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2高二上·河南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与余生

    戴名世

    余生足下。前日浮屠犁支自言永历中宦者,为足下滇黔间事。余闻之,载笔往问焉。余至而犁支已去,因教足下为我书其语来,去年冬乃得读之,稍稍识其大略。而吾乡方学士有《滇黔纪闻》一编,余六七年前尝见之。及是而余购得是书,取犁支所言考之,以证其同异。盖两人之言各有详有略,而亦不无大相悬殊者,传闻之间,必有讹。然而学士考据颇为确核,而犁支又得于耳目之所睹记,二者将何取信哉?

    昔者宋之亡也,区区海岛一隅,仅如弹丸黑子,不逾时而又已灭亡,而史犹得以备书其事。今以永历之帝西粤、滇黔,地方数千里,揆以《春秋》之义,岂遽不如帝昺之在崖山?而其事渐以灭没。近日方宽文字之禁,而天下所以避忌讳者万端,其或菰芦山泽之间,有廑廑其梗概,所谓存什一于千百,又无好事者为之掇拾,流传不久,而已荡为清风,化为冷灰。至于老将退卒、故家旧臣、遗民父老,相继澌尽,而文献无征,凋残零落,使一时成败得失与夫孤忠效死乱贼误国流离播迁之情状无以示于后世岂不可叹也哉

    终明之末三百年无史,金匮石室之藏,恐终沦散放失,而世所流布诸书,缺略不祥,毁誉失实。嗟乎!世无子长、孟坚,不可聊且命笔。鄙人无状,窃有志焉,而书籍无从广购,衣食日不暇给,惧此事终已废弃。是则有明全盛之书且不得见其成,而又何况于夜郎、筇笮、昆明、洱海奔走流亡区区之轶事乎?前日翰林院购遗书于各州郡,书稍稍集,但自神宗晚节事涉边疆者,民间汰去不以上;而史官所指名以购者,其外颇更有潜德幽光 , 稗官碑志纪载出于史馆之所不及知者,皆不得以上,则亦无以成一代之全史。甚矣其难也!余员昔之志于明史,有深痛焉,辄好问当世事。而身所与士大夫接甚少,士大夫亦无有以此为念者,又足迹未尝至四方,以故见闻颇寡,然而此志未尝不时时存也。足下知犁支所在,能召之来与余论其事,则不胜幸甚。

    【注】①余生:余湛,字石民。②永历:朱由榔(1623年~1662年),南明最后一位皇帝。年号永历,史称永历帝。③海岛:即崖山,在广东省新会县南海口。1277年宋亡,次年陆秀夫等拥立帝昺在崖山坚持抗元。1279年,元军陷崖山,陆秀夫负帝昺投海死。④神宗:明神宗朱翊钧,年号万历(1573~1620年)。⑤潜德曲光:指山林隐逸之士等所记述的明代史事。潜德,不为人所知的美德;幽光,世人所不能见的光辉。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使一时成败得失与夫/孤忠效死/乱贼误国/流离播迁之情状无以示/于后世岂不可叹也哉/ B . 使一时成败得失/与夫孤忠效死/乱贼误国/流离播迁之情状/无以示于后世/岂不可叹也哉/ C . 使一时成败得失与夫/孤忠效死/乱贼误国/流离播迁之情状/无以示于后世/岂不可叹也哉/ D . 使一时成败得失/与夫孤忠效死/乱贼误国/流离播迁之情状无以示/于后世岂不可叹也哉/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为足下道滇黔间事”与“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两句中的“道”字含义相同。 B . “必有讹焉”与“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两句中的“焉”字含义不同。 C . “有廑廑志其梗概”与“歌以咏志”(《观沧海》)两句中的“志”字含义不同。 D . “能召之来与余面论其事”与“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邹忌讽齐王纳谏》)两句中的“面”字含义不同。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作者阅读了方学士考证详实的《滇黔纪闻》,将其与余生所记犁支的见闻相对照,发现二者之言有相差甚远之处,不知该相信谁。 B . 宋朝为元所灭,明朝亡于满清,作者认为二者具有相似性,故要趁许多旧臣遗老还健在的时候访求查证,以著成信史,昭示后人。 C . 翰林院曾经从各地搜购遗书,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很多有价值的书难以搜购齐全,现有的又难以反映历史的全貌,作者深以为憾。 D . 作者说自己一直想修著明史,虽然与士大夫接触不多,足迹未尝远涉四方,见闻不广,然而修史的志向一直保存着。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不逾时而又已灭亡,而史犹得以备书其事。

      ②鄙人无状,窃有志焉,而书籍无从广购,衣食日不暇给,惧此事终已废弃。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