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2高二上·余姚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象祠记

    [明]王守仁

    灵博之山,有象祠焉。其下诸苗夷之居者,咸神而祠之。宣慰安君因诸苗夷之请,新其祠屋,而请记于予。予曰:“毁之乎,其新之也?”曰:“新之。”“新之也,何居乎?”曰:“斯祠之肇也,盖莫知其原。然吾诸蛮夷之居是者,自吾父、吾祖溯而上,皆尊奉而禋祀焉,举而不敢废也。”予曰:“胡然乎?有鼻②之祀唐之人盖尝毁之象之道以为子则不孝以为弟则傲斥于唐而犹存于今坏于有鼻而犹盛于兹土也胡然乎?”

    我知之矣!君子之爱若人也,推及于其屋之乌,而况于圣人之弟乎哉?然则祠者为舜,非为象也。意象之死,其在干羽既格之后乎!不然,古之骜桀者岂少哉?而象之祠独延于世。吾于是盖有以见舜德之至,入人之深,而流泽之远且久也。

    象之不仁,盖其始焉耳,又乌知其终之不见化于舜也?《书》不云乎:“克谐以 , 烝烝乂③,不格奸。”“瞽瞍亦允若。”则已化而为慈父。象犹不 , 不可以为谐。信乎,象盖已化于舜矣!《孟子》曰:“天子使吏治其 , 象不得以有为也!”斯盖舜爱象之深而虑之详,所以扶持辅导之周也。不然,周公之圣,而管、蔡不免焉。斯可以见象之见化于舜,故能任贤使能,而安于其位,泽加于其民,既死而人怀之也。诸侯之卿,命于天子,《周官》之制,其殆仿于舜之封象欤!   吾于是盖有以信人性之善,天下无不可化之人也。斯义也,吾将以表于世。使知人之不善,虽若象焉,犹可以改;而君子之修德,及其至也,虽若象之不仁,而犹可以化之也。

    【注】①象,传说中虞舜的弟弟。相传舜即位后,封象为有鼻国君。象死后,当地人曾为他建了祠庙。②有鼻:古地名。相传舜封其弟象于此。故址在今湖南省道县北。③烝烝乂:用孝德进行治理。

    1. (1) 下列对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有鼻之祀唐之人/盖尝毁之/象之道/以为子则不孝/以为弟则傲/斥于唐/而犹存于今/坏于有鼻/而犹盛于兹土也/ B . 有鼻之祀/唐之人盖尝毁之/象之道/以为子则不孝/以为弟则傲斥于唐/而犹存于今/坏于有鼻而犹盛于兹土也/ C . 有鼻之祀/唐之人盖尝毁之/象之道/以为子则不孝/以为弟则傲/斥于唐/而犹存于今/坏于有鼻/而犹盛于兹土也/ D . 有鼻之祀/唐之人盖尝毁之/象之道/以为子则不孝/以为弟则傲斥/于唐而犹存/于今坏于有鼻而犹盛于兹土也/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苗夷:即苗族,“夷”是古代对少数民族的蔑称。 B . 曾、高:“曾”是曾祖,是祖父的父辈;“高”是高祖,祖父的祖父辈。 C . 孝弟:即“孝悌”,“孝”指孝顺父母,“悌”指敬爱兄长。孔子认为孝悌是“仁”的根本。 D . 国:古代大夫封地为“国”,诸侯封地为“家”,“国”“家”并称与现代“国家”的含义不同。
    3. (3)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象为人不仁,所以各地建造的祠庙都被毁弃,而安君却要重修象祠,作者连用两个“胡然乎”表达疑惑。 B . 文章援引《孟子》的内容来证明舜对象的爱之深虑之详,用“管蔡不免”的史实反衬舜的感化之功。 C . 作者在文中阐明了“致良知”的观点,提出君子应该修德以感化恶人,而恶人也能够改恶从善的主张。 D . 作者善用举例论证、引用论证等论证方法,结构上采取层层深入、水到渠成的手法,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和说服力。
    4. (4) 把下面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象之不仁,盖其始焉耳,又乌知其终之不见化于舜也?

      ②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

    5. (5) 这篇文章从贵州苗民为象建立祠庙说起,引经据典地论述了象之所以被苗民纪念的原因,请根据文本简要概括。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