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2高二上·奉贤月考)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原臣

    (清)黄宗羲

    ①有人焉,视于无形,听于无声,以事其君,可谓之臣乎? 曰:否!杀其身以事其君,可谓之臣乎?曰:否。夫视于无形 ,听于无声,资于事父也;杀其身者,无私之极则也。而犹不足以当之,则臣道如何而后可?曰:缘夫天下之大,非一人之所能治,而分治之以群工。

    ②故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吾以天下万民起见,非其道,即君以形声强我,未之敢从也,况于无形无声乎!非其道,即立身于其朝,未之敢许也,况于杀其身乎!不然,而以君之一身一姓起见,君有无形无声之嗜欲,吾从而视之听之,此宦官宫妾之心也;君为己死而为己亡,吾从而死之亡之,此其私昵者之事也。是乃臣不臣之辨也。

    ③世之为臣者昧于此义,以谓臣为君而设者也。君分吾以天下而后治之,君授吾以人民而后牧之,视天下人民为人君橐中之私物。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是故桀、纣之亡,乃所以为治也:秦政、蒙古之兴,乃所以为乱也;晋、宋、齐、梁之兴亡,无与于治乱者也。为臣者轻视斯民之水火,即能辅君而兴,从君而亡,其于臣道□未尝不背也。

    ④或曰:臣不与子并称乎?曰:非也。父子一气,子分父之身而为身。故孝子虽异身,而能日近其气,久之无不通矣;不孝之子,分身而后,日远日疏,久之而气不相似矣。君臣之名,从天下而有之者也。吾无天下之责,则吾在君为路人。出而仕于君也,不以天下为事,则君之仆妾也;以天下为事,则君之师友也。夫然,谓之臣,其名累变。夫父子固不可变者也。

    (选自《明夷待访录》,有删减)

    1. (1) 可填入第③段方框的一项是(   )。
      A . B . C . D .
    2. (2) 下列对本文第①段和第②段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 . 治理天下不能仅依靠一个人,需要臣子和国君分工。 B . 为人臣并非为一家一姓,出仕为官是为了天下万民。 C . 即使能为国君做到舍弃生命者,也不算真正的臣子。 D . 即使能对国君做到心领神会者,也不算真正的臣子。
    3. (3) 请分析本文第③段举“桀纣”、“秦政、蒙古”以及“晋宋齐梁”兴亡为例的作用。
    4. (4) “臣”的原意是“奴仆”,但是清代雍正皇帝在批阅奏章时,将一个大臣折子上的“奴才”二字用朱笔改为“臣”,旁边批语是“称臣得体”。上文也通过辨析“臣”与“子”、“仆妾”的区别来推究为人臣之道的本源,请联系上文具体内容,推断作者这样做的用意。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