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茂名市电白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

更新时间:2023-01-13 浏览次数:96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1. 考古学者在云南、北京、重庆、陕西、山西、湖北、辽宁、河北、安徽、江苏、山东、四川、广东等地发现了多处不同时期的古人类遗址,最具代表性的早期人类是元谋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由此可见,我国古人类遗址(    )
    A . 研究内容基本相同 B . 元谋人是最早的人类 C . 地域分布非常广泛 D . 具有相同的血缘传统
  • 2. (2022七上·电白期末) 杭州市某校举办“百件文物讲述浙江故事”图片展。下图为“河姆渡文化猪纹陶钵”文物介绍。据此不能推测出(    )

    [名称]河姆渡文化猪纹陶钵

    [简介]器表两面各刻猪纹图像,形象介于野猪和家猪之间。器内壁较粗糙。

    A . 该文物出土于长江中下游地区 B . 河姆渡居民已开始了家畜饲养 C . 该文物是旧石器时代制作器物 D . 河姆渡居民已经能够烧制陶器
  • 3. (2022七上·电白期末) “蚩尤作兵伐黄帝,黄帝乃令应龙(古代传说中一种有翼的龙)攻之冀州之野。应龙蓄水,蚩尤请风伯、雨师纵大风雨。黄帝乃下天女日魃(传说中能引起旱灾的鬼怪),止,遂杀蚩尤。”上述材料(    )
    A . 是否与历史吻合尚待考证 B . 记述涿鹿之战的真实历史 C . 没有任何历史研究的价值 D . 说明古代曾存在神仙鬼怪
  • 4. (2022七上·电白期末) 周分为西周和东周,王朝统治约800年.它通过逐级分封,编织起由中央向四方扩散的控制网络,打破了夏商时期重邦林立的状态,加强了周王室与各诸侯国的经济、文化联系。能够使周统治长久的原因是(    )
    A . 将“王权至上”发挥到极致 B . 贯彻“家天下”的政治局面 C . 直接对地方进行了有效曾辖 D . 依据了“天下共主”的理念
  • 5. (2023七上·洪江期中) 妇好是商王的王后,一年夏天,北方边境发生战争,妇好自告奋勇,要求率兵前往,商王犹豫不决,占卜后才决定派妇好带兵,结果大胜。这个故事很可能记载在(    )
    A . 龟甲或兽骨上 B . 丝帛或麻布上 C . 竹简或木牍上 D . 树皮或宣纸上
  • 6. (2022七上·电白期末) 有学者对东周时期在政治上活动的人进行了研究,发现春秋时期出身微贱的人占26%,而战国时期增加为55%。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
    A . 文化教育得到普及 B . 分封制度逐渐瓦解 C . 井田制度得到推广 D . 民族交融得到加强
  • 7. (2022七上·电白期末) 据顾颉刚先生考证,禹治水的传说最早见于《诗经·商颂》,这是春秋时代的作品,提到禹只有简单几句。战国时,《尚书·禹贡》设专门的篇幅详细记载,说禹的贡献不仅治水,还划分“九州”、“五服”,扩大统治疆域,是华夏族的共同祖先。这一变化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
    A . 制造祖先同源的神话顺应统一的趋势 B . 大禹治水只是传说完全没有史学价值 C . 不同编者对历史人物的记载详略不同 D . 战国时期社会动荡记载内容难免有误
  • 8. (2022七上·电白期末) 历史解释是历史学科的五大核心素养之一。对如表所含的历史内容,解释最为准确的是(    )

    旧石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

    青铜时代

    铁器时代

    打制石器

    磨制石器

    青铜器

    铁农具、牛耕

    采集渔猎

    原始农业

    奴隶和奴隶主阶级,井田

    私田,新兴地主阶级

    A . 人类进人文明社会,经历了漫长的蒙昧时期 B . 国家的产生,标志人类社会由蒙昧进入文明 C . 统治力量的变化,引起了社会生产力的变革 D . 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推动社会变化发展
  • 9. (2022七上·电白期末) 《史记·商君列传》记载秦国变法“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荣耀、显赫)。”此项变法措施(    )
    A . 提高了秦国的军队战斗力 B . 提升了秦国的粮食产量 C . 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D . 增加了秦国的财政收入
  • 10. (2022七上·电白期末) 如图是春秋战国时期各思想学派关系图,从中可以看出(    )

