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贵州省安顺市平坝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9月月...

更新时间:2022-11-25 浏览次数:48 类型:月考试卷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 1. (2022高二上·平坝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互联网的普及深刻改变着人们的媒介使用习惯,也影响着人们对影视作品的审美习惯。对潜移默化中发生的这些变化,一般观众可能并不敏感,但在电视剧行业内部,创作要正视互联网、适应互联网,已经成为共识。互联网怎样改变电视刷创作?探讨这个问题,对认识当代电视剧的美学流变,具有重要意义。

    近几年,电视剧最鲜明的变化是节奏提速。2019年,就有视频网站根据用户观看数据,总结出“黄金七分钟,关键前三集”的剧集网络传播特点,反映了观众审美趣味的变化。相较于阖家收看电视剧,个人观剧场景下注意力相对集中,观众对信息密度、情节强度的要求变高了。近来,不少电视剧都在探索适配新审美习惯的叙事节奏。曾摘得第二十六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最佳电视剧的《破冰行动》,在播出时做了两版剪辑。电视台播出版本采用娓娓道来的正叙结构,背景交代细致、完整;视频网站版本则用倒叙结构,通过雨夜抓捕的热开场制造悬念,又借大量闪回增加情节密度,同时在背景交代上刻意留白,以提高剧集的情节跨度和悬疑感。不论时间还是空间,在符合艺术创作规律前提下,增加剧作内容的信息密度和情节跨度,是节奏提速的要义。

    便于二次传播的精华桥段编排是近年电视剧变化的另一显著特征。这种桥段往往是相对独立、可以调动观众情绪的强戏剧冲突。比如,《觉醒年代》中,陈独秀送儿子延年和乔年赴法国勤工俭学的段落,两位烈士牺牲时的场景用预叙的方式插入,与此刻意气风发的少年形成强烈对比,造就既豪迈也悲情的情感高潮。这些精华情节段落,往往是观众讨论最多的部分,因为它们在传递信息上更高效、快捷,在遵循创作规律的前提下,能够为作品打动观众创造契机。

    互联网对电视剧的人物塑造手法也产生影响,比较突出的是更加强调人物反差带来的惊喜。这种惊喜可以来自与作品整体风格有所不同的反差人物,《山海情》中,在西北特色鲜明的人物群像之外,还塑造了一口福建口音的扶贫干部陈金山,这个人物形象就生动诠释了“反差”的魅力;也可以是一个人物在情节发展中身份与立场的反转,《扫黑风暴》中公安局副局长贺芸“两面人”身份在故事后半程的败露,就带给观众强烈震撼。通过对反差情节的捕捉、联系、解读,观众在观剧过程中不断修正对人物的认知,一步步探清人物的真性情。这样的人物塑造,往往能够在新媒介环境下调动观众参与讨论的积极性。

    电视刷注重“网感”,并不意味着电视剧创作的肤浅化、低幼化,无论怎么变,围绕好故事和好人物来创作这一内核是不变的。注重“网感”不是迎合,而是将观众的审美接受问题提前纳入到创作考量中来。当然,电视剧的创新探索,并不局限于故事节奏的提速、便于二次传播的精华桥段和更加注重反差的人物塑造这些方面。新媒介环境对观众思维方式的影响,本就是一个动态变化过程,电视剧与之适配的创作探索也将不断演进。

    (摘编自卡芸璐《互联网怎样改变电视剧》,《人民日报》2021年9月24日)

