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
  • 1. (2022九上·北仑期中) 读下面这两首古诗,回答问题。

    怀渑池寄子瞻兄

    苏辙

    相携话别郑原上,共道长途怕雪泥。归骑还寻大梁陌,行人已度古崤西。

    曾为县吏民知否?旧宿僧房壁共题。遥想独游佳味少,无方骓马但鸣嘶。

    和子由渑池怀旧

    苏轼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①。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②无由见旧题。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注释】①成语“雪泥鸿爪”由“应似飞鸿踏雪泥”一句演化而来,比喻往事遗留的痕迹。②怀壁:指奉贤僧舍。

    名词解释:酬和诗,一般为通过答诗的形式,对酬和对象在诗中提到的话题进行相应的关切,或寄托劝勉鼓励之情,或仅是朋友间情趣的表达。宋人洪迈说:“古人酬和 诗,必答其来意。”代表诗作有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等。

    写作背景:嘉祐元年(1056)苏轼与苏辙赴京应试,路过渑池,止于奉闲僧舍。嘉祐六年苏轼赴凤翔签判任,再过渑池,苏辙作《怀渑池寄子瞻兄》寄赠兄长,后苏轼作诗相和。

    1. (1) 苏轼以“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一联回答苏辙的“”,以“”一句回答苏辙的“无方骓马但鸣嘶”,以可见,所谓酬和必答来意。
    2. (2) 苏轼在首联里以“应似飞鸿踏雪泥”回答苏辙首联里的“怕雪泥”,结合两诗内容,借助“名词解释”和“写作背景”,简析苏轼的用意。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