    A . 各学派以血缘为联系纽带 B . 各思想学派之间等级森严 C . 各学派之间相互学习借鉴 D . 诸子百家均师出同一师门
  • 11. (2022七上·电白期末) 历史学家夏曾佑在《中国古代史》一书中说:“中国之教,得孔子而后立。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中国之境,得汉武而后定。三者皆中国之所以为中国也。”材料中的“中国之政”(    )
    A . 使秦朝统治迅速走向灭亡 B . 对中国统一和稳定带来不利影响 C . 在汉武帝时期被全面废止 D . 开启了中国封建王朝的政治模式
  • 12. (2022七上·电白期末) 《汉书》记载“至于始皇,遂并天下,内兴功作,外攘夷狄,……男子力耕不足粮饷,女子纺绩不足衣服。竭天下之资财以奉其政,犹未足以澹其欲也。海内仇怨,遂用溃畔。”这段材料反映的是秦朝(    )
    A . 徭役繁重 B . 刑罚严酷 C . 赋税沉重 D . 兵役繁重
  • 13. (2022七上·电白期末) 《汉书·食货志》记载,西汉刚建立时,“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针对这种状况,汉初统治者实行了(    )
    A . 休养生息 B . 统一铸币 C . 北击匈奴 D . 郡县制
  • 14. (2022七上·电白期末) 以下表格是关于“答刑(打板子)”的记录,可以说明汉文帝和汉景帝(    )

    文帝时期

    景帝时期

    前167年,废除断残肢体的肉刑,用笞刑代替,规定当劓(割掉鼻子的酷刑)者答三百。

    前156年,改笞五百为三百、答二百为一百,行刑时只准打臀部。

    A . 重视农业 B . 整顿吏治 C . 重视儒学 D . 减轻刑罚
  • 15. (2022七上·电白期末) 汉文帝时,贾谊鉴于淮南王、济北王谋逆的事件,在《治安策》中提出“众建诸侯而少其力”的建议。这种智慧的实践先行者是(    )
    A . 汉文帝 B . 汉景帝 C . 汉武帝 D . 光武帝
  • 16. (2022七上·电白期末) 以下是有关汉武帝的大事年表(部分),据此可知汉武帝(    )

    时间

    大事

    前136年

    为儒家经典《诗》《书》《易》《礼》《春秋》各置博士

    前134年

    兴办太学,礼聘名师教育天下学子

    前124年

    为博士置弟子五十人,弟子按成绩授予相应官职

    A . 推崇诸子百家学说 B . 重视儒学人才培养 C . 加强国家经济控制 D . 奉行无为而治政策
  • 17. (2022七上·电白期末) 下图所示为光武帝统治时期的施政措施,其带来的社会影响是(    )