    1.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 互联网的普及深刻改变着人们的媒介使用习惯,但由于这些改变在潜移默化中发生,一般观众对此无法感知。 B . 根据2019年某视频网站得出的结论可知,观众审美趣味发生了变化,剧集娓娓道来的正叙结构不再吸引他们。 C . 在电视剧中塑造与作品整体风格有所不同的反差人物形象,定能在新媒介环境下调动观众参与讨论的积极性。 D . 互联网对观众思维方式的影响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因此电视剧的创新探索不能止步于当前,要不断演进。
    2.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文章开头从互联网对电视受众和电视剧行业的影响人手,引出全文论题。 B . 文章第二段运用对比论证、举例论证,证明了节奏提速是当前的大势所趋。 C . 文章第二、三、四段分别从三个方面阐述了互联网对电视剧创作的影响。 D . 文章采用总分总结构,围绕“互联网怎样改变电视剧”这一论题展开了论述。
    3.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项是()
      A . 《破冰行动》视频网站版本的剪辑是在符合艺术创作规律前提下,电视剧适配观众新审美习惯的一种探索。 B . 电视剧中巧设的精华桥段往往是一种强戏剧冲突,它有利于调动观众的情绪,能更高效、快捷地传递信息。 C . 《山海情》中的陈金山和《扫黑风暴》中的贺芸,一个是“惊喜”,一个是“惊吓”,但都通过强烈反差吸引了观众。 D . 电视剧注重“网感”,将观众审美接受问题提前纳入到创作考量中来,是电视剧行业正视、适应互联网的共识。
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12分)
  • 2. (2022高二上·平坝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中学课程很多,你自然没有许多的时间去读课外书。但是你试抚心自问:你每天真抽不出一点钟或半点钟的功夫么?如果你每天能抽出半点钟,你每天至少可以读三四页,每月可以读一百页,到了一年也就可以读四五本书了。何况你在假期中每天断不会只能读三四页呢?你能否在课外读书,不是你有没有时间的问题,是你有没有决心的问题。

    人类学问逐天进步不止,你不努力跟着跑,便落伍退后,这固不消说。尤其要紧的是养成读书的习惯,是在学问中寻出一种兴趣。你如果没有一种正常嗜好,没有一种在闲暇时可以寄托你的心神的东西,将来离开学校去做事,说不定要被恶习惯引诱。你看现在许多叉麻雀抽鸦片的官僚们、绅商们,乃至于教员们,不大半由学生出身么?你慢些鄙视他们,你来,再看看你的成就罢!但是你如果在读书中寻出一种趣味,你将来抵抗引诱的能力比别人定要大些。这种兴趣你现在不能寻出,将来永不会寻出的。

    关于读书方法,我不能多说,只有两点须在此约略提起。第一,凡值得读的书至少须读两遍。第一遍须快读,着眼在醒豁全篇大旨与特色;第二遍须慢读,须以批评态度衡量书的内容。第二,读过一本书,须笔记纲要、精彩的地方和你自己的意见。记笔记不仅可以帮助你记忆,而且可以逼得你仔细,刺激你思考。

    (摘编自朱光潜《谈读书》)

    材料二:

    一个好的读者也是自我要求很高的读者。他在阅读时很主动,努力不懈。现在我们要谈的是另外一些观念。你想要用来练习阅读技巧,尤其是分析阅读技巧的书,一定要对你也有所要求。这些书一定要看起来是超越你的能力才行。你大可不必担心真的如此,只要你能运用我们所说的阅读技巧,没有一本书能逃开你的掌握。当然,这并不是说所有的技巧可以一下子像变魔术一样让你达到目标。无论你多么努力,总会有些书是跑在你前面的。事实上,这些书就是你要找的书,因为它们能让你变成一个更有技巧的读者。

    有些读者会有错误的观念,以为那些书——对读者的阅读技巧不断提出挑战的书籍——都是自己不熟悉的领域中的书。结果一般人都相信,对大多数读者来说,只有科学作品,或是哲学作品才是这种书。但是事实并非如此。我们已经说过,伟大的科学作品比一些非科学的书籍还要容易阅读,因为这些科学作者很仔细地想要跟你达成共识,帮你找出关键主旨,同时还把论述说明清楚。在文学作品中,找不到这样的帮助,所以长期来说,那些书才是要求最多、最难读的书。譬如从许多方面来说,荷马的书就比牛顿的书难读——尽管你在第一次读的时候,可能对荷马的体会较多。荷马之所以难读,是因为他所处理的主题是很难写好的东西。

    (摘编自艾德勒·范多伦《如何阅读一本书》)

    材料三:

