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2高一上·舒城开学考) 论述类文本阅读。

    历史上,关注儿童教育和描写儿童生活的,莫过于宋代文人。他们写了大量的儿童诗词,从不同角度展示了当时的儿童观、教育观。其中不少观念还具有先进性,值得我们研究与汲取。宋代文人推崇理学礼教,注重家风家教。王安石每次吃完饭,剩菜都不会浪费;朱熹眼前的一方池塘也能引出读书的观感。更多的宋代文人对于儿童却是养其天性、放飞童心。杨万里的《稚子弄冰〉写道:“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这是一个家庭游戏,是一次音乐创作尝试。儿童在这种生活场景里的愉悦跃然纸上,由此获得的满足也溢于言表。

    家庭是孩子游戏的舞台,田野是一个乐园,也是儿童学习的现场。孩子们在田野里学着劳作,但这更像是大人们给孩子的一种“特权”。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写道:“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儿童不是在不懂装懂、碍手碍脚,而是天性使然、童趣使然。大人们也不需要手把手地教导,更不需要刻意示范。生活的常识,人生的道理,在潜移默化中自然浸润。

    宋代文人在放飞童心的同时,也进行家庭教育。他们有自己的儿童教育观,也注重儿童成长学。渴望建功立业的苏东坡,对孩子的成长期望客观求实。他的《洗儿戏作〉写道:“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苏东坡确实是天赋奇才,他在教育子女上,给了我们许多启发。他对孩子的人生定位,先着眼于“无灾无难”。诗人张耒在《诚儿诗〉里,要求儿子,只要品行好,即使像邻居一样卖大饼,当爹的也满足。而后来的人,面对牙牙学语的孩子,就开始写一堆家书家训家诫,没有诗意,甚至没有情意,关键是还没有太多的教育价值。还不如一个劳作场景,不如一个生活画面,不如一两句生活俗语。欧阳修家贫,母亲用荻草写字,就是后世传诵的“画荻教子”。岳飞的母亲更是言简意赅,“精忠报国”四个字,遂使其成万世楷模。

    宋代文人能够充分解放儿童,有着优秀的儿童教育观和家庭教育理念。仅仅从诗词角度,也许看不到当时教育的整体状况及其影响。但宋代,特别是南宋,虽偏安江南,却是人才辈出,岀了一批铁汉。辛弃疾“可怜白发生”时仍要准备报效国家;岳飞“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更是字字铁血;陆游即使行将衰去,依然心存浩气;范仲淹“浊酒一杯家万里”、文天祥"留取丹心照汗青”,都是那么心胸开阔,视死如归。宋代一批仁人志士可以被贬,可以身死,可以家破,可以国亡,但有泪不轻弹,有志要承担。这是宋代的气象,也是宋代社会的主流意识,其形成跟宋代文人的儿童教育观密不可分。

    宋代诗词一方面写出了家庭温馨,另一方面表达了家国情怀。由此看出,诗词呈现岀的宋代文人的儿童教育价值观和英雄主义道德观,为儿童成长发展作了铺垫。

    (摘编自陆早才赵宪宇《宋代诗词中的儿童观》)

    1.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宋代文人创作了大量的展示当时儿童观、教育观的诗词,他们对儿童的关注、描写超过历史上任何一个时代的文人。 B . 宋代文人非常重视对孩子进行劳动教育,他们会特别要求孩子做一些农活,让孩子在田野中获得劳动知识和人生道理。 C . 宋代文人根据自己的人生经历和生活体验,对孩子的人生定位着眼于“无灾无难”,对孩子成长发展的要求也比较低。 D . 宋代因为偏安江南的社会现实,所以造就了一批如岳飞、陆游、文天祥等心胸开阔、浩气凛然、敢于担当的爱国文人。
    2.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陈说观点时使用“不少”“仅仅”“也许”等词语,体现了作者的分寸感。 B . 文章引用大量诗词,论述了宋代文人一些先进的儿童观、教育观值得我们汲取。 C . 文章用苏轼、张耒、欧阳修和岳飞的例子,论证了宋代文人客观求实的育儿观。 D . 文章论述脉络清晰,主要观点从不同角度展开,各角度之间有内在的逻辑关系。
    3.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杨万里让孩子在家庭游戏中获得满足,这种教育方式比王安石直接教育孩子要节俭更能收到成效。 B . 范成大的“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体现宋代文人在潜移默化中浸润生活常识的教育观。 C . 家书家训家诫如果有很好的教育价值,而且写得充满诗意和情意,也能在教育儿童方面发挥作用。 D . 儿童健康成长发展需要一定的铺垫,宋代诗词中呈现出来的儿童教育价值观可以起到这样的作用。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