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程氏读东汉范滂①传慨然太息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程氏曰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嘉祐二年,试礼部。殿试中乙科。除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熙宁二年,还朝。王安石执政,素恶其议论异己,以判官告院。时新政日下,轼每因法以便民,民赖以安。徙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率其徒持畚锸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元佑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铺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暧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既至杭,大旱,饥疫并作。轼请于朝,免本路上供米三之一,复得赐度僧牒,易米以救饥者。明年春,又减价粜常平米,多作饘粥药剂,遣使挟医分坊治病,活者甚众。裒羡缗得二千,复发橐中黄金五十两,以作病坊,稍畜钱粮待之。浙江潮自海门东来,势如雷霆,岁败公私船不可胜计。轼议自浙江上流地名石门,并山而东,凿为漕河,引浙江及溪谷诸水二十余里以达于江。又并山为岸,不能十里以达龙山大慈浦,自浦北折抵小岭,凿岭六十五丈以达岭东古河,浚古河数里达于龙山漕河,人以为便。奏闻,有恶轼者,力沮之,功以故不成。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六。
(节选自《宋史·苏轼传》)
①范滂:东汉官员,因反对宦官乱政,遭晋灵帝下诏抓捕,逐自投案,死狱中。
①时新政日下,轼每因法以便民,民赖以安。
②奏闻,有恶轼者,力沮之,功以故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