    我们的读书,是要借了书本上的记载寻出一条求知的路,并不是要请书本来管束我们的思想。读书的时候要随处存疑。换句话说,要随处会用自己的思想去批评它。我们只要敢于批评,就可分出它哪一句话是对的,哪一句话是错的,哪一句话是可以留待商量的。这些意思就可以写在书端上,或者写在笔记簿上。逢到什么疑惑的地方,就替它查一查。心中起什么问题,就自己研究一下。不怕动手,肯写肯翻,便可以养成自己的创作力。几年之后,对于这一门学问自然有驾驭运用的才干了。我们读书就是要运用自己的判断力。只要有了判断力,书本就是给我们使用的一种东西了。宋朝的陆象山说“‘六经’皆我注脚”,就是这个意思。

    再有两件事情,也是应当注意的。其一,不可以有成见。以前的人因为成见太深了,只把经史看作最大的学问;经史以外的东西都看作旁门小道。结果,不但各种学问都被抑遏而不得发达,并且由于各种学问都不发达,就是经史的本身也是不能研究得好。近来大家感到国弱民贫,又以为唯有政治经济之学和机械制造之学足以直接救国的,才是有用之学,其余都是无关紧要的装饰品。这个见解也是错误的。学问的范围何等样大,凡是世界上的事物都值得研究,就是我们人类,再研究一万年也还是研究不尽。至于应用的范围却何等样小,是根据我们所需要而走的。昨天需要的东西,今天不要了,就丢了。今天需要的东西,明天不要了,也就丢了。若是为了应用的缘故,一意在应用上着力,把大范围忘了,等到时势一变,需要不同,我们岂不是剩了两只手呢!我们不能一味拿有用无用的标准来判定学问的好坏;就是某种像是没有用的学问,只要我们有研究的兴趣,也是可以研究下去为我们所用的。

    其二,是应该多赏识。无论哪种学问,都不是独立的,与它关联的地方非常之多。我们要研究一种学问,一定要对别种学问有些赏识,使得逢到关联的地方可以提出问题,请求这方面的专家解决,或者把这些材料送给这方面的专家。以前有人说过,我们研究学问,应当备两个镜子:一个是显微镜,一个是望远镜。显微镜是对自己专门研究的一科用的,望远镜是对其他各科用的。我们要对自己研究的一科极尽精微,又要对别人研究的各科略知一二。这并不是贪多务博,只因为一种学问是不能独立的缘故。

    (摘编自顾颉刚《怎样读书》)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 如果没有养成读书的习惯,将来离开学校去做事,就要被恶习惯引诱。 B . 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技巧,所有的书都会在你的掌握之中,都能被你读懂。 C . 材料二提到读者对所读之书的错误的观念,和材料三提到的读者的成见,内容是一样的。 D . 材料三提出了读书的一些方法,和材料一有异曲同工之妙。
    2. (2) 根据三则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朱光潜先生希望青少年要抽时间挤时间去读书,要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要学会读书。 B . 文学作品比科学作品和哲学作品难读,是因为文学作品的主题往往是很难写好的。 C . 世界上的事物都有研究的价值,不可心存成见;学问也不是孤立的,自己研究的要极尽精微,其他的也应略知一二。 D . 读书要善于思考、质疑,对于某种学问,有疑惑就查检,有问题就研究,天长日久,便足以驾驭运用这一门学问了。
    3. (3) 下列说法中,不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A . “兴味要在青年时设法培养,过了正当时节,便会萎谢。” B . “孙中山先生生平无论忙到什么地步,没有一天不偷暇读几页书。他不仅是一个政治家,而且还是一个学者。” C . “美国有一位文学家、科学家和革命家富兰克林,幼时在印刷局里做小工,他的书都是在做工时抽暇读的。” D . “读书并不在多,最重要的是选得精,读得彻底。与其读十部无关轻重的书,不如以读十部书的时间和精力去读一部真正值得读的书。”
    4. (4) 概括三则材料所指出的读书作用分别是什么?
三、文学类阅读-双文本。(13分)
  • 3. (2022高二上·平坝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秦腔

