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2高二上·平坝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秦腔

    ①山川不同,便风俗区别,风俗区别,便戏剧存异;普天之下人不同貌,剧不同腔;京,豫,晋,越,黄梅,二簧,四川高腔,几十种品类。几百年来,秦腔却没有被淘汰,被沉沦。

    ②八百里秦川,以西安为界,咸阳,兴平,武功,周至,凤翔,长武,岐山,宝鸡,两个专区几十个县为西府。秦腔,就源于西府。老一辈的能唱,小一辈的能唱,男的能唱,女的能唱,唱秦腔成了做人最体面的事。

    ③农民是世上最劳苦的人,尤其是在这块平原上,生时落草在黄土炕上,死了被埋在黄土堆下;秦腔是他们大苦中的大乐,当老牛木犁疙瘩绳,在田野已经累得筋疲力尽,立在犁沟里大喊大叫来一段秦腔,那心胸肺腑,关关节节的困乏便一尽儿涤荡净了。他们教育自己的子女,不会是那些文豪们讲的,幼年不是祖母讲着动人的迷丽的童话,而是一字一板传授着秦腔。他们大都不识字,但却出奇地能一本一本整套背诵出剧本,虽然那常常是之乎者也的字眼从那一圈胡子的嘴里吐出来十分别扭。有了秦腔,生活便有了乐趣,高兴了,唱“快板”,高兴得像被烈性炸药爆炸了一样,要把整个身心粉碎在天空!痛苦了,唱“慢板”,揪心裂肠的唱腔却表现了多么有情有味的美来,美给了别人的享受,美也熨平了自己心中愁苦的皱纹。

    ④每到农闲的夜里,村里就常听到几声锣响:戏班排演开始了。演员们都集合起来,到那古寺庙里去。吹,拉,弹,奏,翻,打,念,唱,提袍甩袖,吹胡瞪眼,古寺庙成了古今真乐府,天地大梨园。导演是老一辈演员,享有绝对权威,演员是一家几口,夫妻同台,父子同台,公公儿媳也同台。按秦川的风俗:父和子不能不有其序,爷和孙却可以无道,弟与哥嫂可以嬉闹无常,兄与弟媳则无正事不能多言。但是,一到台上,秦腔面前人人平等,兄可以拜弟媳为帅为将,子可以将老父绳绑索捆。一出戏排成了,一人传出,全村振奋,扳着指头盼那上演日期。

    ⑤戏台是全村人的共同的事业,宁肯少吃少穿也要筹资集款,买上好的木石,请高强的工匠来修筑。村子富不富,就比这戏台阔不阔。一演出,半下午人就扛凳子去占地位了,未等戏开,台下坐的、站的人头攒拥,台两边阶上立的卧的是一群顽童。那锣鼓就叮叮咣咣地闹台,似乎整个世界要天翻地覆了。各类小吃趁机摆开,一个食摊上一盏马灯,花生,瓜子,糖果,烟卷,油茶,麻花,烧鸡,煎饼,长一声短一声叫卖不绝。锣鼓还在一声儿敲打,大幕只是不拉,演员偶尔从幕边往下望望,下边就喊:开演呀,场子都满了!幕布放下,只说就要出场了,却又叮叮咣咣不停……

    ⑥终于台上锣鼓停了,大幕拉开,角色出场。但不管男的女的,出来偏不面对观众,一律背身掩面,女的就碎步后移,水上漂一样,台下就叫:瞧那腰身,那肩头,一身的戏哟,是男的就摇那帽翎,一会双摇,一会单摇,一边上下飞闪,一边纹丝不动,台下便叫:绝了,绝了!等到那角色儿猛一转身,头一高扬,一声高叫,声如炸雷豁啷啷直从人们头顶碾过,全场一个冷颤,从头到脚,每一个手指尖儿,每一根头发梢儿都麻酥酥的了。如果是演《救裴生》,那慧娘站在台中往下蹲,慢慢地,慢慢地,慧娘蹲下去了,全场人头也矮下去了半尺,等那慧娘往起站,慢慢地,慢慢地,慧娘站起来了,全场人的脖子也全拉长了起来。

