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小学语文 /
  • 1. (2022六上·萧山期中) 追忆历史记忆 感怀峥嵘岁月

    [材料一]

    ㅤㅤ①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眺望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他们回头望望还在向上爬的敌人,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班长马宝玉激动地说:“同志们,他把那支从敌人手里夺来的枪砸碎了,然后走到悬崖边上,第一个纵身跳下深谷。战士们也昂首挺胸,相继从悬崖往下跳。狼牙山上响起了他们壮烈豪迈的口号声:

    ㅤㅤ②“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ㅤㅤ③“中国共产党万岁!”

    ㅤㅤ④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

    ——节选自《狼牙山五壮士》

    [材料二]

    ㅤㅤ①1938年5月的时候,东北抗日联军的一支部队,牺牲了不少战士,只剩下八个人,她们是冷云、胡秀芝、杨贵珍、安顺福、郭桂琴、黄桂清、王惠民和李凤善。

    ㅤㅤ②10月的一天,太阳从地平线升了起来,乌斯浑河西岸弥漫着滚滚销烟。女战士们手中已经没有一颗子弹了。由于她们八人都不会游泳,宁愿战死也绝不苟活。”冷云说。

    ㅤㅤ③女战士们一致同意过河,她们相互搀扶着走向乌斯浑河。就在这时,几颗子弹突然飞了过来,冷云想去抱住她,却被一颗子弹打中了肩。胡秀芝将她扶住,安顺福抱住王惠民。这时,敌人更加疯狂了,忽而搀扶着站起。水流很深很急,但她们依然向着乌斯浑河的深处前行。这时,激起了很高的浪花。浪花过后,河面平静了下来

    ——节选自《八女投江》

    1. (1) 阅读材料二,并给材料二添加一个小标题,恰当的是(    )。
      A . 敌人反扑 B . 敌人偷袭 C . 准备渡江 D . 英勇投江
    2. (2) 材料一既写了战士们的群体形象,又写了个体形象,这是的写法。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强化了描写的层次感,突出了五壮士英勇无畏的牺牲精神。

      B.这样写更能突出五壮士的团结爱国,又体现了每个战士的英雄气概。

      C.全面而又细致地展现了五壮士壮烈跳崖的情景,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D.战士们一起战斗的场面会比个体战士描写得更加精彩。

    3. (3) 材料一二关于“点面”的描写,描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 材料一二都抓住人物的特点进行描写,不同之处是材料二罗列了多个点,材料一聚焦一个点马宝玉。 B . 材料一二都罗列了多个点,写了多个人物。 C . 材料一二都是面的描写,没有点的描写。 D . 材料一二都没有面的描写,只有点的描写。
    4. (4) 结合材料一二,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五壮士望着向上爬的敌人,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是因为五壮士把敌人引上绝路 B . 面对眼前的两条路:战死或被俘,女战士们一致选择战死,可见她们有着视死如归、英雄顽强的精神。 C . 材料一二这样的描写手法,层次感及画面感很强,既让我们感受到一个战斗群体的团结勇敢,塑造了令人深刻抗日英雄的群体和个体形象。 D . 材料二中提到的“太阳从地平线升了起来,乌斯浑河西岸弥漫着滚滚销烟。”这句话属于环境描写,进一步说明天气很好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