    ①山川不同,便风俗区别,风俗区别,便戏剧存异;普天之下人不同貌,剧不同腔;京,豫,晋,越,黄梅,二簧,四川高腔,几十种品类。几百年来,秦腔却没有被淘汰,被沉沦。

    ②八百里秦川,以西安为界,咸阳,兴平,武功,周至,凤翔,长武,岐山,宝鸡,两个专区几十个县为西府。秦腔,就源于西府。老一辈的能唱,小一辈的能唱,男的能唱,女的能唱,唱秦腔成了做人最体面的事。

    ③农民是世上最劳苦的人,尤其是在这块平原上,生时落草在黄土炕上,死了被埋在黄土堆下;秦腔是他们大苦中的大乐,当老牛木犁疙瘩绳,在田野已经累得筋疲力尽,立在犁沟里大喊大叫来一段秦腔,那心胸肺腑,关关节节的困乏便一尽儿涤荡净了。他们教育自己的子女,不会是那些文豪们讲的,幼年不是祖母讲着动人的迷丽的童话,而是一字一板传授着秦腔。他们大都不识字,但却出奇地能一本一本整套背诵出剧本,虽然那常常是之乎者也的字眼从那一圈胡子的嘴里吐出来十分别扭。有了秦腔,生活便有了乐趣,高兴了,唱“快板”,高兴得像被烈性炸药爆炸了一样,要把整个身心粉碎在天空!痛苦了,唱“慢板”,揪心裂肠的唱腔却表现了多么有情有味的美来,美给了别人的享受,美也熨平了自己心中愁苦的皱纹。

    ④每到农闲的夜里,村里就常听到几声锣响:戏班排演开始了。演员们都集合起来,到那古寺庙里去。吹,拉,弹,奏,翻,打,念,唱,提袍甩袖,吹胡瞪眼,古寺庙成了古今真乐府,天地大梨园。导演是老一辈演员,享有绝对权威,演员是一家几口,夫妻同台,父子同台,公公儿媳也同台。按秦川的风俗:父和子不能不有其序,爷和孙却可以无道,弟与哥嫂可以嬉闹无常,兄与弟媳则无正事不能多言。但是,一到台上,秦腔面前人人平等,兄可以拜弟媳为帅为将,子可以将老父绳绑索捆。一出戏排成了,一人传出,全村振奋,扳着指头盼那上演日期。

    ⑤戏台是全村人的共同的事业,宁肯少吃少穿也要筹资集款,买上好的木石,请高强的工匠来修筑。村子富不富,就比这戏台阔不阔。一演出,半下午人就扛凳子去占地位了,未等戏开,台下坐的、站的人头攒拥,台两边阶上立的卧的是一群顽童。那锣鼓就叮叮咣咣地闹台,似乎整个世界要天翻地覆了。各类小吃趁机摆开,一个食摊上一盏马灯,花生,瓜子,糖果,烟卷,油茶,麻花,烧鸡,煎饼,长一声短一声叫卖不绝。锣鼓还在一声儿敲打,大幕只是不拉,演员偶尔从幕边往下望望,下边就喊:开演呀,场子都满了!幕布放下,只说就要出场了,却又叮叮咣咣不停……

    ⑥终于台上锣鼓停了,大幕拉开,角色出场。但不管男的女的,出来偏不面对观众,一律背身掩面,女的就碎步后移,水上漂一样,台下就叫:瞧那腰身,那肩头,一身的戏哟,是男的就摇那帽翎,一会双摇,一会单摇,一边上下飞闪,一边纹丝不动,台下便叫:绝了,绝了!等到那角色儿猛一转身,头一高扬,一声高叫,声如炸雷豁啷啷直从人们头顶碾过,全场一个冷颤,从头到脚,每一个手指尖儿,每一根头发梢儿都麻酥酥的了。如果是演《救裴生》,那慧娘站在台中往下蹲,慢慢地,慢慢地,慧娘蹲下去了,全场人头也矮下去了半尺,等那慧娘往起站,慢慢地,慢慢地,慧娘站起来了,全场人的脖子也全拉长了起来。

