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节亭记
刘基
古人植卉木而有取义焉者,岂徒为玩好而已。故兰取其芳,谖草取其忘忧,莲取其出污而不染。不特卉木也,佩以玉,环以象,坐右之器以欹;或以之比德而自励,或以之惩志而自警,进德修业,于是乎有裨焉。
会稽黄中立,好植竹,取其节也,故为亭竹间,而名之曰尚节之亭,以为读书游艺之所,澹乎无营乎外之心也。予观而喜之。
夫竹之为物柔体而虚中婉婉焉而不为风雨摧折者以其有节也 。至于涉寒暑,蒙霜雪,而柯不改,叶不易,色苍苍而不变,有似乎临大节而不可夺之君子。信乎,有诸中,形于外,为能践其形也。然则以节言竹,复何以尚之哉!
世衰道微,能以节立身者鲜矣。中立抱材未用,而早以节立志,是诚有大过人者,吾又安得不喜之哉!
夫节之时义,大易备矣;无庸外而求也。草木之节,实枝叶之所生,气之所聚,筋脉所凑。故得其中和,则畅茂条达,而为美植;反之,则为瞒液(流出汁液),为瘿肿(生出赘瘤),为樛屈(枝干弯曲),而以害其生矣。是故春夏秋冬之分至,谓之节;节者,阴阳寒暑转移之机也。人道有变,其节乃见;节也者,人之所难处也,于是乎有中焉。故让国,大节也,在泰伯则是,在季子则非;守死,大节也,在子思则宜,在曾子则过。必有义焉,不可胶也。择之不精,处之不当,则不为畅茂条达,而为瞒液、瘿肿、樛屈矣,不亦远哉?
传曰:行前定,则不困。平居而讲之,他日处之裕如也。然则中立之取诸竹以名其亭,而又与吾徒游,岂苟然哉?
-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不特卉木也 特:只是
B . 信乎,有诸中,形于外 信:确实
C . 必有义焉,不可胶也 胶:固执
D . 故让国,大节也 让:责备
-
-
(2)
下列各项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谖草取其忘忧 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
B . 然则以节言竹 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
C . 阴阳寒暑转移之机也 杳不知其所之也
D . 有似乎临大节而不可夺之君子 辩乎荣辱之境
-
-
(3)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
A . 夫竹之为物/柔体而虚中/婉婉焉而不为风雨摧折者/以其有节也
B . 夫竹之为物柔体/而虚中婉婉焉/而不为风雨/摧折者以其有节也
C . 夫竹之为物柔体/而虚中婉婉焉/而不为风雨摧折者/以其有节也
D . 夫竹之为物/柔体而虚中/婉婉焉/而不为风雨/摧折者以其有节也
-
-
(4)
下列对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文中“春夏秋冬之分至”说的是春分、秋分、夏至、冬至四个节气,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历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根据太阳运动以及所引起的地面气候演变的次序制定的。
B . 《四库全书》是乾隆皇帝组织编写的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丛书,“四库”是指经、史、子、集,而解释经书的著作就称为“传”,如《左传》。
C . 古代科举制中的会试、乡试、殿试分别为省级考试、京城考试和皇宫大殿考试,其考中者分别称为举人、贡士、进士,殿试一甲三名分别为状元、探花、榜眼。
D . 古代把星空与地域相对应,某星宿对着地面的某区域,称为某地在某星的分野。“星分翼轸”是说滕王阁所在地区为翼、轸二星所对的地面区域。
-
-
(5)
下列各项对文意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 古人种花植树是为了修身养性,从中汲取精神营养,而不仅仅是为了玩赏,满足自己的嗜好。
B . 文中作者认为,世风衰败,道德沦丧,能够凭借节操立身的人很少了,而黄中立异于常人的地方即为崇尚节操因此早早地立下志向。
C . 作者援引泰伯、曾子在守大节方面做得很好,而季子、子思却做得不适宜的事例,意在说明人要守住大节,必须选择精准,处置适当。
D . 作者于记叙描写中饱含感情,由“观而喜之”到“安得不喜之哉”,再到“岂苟然哉”,赞赏和欣喜之情淋漓于字里行间。既是对黄中立的期许,也隐隐传达了自己的心志。
-
-
(6)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是诚有大过人者,吾又安得不喜之哉!
②然则中立之取诸竹以名其亭,而又与吾徒游,岂苟然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