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
  • 1. (2022高一下·定远开学考)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经济现代化必须抓住机遇,我们在历史上曾经错失三次重大机遇……第一次是1793年错失第一次工业革命扩散的机遇,……第二次是1842-1860年错失第二次工业革命起步的机遇,……第三次是1957~1976年错失第三次产业革命技术转移的机遇。

    ——《中国经济现代化报告2005》

    材料二:从1953年开始全国围绕苏联援建的156项工程展开全面的工业化建设,156项工程全部是重工业,尤其是国防工业。“一五”期间建立的工矿企业达到了1万个以上.……这些新兴项目的先后建成投产,使中国原有工业结构巨变,也使原有的工业布局明显变化,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偏重沿海沿江地区的现状。

    ——陈争平、兰日旭编著《中国近现代经济史教程》

    材料三:1949年以来,中国努力推进现代化的蓝图,是先建设社会主义并进而实现共产主义。它始终是决策的指南。……经过苏联的斯大林主义、1956年后中国的乌托邦主义和1977年中共十一大之后邓小平推行的务实主义的探索,现在已经有人在议论,认为中国将可能成为当代实现现代化的一个样板。邓并不放弃社会主义作为最终目标,但对大量的市场经济的做法予以放行。他说,新的体制是“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结合”。

    ——[美]吉尔伯特·罗兹曼《中国的现代化》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经济现代化过程中三次错失重大机遇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工业化的特点和积极意义。
    3. (3) 根据材料三,指出邓小平“务实主义探索”的突出表现。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其对中国经济体制的影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