    ⑦在这样的地方,这样的环境,这样的气氛,面对着这样的观众,秦腔是最逞能的,它的艺术的享受,是和拥挤而存在,是有力气而获得的。如果是冬天,那风在刮着,像刀子一样,如果是夏天,人窝里热得如蒸笼一般,但只要不是大雪、冰雹、暴雨,台下的人是不肯撤场的。最可贵的是那些老一辈的秦腔迷,他们没有力气挤在台下,也没有好眼力看清演员,却一溜一排地蹲在戏台两侧的墙根,吸着草烟,慢慢将唱腔品赏。一声叫板,便可以使他们坠入艺术之宫,“听了秦腔,肉酒不香”,他们是体会得最深。那些大一点的,脾性野一点的孩子,却占领了戏场周围所有的高空,杨树上,柳树上,槐树上,一个枝杈一个人。他们常常乐而忘了险境,双手鼓掌时竟从树杈上掉下来,掉下来自不会损伤,因为树下是无数的人头,只是招致一顿臭骂罢了。更有一些爬在了场边的麦秸积上,夏天四面来风,好不凉快,冬日就趴个草洞,将身子缩进去,露一个脑袋,也正是有闲阶级享受不了秦腔吧,他们常就瞌睡了,一觉醒来,月在西在,戏毕人散,只好苦笑一声悄然没声儿地溜下来回家敲门去了。

    ⑧当然,一次秦腔演出,是一次演员亮相,也是一次演员受村人评论的考场。据说有一媒人将一女子引到台下,相亲台上一个男演员,事先夸口这男的如何俊样,如何能干,但戏演了过半,那男的还未出场,后来终于出来,是个国民党的伪兵,还持枪未走到中台,扮游击队长的演员挥枪一指,“叭”地一声,那伪兵就倒地而死,爬着钻进了后幕。那女子当下哼一声,闭了嘴,一场亲事自然了了。这是喜中之悲一例。但秦腔引喜的事也不计其数。每个村里,总会有那么个老汉,夜里看戏,第二天必是头一个起床往戏台下跑。戏台下一片石头、砖头,一堆堆瓜子皮,糖果纸,烟屁股,他掀掀这块石头,踢踢那堆尘土,少不了要捡到一角两角甚至三元四元钱币来,或者一只鞋,或者一条手帕。这是村里钻刁人干的营生,而馋嘴的孩子们有的则夜里趁各家锁门之机,去地里摘那香瓜来吃,去谁家院里将桃杏装在背心兜里回来分红。

    ⑨广漠旷远的八百里秦川,只有这秦腔,也只能有这秦腔,八百里秦川的劳作农民只有也只能有这秦腔使他们喜怒哀乐。秦人自古是大苦大乐之民众,他们的家乡交响乐除了大喊大叫的秦腔还能有别的吗?

    (节选自《秦腔》,有删改)

    【材料二】

    童子戏,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地方传统戏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南通童子戏流传于江苏省南通市崇川区北部、通州区中西部和周边部分地区,当地称之为“上童子”或“童子上圣”。童子戏的传承主要有师徒相授及家族传承两种,其表演形式已有千年以上的历史。童子戏使用南通方言演唱,同时配以打击乐器的敲奏,声腔怪戾奇特、高亢悲怆,具有强烈的冲击力,演唱内容则多与降妖捉鬼、神仙灵异有关。而如今童子戏也呈现出萎缩和濒临失传的厄运。

    (摘编自百度百科相关词条)

