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 , 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 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 , 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选自《出师表》)
【乙】后出师表
先帝虑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故托臣以讨贼也。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固知臣伐贼才弱敌强也。然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是故托臣而弗疑也。
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宜先入南。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并日而食;臣非不自惜也,顾王业不可得偏安于蜀都,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意也,而议者谓为非计。今贼适疲于西,又务于东,兵法乘劳,此进趋之时也。
(选自《诸葛亮文集》)
①先帝不以臣卑鄙
②遂许先帝以驱驰
③庶竭驽钝
④斟酌损益
①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②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以 先 帝 之 明 量 臣 之 才 固 知 臣 伐 贼 才 弱 敌 强 也
①甲文回忆了与先帝相关的哪三件事?
②甲乙两文上表的目的有什么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