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
  • 1. (2022高一上·顺德期中)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北魏孝文帝率兵南伐,无功而返。大臣高闾上表说:“蓄力以待敌衅,布德以怀远人,使中国清穆,化被遐裔。淮南之镇,自效可期;天安之捷,指辰不远。”高闾建议孝文帝封禅,孝文帝认为没有完成南北统一,是不适合封禅的。高闾说:“汉之名臣,皆不以江南为中国。且三代之境,亦不能远。”孝文帝说:“淮海惟扬州,荆及衡阳惟荆州,此非近中国乎?”

    ——魏收《魏书》

    材料二:契丹曾是游牧民族,但从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开始,就将俘获和投降的汉族及其他部族的人口迁至国内建城安置,从事农耕。在农耕区内不仅保持中原制度,有的连州县名称都仍用原地的……对契丹人、女真人(的)政权来说……这不仅使它们有了一个稳定的后方基地,而且取得了统治农业民族的经验。

    ——葛剑雄《统一与分裂——中国历史的启示》

    材料三:元人的“中国观”完备形成,其要点是:“中国”的疆域是元统治地区加上南宋统治的江南;“中国”的人民是:汉人和少数民族两大部分;“中国”的文化是农耕文化和草原文化两大系统;“中国”主权的行使者,可以是汉人政权,也可以是“行中国之道”的少数民族。

    ——何志虎《“中国观”在元代的转换》

    1. (1) 比较材料一中孝文帝和高闾关于“中国”观念的异同。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其相关的政治制度及其特点,并分析该政治制度的影响。
    3. (3) 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从魏晋至元代的少数民族政权“中国观”的变化。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