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中国书法历史的开篇,由于考古材料的限制,只能从现存最早的成体系文字-甲骨文算起。由于文字的应用性,书法艺术与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它总是随着文化的变迁而发展。综合两方面的因素,可以把书法艺术的发展划分为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殷商到秦,可称为古文字时代。第二阶段,两汉,可称为隶书时代。第三阶段,从汉末经魏晋南北朝至唐代,是楷行今草的时代和经典书法艺术精神的确立时代。第四阶段,包括宋、元及明代前中期,是书法艺术的文人化时代。第五阶段,从晚明至清代,是古代书法艺术的总结和转型的时代。
晚明和清代书法的许多探索,都与艺术家走出书斋、面向社会的生存状态有一定的关系。因而其审美理念、技巧探求已经打上了深深的社会烙印,初步具有了审美大众化的特点,开始了书法艺术向现代形态的转型。
(摘自百度百科)
【材料二】
近些年来,传承发扬书法文化,正逐步成为社会共识。一方面,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开展了一系列富有创新、卓有成效的工作,书法事业发展的外部环境有了较大改善: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书法、学习书法,书法爱好者数量逐年递增。书法教育对于中国人而言,不仅仅是一种技能的教习,也是一种文化的修炼、精神的陶冶。开展中小学书法教育,并不是让每个学生都成为书法家,而是让每个孩子都能够写一手好字,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基于此,推行书法教育,首先要充分发挥平台作用,学校可以聘请社会力量办学单位、社会知名书法爱好者,到学校兼职书法教师,解决书法师资不足的问题。利用网络教学实现一师多班,打破传统教学一师一班的局限。
其次,还应该大力宣传书法艺术。倡导书法的文化功能,增强书法教师传承书法文化为己任的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经常性在学校宣传栏展示书法作品,形成良好的书法氛围。
最后,还要做好书法教育的顶层设计。将写字课和书法课分别设定目标,编写统一而系统的教材,对实施方案进行细化。特别要注重书法相关的文化知识普及,把书法上升到提高个人修养和综合素质的高度。
(摘自《人民日报》
【材料三】
汉字日益键盘化和触屏化,导致学生书写字迹潦草,不合规范,给学校考试电子阅卷带来很大困难,已经引起教育部门的重视。当今社会“草书”盛行,这同许多学生书写违规逾矩的现象具有一定的内在联系。笔者认为,书法教育应当以启功先生为楷模,坚持对楷书教学的重视,以楷为楷,楷则近本。不应弃楷崇草,对草书趋之若鹜,视为成名成家的终南捷径。在这一方面,学校加强早期楷书书法教育显得举足轻重。
(摘自《书法教育的当务之急是“守正”》)
【材料四】
某校学生对自己书写的汉字的满意度调查
C.不在意:
某校学生认为目前开展“书法进课堂”教学活动存在的主要问题
【材料五】
在书法教学中,摹写与识字有密切的联系。识字是写字的基础,而写字是巩固识字的手段,能促进辨认字形的记忆。识字教学中,有机结合书法教学对学生掌握字的基本知识帮助很大。书写硬笔字或毛笔字就是用眼观察、用脑思考、用手描画的过程。所以书法的书写可促进大脑发育,思维发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模仿力。
俗话说“字如其人”,也就是说能把宇写得正确、端正、整洁的学生大都有认真的学习态度。相反字写得马虎、潦草,错别字多的学生,态度会散漫,纪律松懈。因此,我们要通过书法教学来磨炼学生的意志,使之形成严谨、踏实、守纪、耐心的性格品质。通过长期的书法训练,发挥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改变学生不良的行为习惯、性格品质。在教学中教育指导学生通过硬笔或毛笔书法训练,认真观察、细心思考、用心描画,使学生形成有恒心、有耐心的品性,树立严谨的自学意识。
汉字结构千姿百态,书法之荧,不可名状。简练的线条、丰富的结构,优美的造型,复杂的意境情趣,或飘逸、或沉厚、或雄强、或精细、观之如睹山河之丽,令人心旷神怡。无疑,写字同弹琴、作诗、绘画一样,能陶冶人的审美情操。其次,在书法教学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可通过对汉字发展史、仓额造字等小故事和王羲之练字等古今大书法名家感人事迹的介绍,使学生明白汉字的来源、书写的意义,让学生在训练中感受书法在书写过程中所产生的美感,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
(摘自飞外成语网,有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