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问于吕望曰:“为天下若何?”对曰:“王国富民,霸国富士,仅存之国富大夫,亡道之国富仓府,是谓上溢而下漏。”文王曰:“善。”对曰:“宿善不祥。”是日也,发其仓府,以赈鳏、寡、孤、独。
武王问于太公曰:“治国之道若何?”太公对曰:“治国之道,爱民而已。”曰:“爱民若何?”曰:“利之而勿害,成之勿败,生之勿杀,与之勿夺,乐之勿苦,喜之勿怒,此治国之道,使民之谊也,爱之而已矣。民失其所务,则害之也;农失其时,则败之也;有罪者重其罚,则杀之也;重赋敛者,则夺之也;多徭役以罢民力,则苦之也;劳而扰之,则怒之也。故善为国者,遇民如父母之爱子,兄之爱弟,闻其饥寒为之哀,见其劳苦为之悲。”
武王问于太公曰:“贤君治国何如?”对曰:“贤君之治国,其政平,其吏不苛,其赋敛节,其自奉薄;不以私善害公法,赏赐不加于无功,刑罚不施于无罪,不因喜以赏,不因怒以诛;罪,进贤举过者有赏;不幸宫室以费财,不多观游台池以罢民,不雕文刻镂以逞耳目;宫无腐蠹之藏,国无流饿之民,此贤君之治国也。”武王曰:“善哉!”
子产相郑,简公谓子产曰:“内政毋出,外政毋入。夫衣裘之不美,车马之不饰,子女之不洁,寡人之丑也;国家之不治,封疆之不正,夫子之丑也。”子产相郑,终简公之身,内无国中之乱,外无诸侯之患也。子产之从政也,择能而使之。冯简子善断事,子太叔美秀而文,公孙挥知四国之为,又善为辞令,裨谌善谋,于野则获,于邑则否。有事乃载裨谌与之适野使谋可否而告冯简子断之使公孙挥为之辞令成乃受子太叔行之以应对宾客是以鲜有败事也.
(节选自《说苑·政理》)
-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有事/乃载裨谌与之适野/使谋可否/而告冯简子断之/使公孙挥为之辞令/成/乃受子太叔行之以应对宾客/是以鲜有败事也/
B . 有事乃载/裨谌与之适野/使谋可否/而告冯简子断之/使公孙挥为之辞/令成/乃受子太叔行之/以应对宾客/是以鲜有败事也/
C . 有事乃载/裨谌与之适野/使谋可否/而告冯简子断之/使公孙挥为之辞令/成/乃受子太叔/行之以应对宾客/是以鲜有败事也/
D . 有事/乃载裨谌与之适野/使谋可否/而告冯简子断之/使公孙挥为之辞/令成/乃受子太叔/行之以应对宾客/是以鲜有败事也/
-
-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封疆在文中指边疆,后也指统治一方的将帅,明清两代称总督、巡抚为封疆。
B . “私善”的“私”与《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私我也”的“私”意思不同。
C . 徭役指旧时官府指派成年男子的无偿劳役,包括修城、铺路和戍守边疆等。
D . “遇民如父母之爱子”的“爱”与《过秦论》中“不爱珍器重宝”的“爱”意思相同。
-
-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吕望指出,实行王道的国家、实行霸道的国家和无道的国家,其富足的对象各不相同。他以民为本,认为正确的治国之法应该让百姓富足。
B . 太公认为,治国的根本在于爱民,即顺应百姓的正当需求,而不要与之相反。善于治理国家的人,要像父兄对待子弟一样对待自己的人民。
C . 贤能的君主治理国家,不应该无功而赏、无罪而罚、游玩享乐,而应该惩罚有罪之人、赏赐有功之人,让国内的百姓安居乐业,丰衣足食。
D . 简公非常信任子产,将郑国朝政委托给他。子产也没有辜负简公的信任,在他的悉心治理下,郑国社会安定,与四方诸侯国也能和平相处。
-
-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是日也,发其仓府,以赈鳏、寡、孤、独。
②贤君之治国,其政平,其吏不苛,其赋敛节,其自奉薄。
-