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2高一下·怀仁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陶渊明自耕自食的田园生活虽然远离了尘世恶浊,却也要承担肢体的病衰、人生的艰辛。田园破败了,他日趋穷困,唯一珍贵的财富就是理想的权利。于是,他写下了《桃花源记》。田园是“此岸理想”,桃花源是“彼岸理想”。终点在彼岸,一个可望而不可即的终点,因此也可以不把它当作终点。

    《桃花源记》用娓娓动听的讲述,从时间和空间两度上把理想蓝图与现实生活清晰地隔离开来。这种隔离,初一看是艺术手法,实际上是哲理设计。

    就时间论,桃花源中人的祖先为“避秦时乱”而躲进这里,其实也就躲开了世俗年代。“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时间在这里停止了,历史在这里消失了,这在外人看来是一种可笑的落伍和背时,但刚想笑,表情就会凝冻。人们反躬自问:这里的人们生活得那么怡然自得,外面的改朝换代、纷扰岁月,究竟有多少真正的意义?于是,应该受到嘲笑的不再是桃花源中人,而是时间和历史的外部形式。这种嘲笑,将人们习惯于依附着历史寻找意义的惰性,颠覆得惊心动魄。

    就空间论,桃花源更是与人们所熟悉的茫茫尘世切割得非常彻底。这种切割,并没有借用危崖险谷、铁闸石门,而是通过另外三种方式。第一种方式是美丑切割。这是一个因美丽而独立的空间,在进入之前就已经是岸边数百步的桃花林,没有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那位渔人是惊异于这段美景才渐次深入的。这就是说,即便在门口,它已经与世俗空间在美丑对比上“势不两立”。第二种方式是和乱世切割。这是一个凭着祥和安适而独立的空间,独立于乱世争逐之外。和平的景象极其平常又极其诱人:良田、美地、桑竹、阡陌、鸡犬相闻、黄发垂髫……这正是历尽离乱的人们心中的天堂。但一切离乱又总与功业有关,而所谓功业,大多是对玉阶、华盖、金杖、龙椅的争夺。人们即便是把这些耀眼的东西全都加在一起,又怎能及得上桃花源中的那些平常景象?因此,平常,反而有了超常的力度,成了人们最奢侈的盼望。很多人说,我们也过着很平常的生活呀。其实,即使是普通民众,也总是与试图摆脱平常状态的功利竞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都不是桃花源中人。桃花源之所以成为桃花源,就是在集体心理上不存在对外界的向往和窥探。外界,被这里的人们切除了。没有了外界,也就阻断了天下功利体系。这种自给自足的生态独立和精神独立,才是真正的空间独立。第三种方式可以说得拗口一点,叫“不可逆切割”。桃花源的独自美好,容不得异质介入。那位渔人的偶尔进入引动传播,而传播又必然导致异质介入。因此,陶渊明选择了一个更具有哲学深度的结局——桃花源永久地消失于被重新寻找的可能性之外。桃花源中人虽不知外界,却严防外界,在渔人离开前叮嘱“不足为外人道也”。渔人背叛了这个叮嘱,出来时一路留下标记,并且终于让执政的太守知道了。但结果是,太守派人跟着他循着标记寻找,全然迷路。更有趣的是,一个品行高尚的隐士闻讯后也来找,同样失败。陶渊明借此划出一条界线,桃花源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隐士天地,那些以名声、学识、姿态相标榜的“高人”,也不能触及它。这个“不可逆切割”,使桃花源表现出一种近似洁癖的冷然。陶渊明告诉一切过于实用主义的中国人,理想的蓝图是不可以随脚出入的。在信仰层面上,它永远在;在实用层面上,它不可逆。

    (节选自余秋雨《重峦叠嶂间的田园》)

    1. (1) 下列对文中“哲理设计”解读正确的一项是( )
      A . 桃花源没有历史,看似令人可笑,但世俗的改朝换代、纷扰岁月与这里怡然自得的生活相比却未必更有意义。 B . 桃花源是一个因美丽而独立的空间,这种令人惊讶的美与世俗空间的美丑形成了强烈的对立。 C . 桃花源是真正的空间独立,这里的人主动断绝与外界一切联系,过着极其平常的生活。 D . 桃花源对外界的介入表现出一种近似洁癖的冷然,因此桃花源与茫茫尘世“不可逆切割”。
    2. (2) 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 桃花源在集体心理上不存在对外界的向往和窥探,也因此阻断了天下功利体系,形成了自给自足的生态独立和精神独立。 B . 桃花源是理想的蓝图,是真正意义上的隐士天地,只有真正的隐士才能找到它。 C . 桃花源再也找不到了,《桃花源记》的这一结局具有更深的哲学意味:理想的蓝图是不可以随脚出入的。 D . 桃花源中人不会向往和窥探外面的世界,他们不知外界,却严防外界。
    3.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田园是“此岸理想”,桃花源是“彼岸理想”, 陶渊明隐居田园的理想破灭了,《桃花源记》是他一个更虚幻的寄托。 B . 就空间论而言,桃花源是独立的,它美丽,祥和安适,而又容不得异质的介入。 C . 《桃花源记》描绘的美好世界,从时间和空间两度上把理想蓝图与现实生活隔离开来,这不仅是艺术手法,更有哲理意味。 D . 人们常说“人人心中都有一个桃花源”,是指人人心中都有一个理想世界,它已经超越了桃花源本身,这与作者所说的“在信仰层面上,它永远在”是相通的。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