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飞行的秘密》片段
①晴朗的夜空出现两个亮点,越来越近,才看清楚是一红一绿的两盏灯。接着传来了隆隆声,这是一架飞机在夜航。
②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是怎么做到安全飞行的呢?要想了解其中的秘密,我们可以从蝙蝠说起。
③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还能捕捉飞蛾和蚊子;而且无论怎么飞,从来没见过它跟什么东西相撞,即使一根极细的电线,它也能灵巧地避开。难道它的眼睛特别敏锐,能在漆黑的夜里看清楚所有的东西吗?
④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两百多年前,科学家做了一次实验。他们在一间屋子里横七竖八地拉了许多绳子,绳子上系着许多铃铛,然后把蝙蝠的眼睛蒙上,让它在屋子里飞。蝙蝠飞了几个钟头,铃铛一个也没响,那么多的绳子,它一根也没碰着。
⑤科学家又做了两次实验:一次把蝙蝠的耳朵塞上,一次把蝙蝠的嘴封住,让它在屋子里飞。蝙蝠就像没头苍蝇似的到处乱撞,挂在绳子上的铃铛响个不停。
⑥三次实验的结果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 )眼睛,( )靠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
(1)
文中第③自然段中“灵巧”一词不可以换成以下词语( )。
A . 灵活
B . 巧妙
C . 灵敏
D . 灵机
-
-
(2)
文中第⑥自然段中括号内填的关联词是( )。
A . 不是……而是
B . 不但……而且
C . 不仅……还
D . 有……还有
-
-
(3)
“为什么文中没有具体写后两次实验?”这个问题是从____ 方面提出的。
A . 课文内容
B . 从课文写作方法
C . 联系生活经验
D . 自由想象
-
-
(4)
对“无论怎么飞,从来没见过它跟什么东西相撞,即使一根极细的电线,它也能灵巧地避开。”这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 “无论怎么飞,从来没见过它跟什么东西相撞”可以看出蝙蝠高超的飞行技艺。
B . 从“即使……也”这句话中可以看出蝙蝠飞行非常灵活。
C . 这句话在段落中意义不大,可以删除不要。
D . 用“极细的电线”衬托出蝙蝠飞行本领的高超,激发读者探究欲望。
-
-
(5)
对文章略写后两次实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 后两次实验与第一次实验的其他条件没有变,再具体写显得啰嗦。
B . 这样写使文章表达更加简洁。
C . 科学家对后两次实验操作太熟悉了,不用具体写。
D . 详写第一次实验已经能让读者感受到实验过程了,后两次再详写就是重复。
-
-
(6)
下面句子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 . 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呢?想了解其中的秘密,我们可以从蝙蝠说起。
B . 难道它的眼睛特别敏锐,能在漆黑的夜里看清楚所有的东西吗?
C . 超声波像波浪一样向前推进。
D . 蝙蝠就像没头苍蝇似的到处乱撞,挂在绳子上的铃铛响个不停。
-
-
(7)
通过学习课文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蝙蝠嘴里发出的超声波,人也能听见。
B . 课文是按照提出问题、研究问题、得到结论的顺序来写的。
C . 从“终于”“反复”两个词可以看出科学家为了揭开蝙蝠飞行的秘密付出了艰辛的努力,研究成果来之不易。
D . 雷达是受蝙蝠探路的方法的启示而发明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