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介甫与子瞻分别是王安石和苏轼的字,古人一诞生就起名,成人后则有字。 B . 廷试是由皇帝亲自策问,在朝廷上举行的考试,又称“御试”、“廷对”。 C . 外补指京官外调,古代调动官职主要有迁、徙、调、改、转等。 D . 服母丧即母亲去世后为其戴孝以示哀悼,也称作“丁母忧”“丁外艰”。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王安石与苏轼当初没有什么矛盾,吕惠卿嫉妒苏轼文才高超,就挑拨离间他们的关系。 B . 苏轼调任汝州,经过金陵时见到王安石十分高兴,他对王安石谈了一番关于国家大事的认识。 C . 苏轼谈论事情没有避忌,准备用万言书的方式评论当时朝政得失,王安石对苏轼更加不高兴。 D . 苏轼认为,大兴兵狱是灭亡的征兆,国家应该以仁厚治理天下,希望王安石有所作为。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又意子瞻文士不晓吏事,故用为开封府推官,以困之。

      ②今西方用兵,连年不解,东南数起大狱,公独无一言以救之乎?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