    ◆释放奴婢,减轻农民负担

    ◆裁减官员,加强对官吏的监督

    ◆允许少数民族内迁,缓和矛盾

    A . 杜绝了贪官污吏现象 B . 消除了民族矛盾 C . 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D . 导致了朝政腐败
  • 18. (2022七上·电白期末) 吕思勉在《中国通史》一书中写道:“后汉(即东汉)屡有冲幼之君——自然产生不出皇族摄政的制度来,而只会由母后临朝;母后临朝,自然要任用外戚。”作者认为“母后临朝”会引起(    )
    A . 外戚专权 B . 农民起义 C . 宦官专权 D . 外族入侵
  • 19. (2022七上·电白期末) 西晋《古今注·音乐篇》记载:“横吹,胡乐也。张博望(张骞)入西城,传其法于西京(长安),惟得摩诃兜勒(马其顿)一曲。”据此可知(    )
    A . 中国与马其顿的交流始于西晋 B . 汉朝以武力加强对西域的控制 C . 张骞为中西文化交流作出贡献 D . 文明互鉴促进了西域经济发展
  • 20. (2022七上·电白期末) “神爵二年,匈奴日逐王归降汉朝,郑吉派兵迎之,宣帝遂命郑吉兼护车师西北方(北道)各国安全。因总领两道,遂号‘都护’,以后便成为了西汉派驻西域的最高长官的正式官名。”材料中的“神爵二年”应该是指(    )
    A . 公元前221年 B . 公元前202年 C . 公元前60年 D . 公元229年
  • 21. (2022七上·电白期末) 章学诚指出,简牍时代书写载体空间狭小,书写不便,文章普遍短小精炼;纸本时代书写载体容量扩大,书写便利,文辞多显冗长枝蔓。由此可知,章学诚认为(    )
    A . 纸的应用影响文辞 B . 专制统治禁锢思想 C . 使用简牍成本较高 D . 纸张促进文化交流
  • 22. (2022七上·电白期末) 西汉时人们多斥责秦始皇为暴君,《史记》敢于肯定其统一天下“成功大”;对于汉武帝也揭露他迷信方术,任用酷吏的过失。这反映司马迁(    )
    A . 勤奋好学,饱读书籍 B . 在文学上有崇高地位 C . 开创纪传体史书体裁 D . 公正记事,秉笔直书
  • 23. (2022七上·电白期末) 《三国志》记载“曹公军吏士皆延颈观望,指言盖降。盖放诸船,同时发火,时风威猛,悉延烧岸上营落。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军遂败退,还保南郡。”这段材料记载的是(    )
    A . 巨鹿之战 B . 官渡之战 C . 赤壁之战 D . 淝水之战
  • 24. (2022七上·电白期末) “(黄龙)二年春正月……遣将军卫温、诸葛直将甲士万人浮海求夷洲及亶洲。亶洲在海中,长老传言秦始皇帝遣方士徐福将童男童女数千人人海,求蓬莱神山及仙药,止此洲不还。”材料中“遣将军卫温……浮海求夷洲”的是(    )
    A . 孙权 B . 刘备 C . 曹操 D . 司马炎
  • 25. (2022七上·电白期末) 研究表明,从汉朝始,北方人口开始向南方迁移;东汉末年,特别是两晋之间,形成了人口南迁的潮流。“潮流”形成的主要原因在于(    )
    A . 江南经济发达 B . 南方地广人稀 C . 全球气候变冷 D . 北方动乱不断
  • 26. (2022七上·电白期末) 据史书记载,琅琊王氏家族与当时皇室力量势均力敌,甚至还有过之,当时百姓称之为“王与马,共天下”,琅琊王氏进人极盛时期。这里的“王与马”分别是指(    )
    A . 王猛、司马懿 B . 王导、司马炎 C . 王导、司马睿 D . 王敦、司马容
  • 27. (2022七上·电白期末) 《宋书》记载:“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材料反映的现象是(    )
    A . 江南气候条件优越 B . 江南劳动力资源丰富 C . 江南生产技术先进 D . 江南地区得到了开发
  • 28. (2022七上·电白期末) 东晋南朝时,建康城除了城内官立的大市、北市、东市、宫市以外,沿着秦淮河东北岸一线,又备置有官市征税的大市及10余所小市。由此可见,当时(    )
    A . 农业税征收越来越重 B . 手工业生产的规模缩小 C . 商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D . 政府大力推行重农抑商
  • 29. (2022七上·电白期末) 春秋时,一些诸侯国开始设置县、郡管理地方,战国时商鞅在秦国确立县制;十六国时期,大量胡物胡俗在中原推广,北魏孝文帝推行全面汉化政策。这主要表明两位历史人物的活动(    )
    A . 得到统治阶级的支持 B . 促进了民族大融合 C . 符合当时人民的利益 D . 顺应了时代的潮流
  • 30. (2022七上·电白期末) “在公元前后传入中国,其传入先是通过商人,以后又靠印度传教土和中国皈依者……到公元4世纪后期,中国西北部十分之九的居民都信奉了。”这里“传入中国”的是(    )
    A . 佛教 B . 白莲教 C . 基督教 D . 道教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小题14分,第32小题12分,第33小题14分,共40分。
  • 31. (2022七上·电白期末) “务农重本,国之大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下图

