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推动我国全面进入数字时代,为博物馆长远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材料一】
数字博物馆展示的形式多种多样。上海市历史博物馆“近代上海”展厅里,以多媒体互动地图形式呈现的上海重要革命史迹,与文物共同复合出一个个令人身临其境的场景。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流动的文化”展项中,观众徜徉于水、运、诗、画的流动剧场,感受水的千姿百态,观览来自不同时空的古船和巨帆,想象古代运河人的生活百态;“运河上的舟楫”展项,则用“三维版画”数字媒体语言为人们开启多视角的递进观展,营造“人在画中游”的沉浸式体验。置身中国航海博物馆数字穹幕影院,不仅能饱览壮丽星空的万千气象,听觉上也能感受非一般的震撼。生动、丰富的多媒体设备可以更全面、更深入的表达文物的文化内涵。
【材料二】
由于没有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数字博物馆中观览人员能够在任何时间和地点参观展览,能够在不同栏目和页面之间自由穿梭。不仅如此,数字博物馆还能够起到保护文物,完善文物展示的效果。
历史文物是无价的。当文物频繁地拿出来展示的时候,即便是在相应保护措施的情况下,也会对文物有一定的影响,但是数字博物馆就不一样了,它可以让展品进行无限复制,不仅能延长文物寿命,也减少了被损坏或者丢失的可能。且一些特殊文物因为其材质以及年代久远等原因需要被隔离保护,想要近距离参观这些文物就变得十分困难,但是数字博物馆可以通过多媒体互动技术将这些文物近距离的“真实”的展现在大家面前,大大提高了参观者的参观体验。
【材料三】
近年来,文物数字化在博物馆行业逐渐深入人心,许多博物馆都展开了三维数字化采集工作。
整个数据采集过程乍看并不复杂:技术人员采用三维激光扫描仪、高清相机等设备收集文物数据,再通过数据建模,建起整件文物的三维模型。然而,要真实还原文物历史状态与容貌,需要高精度的数据。以三星堆博物馆藏的青铜神树为例,因为体型庞大,分成了几十块残件分段扫描再拼接,单这件文物扫描就用时一个多月、数据处理用了半年。
古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种器乐形式,其形制和漆色断纹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保护修复对于研究和展出都至关重要。扫描后,修复师会运用古琴三维数据,对缺失部分的结构进行三维重建,先进行虚拟修复,此后再对本体进行修复,以此增加修复的精准度。
运用CT扫描、三维重构和3D打印等技术,在修复中实现干预和有效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