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如下表
事件1 |
事件2 |
1.废除了并田制,打破过去土地上的界限,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 2.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 3.在全国设置31个县,由国君直接派官吏管理 |
1.迁都洛阳,整顿吏治,推行三长制。 2.进一步推行汉化措施,提倡学习汉族文化和与汉族通婚,用汉姓、穿汉服、说汉语。 |
材料二:
朝代 |
皇帝 |
治世局面 |
有关措施 |
西汉初年 |
汉文帝汉景帝 |
① |
田租减为三十税一;提倡节俭 |
东汉初年 |
光武帝 |
② |
田租恢复到西汉时的三十税一;提倡节俭 |
隋朝初年 |
隋文帝 |
开皇之治 |
多次减税;推行均田制;提倡节俭 |
材料三:西晋灭亡后,中原士家大族及流离失所的百姓都被迫播迁,寻找安身立命之地,大部分人到了江南。“时海内大乱,独江东差安,中国士民避乱者多南渡江”。
——任崇岳《中原移民简史》
材料四:我们之所以使用“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和谐”,是因为把经济与社会的和谐关系看作成一个动态的过程更有利于我们认清两者之间的关系,也有益于我们更好的建设和谐经济与和谐社会。我们知道,经济发展是社会进步的基础,而社会进步又是经济发展的目标追求。但是,由于受自身能力与知识积累所限,人们对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间关系的认识并非一开始就是科学的,甚至我们也不能保证目前的理解已经一劳永逸的解决了两者间的关系问题。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两者间的关系是一个动态过程,人们的认识也是一个动态过程。
——刘光岭《和谐经济理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