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 | 分子个数 | 体积 | ||
0℃/101kPa | 20℃/101kPa | 0℃/202kPa | ||
17g氨气 | 约6.02×1023个 | 22.4L | 24.1L | 11.2L |
①2个氢原子;
②5个二氧化碳分子;
③氢氧根离子;
④3个的钠离子;
⑤水的化学式。
①O2;
②Mg2+;
③。
①图1中铟原子的核外电子总数为,相对原子质量为。铟属于(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
②图2中x=,原子核外电子层数为,最外层电子数为。
①氮元素与钠元素的本质区别是。
②钠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填“得”或“失”)电子。
①需检测自来水中镉、铅的含量,这里的镉、铅指的是(填“元素”或“原子”)。
②自来水厂常用臭氧、二氧化氯等消毒剂,臭氧(O3)属于(填“单质”或“化合物”),二氧化氯(ClO2)中Cl的化合价为。
品名:速生牌氮肥 成分:本品成分是硝酸铵[NH4NO3] 经先进的工艺生产,其中含氮量达到40% |
请回答问题:
时间 | 人物 | 对“原子—分子”的认识 |
1803年 | 道尔顿 | 元素由微小的不可分的原子组成;不同元素的原子以简单数目比形成不可再分的原子——“复杂原子”。 |
1809年 | 盖·吕萨克 | 在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不同气体中含有相同数目的原子(包括“复杂原子”)。例如:研究氧气与一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化合成二氧化碳时,发现氧气与一氧化碳体积比总是100:200 |
1811年 | 阿伏加德罗 | 提出分子学说。引入分子概念,指出分子与原子的区别和联系。随后科学家们确立并逐步完善了“原子—分子”学说。 |
1897年 | 汤姆生 | 提出电子嵌于原子表面的枣糕型原子结构,否定了“原子不可再分“的观点。 |
1903年 | 卢瑟福 | 用a粒子轰击金箔的实验,推翻了汤姆生提出的原子结构模型,为建立现代原子理论打下了基础。 |
化学家拉瓦锡用图1装置测出空气中O2的体积分数约为 , 其反应文字表达式为,该实验中选择汞的优点有(写1条)。
实验小组用足量的红磷和气密性良好的图2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经多次测量取平均值,测出的氧气含量低于 , 为此进行如下再探究。
写出红磷燃烧的文字表达式为。
如图3装置,接通电源,用高压点火装置引燃红磷,利用传感器技术实时测定实验过程中装置内的压强、温度和氧气浓度,得到甲、乙、丙三条曲线,变化趋势如图4所示
①曲线甲表示压强变化趋势,曲线乙表示(填“温度”或“氧气浓度”)变化趋势。
②结合乙、丙两条曲线综合分析。图4中AB段压强变化的原因是。
由【探究分析】可以找出图2实验中测得O2含量偏低的原因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