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
  • 1. (2022九上·安徽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材料一:

    农历九月九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重阳节,又称“老人节”。因为《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

    在古代,民间在重阳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相传此风俗始于东汉。唐代文人所写的登高诗很多,大多是写重阳节的习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写重阳登高的名篇。金秋九月,天高气爽,这个季节登高远望可达到心旷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

    重阳节正是一年的金秋时节,菊花盛开,据传赏菊及饮菊花酒,起源于晋朝大诗人陶渊明。陶渊明以隐居出名,以诗出名,以酒出名,也以爱菊出名;后人效之,遂有重阳赏菊之俗。旧时文人士大夫,还将赏菊与宴饮结合,以求和陶渊明更接近。北宋京师开封,重阳赏菊之风盛行,当时的菊花就有很多品种,千姿百态。

    重阳节还有吃糕的习俗。据史料记载,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九月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口中念念有词,祝愿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作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

    九九重阳凝聚了中华民族千秋万代"老吾老"的浓浓深情和生生不息的民族风范,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俗文化节日。

    (来源:今日头条 ,有删改)

    材料二:

    10月30日晚,河南卫视“重阳奇妙游”播出,其中舞蹈《登高抒怀》取景黄山、宏村、木坑竹海等地,通过舞蹈以及“孟嘉落帽”的典故展现重阳节登高、赏秋、插茱萸的节日文化。被网友们赞为“被画面美哭”,节目一经推出就迅速刷屏、引爆全网。截至10月7日22:00,2022《重阳奇妙游》相关话题词引爆全网数据近50亿次流量。其中微博端有效触达粉丝45亿,抖音端3亿,B站、快手、视频号、小红书、百度、今日头条、百家号、公众号等其他平台总计2亿。

    (来源:黄山文旅公众号,有删改)

    材料三:

    在山水画卷中徜徉,以歌声寄出秋日乡思;演绎采菊、晒菊、酿酒过程,以曼妙舞姿展现东方美学;以《上阳台帖》传承为由头,借书法走进诗仙李白……在重阳佳节到来之际,一场古今碰撞的视听盛宴《重阳奇妙游》,备受各方好评。

    虽然是敬老节庆,却赢得很多年轻受众;虽然是古风古韵,却处处彰显时代气息。包括《重阳奇妙游》在内的2022“中国节日”系列节目,激活了传统节日的文化魅力,唤醒了人们的深沉乡思。这也再次提示我们: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为文艺创作提供了不竭之源。与此同时,传统文化也需要创新表达,让古老文明对接现实找到正确“打开方式”,才能让传统文化永葆生机,不断焕发出新的魅力。

    大美中国,气象万千。从爆款舞蹈《洛神水赋》,以衣袂翩跹的飞天形象再现“翩若惊鸿,婉若游龙”,到重阳奇妙游开篇舞蹈《云窟万象》,选取代表性石窟彰显古代造像之美,相关作品无不以绝美意境先声夺人。艺术必须是美的,好的文化产品必须以美动人。丹青水墨的秀美,编钟古琴的优美,宫廷建筑的壮美……岁月打磨出的中国文化中包含太多美的元素。深入挖掘、真诚表达,传统文化的呈现才更“对味”。

    好作品要给人以视觉的触动、听觉的享受,也要给人以知识的增量、情感的共鸣。正如重阳节包含着辞青观菊的风俗、洒脱自在的态度,印刻着陶渊明、王维等人的千古辞章,寄寓着古人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深沉思考。在内容为王的时代,受众需要作品的题材广度,更需要思想深度、文化厚度、情感浓度。近年来《典籍里的中国》《我在故宫修文物》等纪录片的走红,《国家宝藏》《登场了!敦煌》《舞千年》等综艺的热播,也是得益于深耕传统文化某一领域,满足观众多层次的精神需求。

    应该看到,在大众传媒上呈现的传统文化题材作品,不是修旧如旧的文物复原,而要为广大受众播撒文化的种子。如何跨越时光的沟壑,让千百年前的文化感染更多人?从内容上,要寻找跨越古今却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的共情。在形式上,不妨在技术、理念等方面大胆创新。时下不少节目,不再局限于方寸舞台的限制、晚会串联式编排。实景虚景、室内户外皆舞台,真人演员、虚拟形象同竞技,展才艺、讲故事相结合,有助于让传统文化以更加生动的形式直击人心。

    文化的主体是人,传承的载体也是人。让更多年轻受众倾心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带动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火起来,使其成为顶级的“流量”,传承千年的文化基因必将拥有更美好的未来。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有删改)

    1. (1) 下列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 . 河南卫视《重阳奇妙游》相关话题词引爆全网数据近50亿次流量的主要原因是观众们被“画面美到哭”。 B . 好作品不仅要给人以知识的增量、情感的共鸣,更要给人以视觉的触动、听觉的享受。 C . 近年来,许多文化类综艺节目热播,也是得益于深耕传统文化,并不断创新,满足了观众多层次的精神需求。 D . 后代文人在重阳节饮酒赏菊,是因为非常推崇陶渊明隐居的生活方式。
    2. (2) 材料一中划线句子的“据史料记载”能否删去,为什么?
    3. (3)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材料三的主要观点。
    4. (4) 我们徽州也有许多传统文化,比如徽墨、歙砚、叠罗汉、徽州三雕等,请结合材料三,说说如何才能让这些传统文化永葆生机、焕发活力,为更多的观众所喜爱。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