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化学 /
  • 1. (2022九上·尤溪期中) “原子—分子”学说的建立经历了曲折的过程。

    时间

    人物

    对“原子—分子”的认识

    1803年

    道尔顿

    元素由微小的不可分的原子组成;不同元素的原子以简单数目比形成不可再分的原子——“复杂原子”。

    1809年

    盖·吕萨克

    在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不同气体中含有相同数目的原子(包括“复杂原子”)。例如:研究氧气与一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化合成二氧化碳时,发现氧气与一氧化碳体积比总是100:200

    1811年

    阿伏加德罗

    提出分子学说。引入分子概念,指出分子与原子的区别和联系。随后科学家们确立并逐步完善了“原子—分子”学说。

    1897年

    汤姆生

    提出电子嵌于原子表面的枣糕型原子结构,否定了“原子不可再分“的观点。

    1903年

    卢瑟福

    用a粒子轰击金箔的实验,推翻了汤姆生提出的原子结构模型,为建立现代原子理论打下了基础。

    1. (1) 道尔顿原子论中由“复杂原子”构成的物质,按现代物质的组成分类,属于纯净物中的
    2. (2) 根据盖·吕萨克的分子假说,水通电分解反应中,生成氢气和氧气的微粒个数比为。写出氧气与一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的文字表达式
    3. (3) 汤姆生发现原子内有带负电的,否定了“原子单不可再分”的观点。
    4. (4) 如图为用a粒子轰击金箔的实验,甲、乙、丙、丁四条运动轨迹中,不可能是a粒子(带正电)在该实验中的运动轨迹的是(填标号)。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