    1. (1) 下列对材料一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秦腔面前人人平等,它打破了秦地长幼有序、男女有别的森严秩序,子可以将老父绳绑索捆,兄可以拜弟媳为帅为将。 B . 村里人宁可省吃俭用,也要搭建好的戏台,表现秦川人对秦腔的重视和喜爱。 C . 作者写嘴馋孩子趁演出各家锁门之际偷摘瓜果的故事,意不在于揭示人之性恶,而在于凸显秦腔的巨大魅力。 D . “在八百里秦川的劳作农民只有也只能有这秦腔使他们喜怒哀乐”一句中,先说“只有”,再说“只能”有一种递进的作用,更好地突出了秦腔对于秦人的重要性。
    2. (2) 下列对材料一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结尾呼应标题,强调只有也只能有秦腔才能承载起秦人的喜怒哀乐,流露出作者对秦人生存状态的理解和对秦腔文化的欣赏。 B . 全文以“秦腔”为线索展开,从多个方面来刻画秦腔艺术本身,内容丰富,引人入胜。 C . “秦腔是最逞能的,它的艺术的享受,是和拥挤而存在,是有力气而获得的”这句中“逞能”和“拥挤”的使用,将秦腔的情绪和气势表现得淋漓尽致。 D . 本文的语言体现出了地域性色彩,散发着质朴的泥土气息,读来生动活泼。
    3. (3) 有同学读完《秦腔》之后,发现文章部分内容的描写手法和白居易《琵琶行》中“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两句的手法好像一样,但是又说不明白。你能帮他说明这里运用了哪种手法吗?并从文中找到两处对应的内容。
    4. (4) 同是地方剧种,“秦腔”没有被淘汰,而“童子戏”却濒临失传。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较之“秦腔”,“童子戏”衰微的原因有哪些?
四、文言文阅读。(19分)
  • 4. (2022高二上·平坝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犀首立五王,而中山后持。齐谓赵、魏曰:“寡人羞与中山并为王,愿与大国伐之,以废其王。”中山闻之,大恐,召张登而告之,曰:“寡人且王,齐谓赵、魏曰,羞与寡人并为王,而欲伐寡人。恐亡其国,不在索王 , 非子莫能吾救。”登对曰:“君为臣多车重币,臣请见田婴。”中山之君遣之齐,见婴子曰:“臣闻君欲废中山之王,将与赵、魏伐之,过矣。以中山之小而三国伐之,中山虽益废王,犹且听也。且中山恐,必为赵、魏废其王而务附焉。是君为赵、魏驱羊也,非齐之利也。岂若中山废其王而事齐哉?”田婴曰:“奈何?”张登曰:“今君召中山,与之遇而许之王,中山必喜而绝赵、魏,赵、魏怒而攻中山,中山急而为君难其王,则中山必恐,为君废王事齐。彼患亡其国,是君废其王而立其国,贤于为赵、魏驱羊也。”田婴曰:“诺。”张丑曰:“不可。臣闻之,同欲者相憎,同忧者相亲。今五国相与王也负海不与焉此是欲皆在为王而忧在负海今召中山与之遇而许之王是夺四国而益负海也致中山而塞四国,四国寒心。必先与之王而故亲之,是君临中山而失四国也。且张登之为人也,善以微计中山之君久矣,难信以为利。”田婴不听,果召中山君而许之王。张登因谓赵、魏曰:“齐欲伐河东。何以知之?齐羞与中山并为王甚矣,今召中山,与之遇而许之王,是欲用其兵也,岂若令大国先与之王,以止其遇哉?”赵、魏许诺,果与中山王而亲之。中山果绝齐而从赵、魏。

    (节选自《战国策·中山策》)