    ⑦在这样的地方,这样的环境,这样的气氛,面对着这样的观众,秦腔是最逞能的,它的艺术的享受,是和拥挤而存在,是有力气而获得的。如果是冬天,那风在刮着,像刀子一样,如果是夏天,人窝里热得如蒸笼一般,但只要不是大雪、冰雹、暴雨,台下的人是不肯撤场的。最可贵的是那些老一辈的秦腔迷,他们没有力气挤在台下,也没有好眼力看清演员,却一溜一排地蹲在戏台两侧的墙根,吸着草烟,慢慢将唱腔品赏。一声叫板,便可以使他们坠入艺术之宫,“听了秦腔,肉酒不香”,他们是体会得最深。那些大一点的,脾性野一点的孩子,却占领了戏场周围所有的高空,杨树上,柳树上,槐树上,一个枝杈一个人。他们常常乐而忘了险境,双手鼓掌时竟从树杈上掉下来,掉下来自不会损伤,因为树下是无数的人头,只是招致一顿臭骂罢了。更有一些爬在了场边的麦秸积上,夏天四面来风,好不凉快,冬日就趴个草洞,将身子缩进去,露一个脑袋,也正是有闲阶级享受不了秦腔吧,他们常就瞌睡了,一觉醒来,月在西在,戏毕人散,只好苦笑一声悄然没声儿地溜下来回家敲门去了。

    ⑧当然,一次秦腔演出,是一次演员亮相,也是一次演员受村人评论的考场。据说有一媒人将一女子引到台下,相亲台上一个男演员,事先夸口这男的如何俊样,如何能干,但戏演了过半,那男的还未出场,后来终于出来,是个国民党的伪兵,还持枪未走到中台,扮游击队长的演员挥枪一指,“叭”地一声,那伪兵就倒地而死,爬着钻进了后幕。那女子当下哼一声,闭了嘴,一场亲事自然了了。这是喜中之悲一例。但秦腔引喜的事也不计其数。每个村里,总会有那么个老汉,夜里看戏,第二天必是头一个起床往戏台下跑。戏台下一片石头、砖头,一堆堆瓜子皮,糖果纸,烟屁股,他掀掀这块石头,踢踢那堆尘土,少不了要捡到一角两角甚至三元四元钱币来,或者一只鞋,或者一条手帕。这是村里钻刁人干的营生,而馋嘴的孩子们有的则夜里趁各家锁门之机,去地里摘那香瓜来吃,去谁家院里将桃杏装在背心兜里回来分红。

    ⑨广漠旷远的八百里秦川,只有这秦腔,也只能有这秦腔,八百里秦川的劳作农民只有也只能有这秦腔使他们喜怒哀乐。秦人自古是大苦大乐之民众,他们的家乡交响乐除了大喊大叫的秦腔还能有别的吗?

    (节选自《秦腔》,有删改)

    【材料二】

    童子戏,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地方传统戏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南通童子戏流传于江苏省南通市崇川区北部、通州区中西部和周边部分地区,当地称之为“上童子”或“童子上圣”。童子戏的传承主要有师徒相授及家族传承两种,其表演形式已有千年以上的历史。童子戏使用南通方言演唱,同时配以打击乐器的敲奏,声腔怪戾奇特、高亢悲怆,具有强烈的冲击力,演唱内容则多与降妖捉鬼、神仙灵异有关。而如今童子戏也呈现出萎缩和濒临失传的厄运。

    (摘编自百度百科相关词条)

    1. (1) 下列对材料一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秦腔面前人人平等,它打破了秦地长幼有序、男女有别的森严秩序,子可以将老父绳绑索捆,兄可以拜弟媳为帅为将。 B . 村里人宁可省吃俭用,也要搭建好的戏台,表现秦川人对秦腔的重视和喜爱。 C . 作者写嘴馋孩子趁演出各家锁门之际偷摘瓜果的故事,意不在于揭示人之性恶,而在于凸显秦腔的巨大魅力。 D . “在八百里秦川的劳作农民只有也只能有这秦腔使他们喜怒哀乐”一句中,先说“只有”,再说“只能”有一种递进的作用,更好地突出了秦腔对于秦人的重要性。
    2. (2) 下列对材料一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结尾呼应标题,强调只有也只能有秦腔才能承载起秦人的喜怒哀乐,流露出作者对秦人生存状态的理解和对秦腔文化的欣赏。 B . 全文以“秦腔”为线索展开,从多个方面来刻画秦腔艺术本身,内容丰富,引人入胜。 C . “秦腔是最逞能的,它的艺术的享受,是和拥挤而存在,是有力气而获得的”这句中“逞能”和“拥挤”的使用,将秦腔的情绪和气势表现得淋漓尽致。 D . 本文的语言体现出了地域性色彩,散发着质朴的泥土气息,读来生动活泼。
    3. (3) 有同学读完《秦腔》之后,发现文章部分内容的描写手法和白居易《琵琶行》中“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两句的手法好像一样,但是又说不明白。你能帮他说明这里运用了哪种手法吗?并从文中找到两处对应的内容。
    4. (4) 同是地方剧种,“秦腔”没有被淘汰,而“童子戏”却濒临失传。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较之“秦腔”,“童子戏”衰微的原因有哪些?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