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
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太夫见而欲夺之属平不与恩谗之旦王使属平为念众莫不知每一会出平伐其功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居平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兰,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此不知人之祸也。
令尹子兰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顷襄王怒而迁之。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皆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铺其糟而啜其醨?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乃作《怀沙》之赋。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以死。
(节选自《屈原列传》)
-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
B . 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
C . 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
D . 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
-
-
(2)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明于治乱,娴于辞令”与“君子敏于事而慎于言”(《<论语>十二章》)两句中“于”用法相同。
B . “平伐其功”与“自伐者无功”(《老子四章》)两句中“伐”字的意义相同。
C . “王怒而疏屈平”与“人而不仁,如礼何”(《<论语>十二章》)两句中的“而”字的用法不同。
D . “屈平属草稿未定”与“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两句中“属”字意义相同。
-
-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 . 屈原为人孤傲清高,自命不凡。“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句最能体现他的这种性格。
B . 屈原痛心楚怀王不能明辨是非,自己得不到重用,于是心生怨恨,写下了《离骚》。
C . 渔父认为,真正的圣人应识时务,应该善于随着外物世事的变迁而改变自己的品行节操。
D . 渔父认为,真正的圣人应出淤泥而不染,无论在怎样的世事变迁中都要坚守自己的品行节操。
-
-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
②屈原曰:“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
-
(5)
屈原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的具体原因有哪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