    【注】①犀首:即魏相公孙衍。②负海:指齐国。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 今五国相与王也/负海不与焉此/是欲皆在为王/而忧在负海/今召中山/与之遇而许之王/是夺四国而益负海也/ B . 今五国相与王也/负海不与焉/此是欲皆在为王/而忧在负海/今召中山与之遇而许之王/是夺四国而益负海也/ C . 今五国相与王也/负海不与焉此/是欲皆在为王/而忧在负海/今召中山与之遇而许之王/是夺四国而益负海也/ D . 今五国相与王也/负海不与焉/此是欲皆在为王/而忧在负海/今召中山/与之遇而许之王/是夺四国而益负海也/
    2. (2) 下列有关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史书常见体例分为编年体、纪传体、国别体,《战国策》属于国别体,《史记》属于纪传体,《春秋》属于编年体。 B . “六经”指六部儒家经典著作,是指经过孔子整理而传授的六部先秦古籍。它们是《春秋》《诗经》《尚书》《礼记》《乐经》《周易》。宋儒把《论语》《大学》《中庸》和《孟子》全称为“四书”。 C . 《史记》记载了上至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年间约三千多年的历史,分为本纪12篇。世家30篇,列传70篇,表10篇和书8篇。如果要从《史记》中查阅有关秦末农民大起义中陈胜的相关历史资料,应查阅该书中的“本纪”。 D . 孟子,名轲,字子舆,邹国人。战国时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他继承并发展了孔子“仁”的学说,44岁时开始周游列国,先后到齐宋、魏、鲁等国,游说诸侯,宣扬“仁政”,始终不受重用,被后世称为“亚圣”。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魏国犀首想要集结五国一起称王,但齐王反对中山国称王,羞与中山国并列为王,中山王因不能称王而十分担心,召张登商议,张登答应出使齐国游说田婴。 B . 张登见田婴,指出废除中山称王并联合赵、魏攻打它对齐国不利,不如许诺中山,那么中山定会与赵、魏绝交,赵、魏则将怒而攻之,中山就会主动废王事齐。 C . 张丑劝谏田婴说,有相同忧患的国家更容易亲近,齐国许诺中山国称王会让其他四国寒心,并且张登为人不足为信。然而,田婴没有听从张丑的建议。 D . 张登见赵、魏国君,声称齐国要讨伐河东,因为齐国之前坚决反对中山称王,如今却同意,想必是要联合中山对赵、魏用兵。于是赵、魏结交中山,中山倒向赵、魏。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寡人且王,齐谓赵、魏曰,羞与寡人并为王,而欲伐寡人。

      ②必先与之王而故亲之,是君临中山而失四国也。

五、古代诗歌阅读。(13分)
  • 5. (2022高二上·平坝月考)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勉刘申

    欧阳修

    有司精考核,中第为公卿。

    本基在积习,优学登荣名。

    吾子齿尚少,加勤无自轻。

    努力图树立,庶几终有成。

    1. (1) 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官员精于考查核实,科考及第就成为公卿,因此不必抱怨,只需加倍努力。 B . 刘申年龄还小,回去后切勿因本次考试不利而妄自菲薄,应更加勒学苦练。 C . 勉力求学,以图有所建树,只要不自暴自弃,不用多久,应该会科场扬名。 D . 本诗虽以议论为诗,却情理相融,温情脉脉,感人如家人之语。
    2. (2) “本基在积习”一句蕴含了什么道理?试简要分析。
  • 6. (2022高二上·平坝月考) 名句名篇默写。
    1. (1) 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强调诗的重要性,认为诗可以“兴观群怨”,还可以“”。
    2. (2) 在《<论语>十二章》中,曾子认为读书人(有志之士)不可以不弘大刚强而有毅力的原因是:“。”
    3. (3) 《大学之道》中,写心不妄动才能够性情安和;性情安和才能够思虑周详的句子是:“。”
六、 语言文字运用(Ⅰ)(共16分)
  • 7. (2022高二上·平坝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方言传递一方缱绻乡音,不仅是地域风物的承载、更体现着传统文化的废续。方言在于交流,方言的根基是普通老百姓的使用。可是,随着城镇化进程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使方言在年轻人之中的声音渐淡,面临着代际传承的问题。而今,能够真正熟悉方言的年轻人已是 , 更不要说身口相传了。

    2021年底,首部人工智能方言文化公益微电影《姑苏琐记·金缕衣》通过人工智能技术与影像创作推动方言回归,探索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表达。其姊妹篇《姑苏琐记·懒画眉》——在2022年春日已创作完成。这部作品与前作可谓 , 在影像上同样体现了古代姑苏(即现在的苏州)的独特韵味,作品上线后就 , 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热门话题。由此看来,当下的方言保护更应该调动年轻人熟悉的网络形式,用智能手段转变语言文化传播的态势,用多样化的媒介形式让方言活起来、说出来,实现方言的保护和活化。