    材料二:如下表

    时代

    国家举措

    战国秦国

    在岷江上修建水利工程

    西汉

    组织人力开挖水渠,治理黄河

    曹魏

    兴修渠堰堤塘,如郑陂、百尺渠、泉州渠等

    东晋南朝

    兴修水利工程,如吴兴塘、苍陵塘、长湖等

    材料三:秦以农战并天下,汉承秦制,以重农而富强。秦汉两朝皇帝重视农业,并通过一系列政治、经济、法律措施以确保农业的发展,督促各级官吏以农政为首务,国家重农体制逐渐形成。国家重农体制始于商鞅,确立于秦王朝,至汉代趋于成熟。

    ——摘编自谭光万《战国秦汉农业功能的国家定位与制度强化》

    1. (1) 根据材料一,指出图1所示农具的名称并总结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工具的发展趋势。
    2. (2) 根据材料二,写出秦国修建的水利工程名称及主持者,并归纳表中举措的共同作用。
    3. (3) 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汉朝统治者采取的重农措施,并分析这些措施是如何促进农业发展的。
    4. (4) 综上所述,概括促进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 32. (2022七上·电白期末) 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文化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场景一

    商朝时期,为了生活和记事,人们把文字刻在龟甲或兽骨之上(如图)。

    场景二

    秦凭借从中夹到地方较为完善的统治机构,做到了“书同文”。文字统一对形成共同的文化认同和民族认同,对中国的民族融合、国家统一、疆域拓展、历史延续,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剑桥中国秦汉史》

    场景三

    西汉时期,司马迁写成了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如图)。

    1. (1) 根据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何时?
    2. (2) 根据以上材料,以中华文化为主题提取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答题格式:观点—论证—结论)
  • 33. (2022七上·电白期末) 经济发展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下表

    事件1

    事件2

    1.废除了并田制,打破过去土地上的界限,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

    2.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

    3.在全国设置31个县,由国君直接派官吏管理

    1.迁都洛阳,整顿吏治,推行三长制。

    2.进一步推行汉化措施,提倡学习汉族文化和与汉族通婚,用汉姓、穿汉服、说汉语。

    材料二:

    朝代

    皇帝

    治世局面

    有关措施

    西汉初年

    汉文帝汉景帝

    田租减为三十税一;提倡节俭

    东汉初年

    光武帝

    田租恢复到西汉时的三十税一;提倡节俭

    隋朝初年

    隋文帝

    开皇之治

    多次减税;推行均田制;提倡节俭

    材料三:西晋灭亡后,中原士家大族及流离失所的百姓都被迫播迁,寻找安身立命之地,大部分人到了江南。“时海内大乱,独江东差安,中国士民避乱者多南渡江”。

    ——任崇岳《中原移民简史》

    材料四:我们之所以使用“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和谐”,是因为把经济与社会的和谐关系看作成一个动态的过程更有利于我们认清两者之间的关系,也有益于我们更好的建设和谐经济与和谐社会。我们知道,经济发展是社会进步的基础,而社会进步又是经济发展的目标追求。但是,由于受自身能力与知识积累所限,人们对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间关系的认识并非一开始就是科学的,甚至我们也不能保证目前的理解已经一劳永逸的解决了两者间的关系问题。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两者间的关系是一个动态过程,人们的认识也是一个动态过程。

    ——刘光岭《和谐经济理论研究》

    1. (1) 根据材料一,任选一则事件,说出相关事件名称及其影响。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王朝初期出现治世局面的共同原因,并将表格中①②补充完整。
    3. (3) 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晋灭亡后出现的历史现象,并指出该现象对我国以后的经济格局产生的影响。
    4. (4) 根据材料四,谈谈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关系。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