    1. (1)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 (2)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选出修改最恰当的一项()
      A .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使方言在年轻人之中的声音渐淡,面临着代际传承的问题。 B . 随着城镇化进程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使方言在年轻之人中的声音渐谈,面临着代际传承的问题。 C .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网络技术的发展,方言在年轻人之中的声音渐谈,面临着代际传承的问题。 D . 随着城镇化进程和网络技术的发展,方言在年轻之人中的声音渐谈,面临着代际传承的问题。
  • 8. (2022高二上·平坝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近日,三星堆遗址再次启动发掘,6个新坑、3000多年前的丝绸、500多件重要文物,掀起了①,神秘的古蜀文化“沉睡三千年,一醒天下惊”。

    长期以来,由于文献记载缺乏,我们对古蜀国②,而在关于三星堆的热烈讨论中,我们看到无数网友对文物的关心。大家自愿化身“国宝守护人”,将对历史的崇敬、文化的自信、民族的认同寄托在了青铜神树上、黄金面具上、象牙制品上,让自豪和热血沸腾了千年时光。

    浩瀚的中华大地上,可能还有更多的“三星堆”等待着我们唤醒。商鼎周彝、战国错金、秦俑汉陶、晋帖唐画……它们和三星堆文化一样,守望着华夏大地数千年的沧海变迁,等待着苏醒绽放,等待着惊艳世界。我们要做的,不只是唤醒沉睡的文明,更要③,发扬它们,携着辉煌的文明走向未来。

    1. (1)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8个字。
    2. (2) 下列选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A .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B . 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洲。 C . 桃花细逐杨花落,黄鸟时兼白鸟飞。 D .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七、 语言文字运用(Ⅱ)(共8分)
  • 9. (2022高二上·平坝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1. (1) 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我们曾说,中学生初学文言文时不要依赖译文。并不是说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绝对不去参看译文。其实,肯动脑筋,不盲目机械地看待译文, , 只要译文不是太差,看着译文也无妨。有时候把译文跟注释对照起来揣摩学习,不失为一种可行的方法。

      A . ①/

      ②这

      ③如果

      ④而且

      ⑤那么

      ⑥也

      B . ①最好

      ②当然

      ③一旦

      ④/

      ⑤而且

      ⑥就

      C . ①一定

      ②也

      ③如果

      ④并且

      ⑤因此

      ⑥/

      D . ①尽量

      ②/

      ③因为

      ④进而

      ⑤所以

      ⑥仍

    2. (2) 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85个字。

      2022年4月16日,在太空遨游半年的神舟十三号飞船在东风着陆场平安降落,太空“出差”的3名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安全顺利出舱,重回地球的怀抱。离开地球的日子里,神舟十三号创造了一项又一项新的航天纪录:神舟飞船首次太空径向交会对接、中国人连续在轨飞行时长新纪录、中国女性首次出舱活动、中国人首次在太空过春节、神舟飞船首次快速返回……神舟的凯旋,标志着中国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的最后一次飞行任务、也是第6次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同时也顺势拉开了中国空间站建造阶段的大幕。

八、材料作文(60分)
  • 10. (2022高二上·平坝月考)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新年第一天,正在天宫空间站执行任务的神舟十三号乘组与来自北京、香港和澳门的约500名青年学生,进行了一次别开生面又富有意义的“元旦京港澳天宫对话”活动。

    “有国才有家。无论我们飞多高、飞多远。强大的祖国永远是我们最坚强的后盾,爱国主义将永远是激励我们飞天的动力源泉。”航天员翟志刚表示,大家只要把国家的利益摆在心中的最高位置,就一定能一往无前。

    “飞天梦永不失重,科学梦张力无限。”作为中国首位太空行走女性,王亚平希望这样一个点燃梦想的平台能够引导更多青少年抬起头仰望星空,在心里种下热爱科学、探索未知的种子。“在太空中我们身体虽然失重,但是我们的心里却非常踏实。”航天员叶光富说,有千军万马的支持保障和有千锤百炼的艰苦训练,以及来自前辈们在航天实践中积累和分享的宝贵经验,中国有信心有能力把航天事业做得更好!

    读了上面的材料,对正在追求理想的你有什么启发?请选取三位宇航员中的一位写一封信,实现你和他们之间的对话。要求;结合材料内容,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完成写作任务。统一以“小宇”为写信人,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